综合上述,东汉时安定郡的内徙和缩小以及汉与羌发生的战争史实并不足以证明皇甫规、皇甫嵩这一安定朝那望族也“彻底”内徙,皇甫氏家族的籍贯便由今固原之彭阳内徙到平凉之灵台,或内徙到今甘肃镇原、今陕西武功与扶风了。杜斗城教授拿不出确凿的文献资料来证明皇甫家族内徙的去向。皇甫氏为安定地区衣冠望族,自东汉以来在朝廷及各州郡做官的人很多,如皇甫嵩曾在东汉都城洛阳任过太尉,又任过北地太守、冀州牧,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率领大批党徒镇压压过黄巾军。他是当时的大豪强。他的一生多活动于中原地区,但籍贯还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规的曾祖皇甫儁任过安定都尉。他们也可能定居在外地或死后埋葬在外,但人们的籍贯不能变更,所以史书记载在他们的籍贯皆曰“安定朝那”。至于杜文把安定郡治由高平(今宁夏固原)而改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也视为皇甫谧籍贯改变的理由,更不值得辩驳了。因为皇甫谧不是安定高平人,而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谧生于东汉末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死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经历东汉末、三国、西晋初。《晋书·皇甫谧传》仍称他是“安定朝那人”,而不称其为“安定鹑觚人”(今灵台县,汉为鹑觚县,属北地郡。后汉属安定郡,晋因之)。我们不能说撰《晋书》的人昧于历史地理变迁之史实吧。当然,这并非说高平没有姓皇甫的。东汉初,建武八年光武帝讨伐割据秦陇地区的隗嚣,进至高平第一城,嚣将高峻拥兵高平第一城,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寇恂奉命往降之,至第一城,峻遣其军帅皇甫文出谒,恂诛之,峻降(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785页。《后汉书》上亦有类似记载)。高峻的军帅皇甫文,是“安定朝那”一族则无疑。高平皇甫氏是否由于郡治由高平迁至临泾而转移了,无史可稽。
杜文说:“现在的问题是‘安定朝那’到底为何地呢?”这确实是考证皇甫谧籍贯的关键所在。但杜文提出问题却没有对“安定朝那”进行认真细密的考证,而用大量篇幅说了些与考证“安定朝那”不相干的话,其中说:“至于其郡(指安定郡)一些易受羌人攻略的属县,特别是萧关(在今甘肃平凉北)之外的属县,不是内徙合并,就是被羌人占领了。此时朝那县也应内徒了”;“试想,在其他郡县都被内徒的情况下,朝那县为什么还要孤悬于北疆一隅”呢?所以那种认为朝那县从建县一直到皇甫谧时代一直未有迁徙的观点肯定是不能成立的。那么朝那县迁于何地呢?很遗憾,早期文献(两汉书)没有直接记载”、“在此前(指皇甫规、皇甫嵩两人),笔者还未发现某某皇甫氏为‘安定朝那人’记载。故皇甫氏的郡望应指指内徙之后的‘安定朝那’,皇甫规自己说出‘生长邠’一带,正与此暗合……换言之,史书中所载以上皇甫氏为‘安定朝那人’的‘安定朝那’应指内徙之后的安定朝那,内徙之后的朝那,应在今甘肃灵台。”我们把以上三处杜文联系起来考察,认为他说的“内徙之后的朝那,应在今甘肃灵台”的结论是缺乏文献史料支撑的一种想当然的“试想”。
杜文说“此时(东汉后期)朝那县也应内徙了”,试问此论断的史料依据在哪里?杜文拿不出任何文献史料以考证之,只能“试想”而已。杜教授说“朝那县迁于何地”,“早期文献(两汉书)没有直接记载”而感到“很遗憾”。那么文献中“没有直接记载”,是否有间接记载呢?杜教授也找不出来,既然“直接”、“间接”的文献记载都没有,仅凭“试想”就武断地说:“那种认为朝那县从建县一直到皇甫谧时代一直未有迁徙的观点肯定是不能成立的”。既然杜教授不能依据文献考证出“朝那迁于何地”,怎么能作出“内徙后的朝那,应在今甘肃灵台”的结论呢!也只是一种“试想”吧。
既然“朝那县迁于何地”考证不出来,那么,“朝那县从建县一直到皇甫谧时代一直未有迁徙的观点”则可以通过文献考证而得以成立。“安定朝那”到底为何地也可以考证出来。我们根据古今各处文献史料,可以确定“安定朝那”在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西古城镇。何以证之,曰:第一,《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有“朝那县”条云:“(1)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列传》: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匈奴冒顿‘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经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为安定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镇。隋末废”(该辞典下册,第2518页)。第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9页有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基本相同的记载。第三,《辞海》199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4分册,第5336页中的记载与两部辞典的记载也基本相同,仅较为略些。《辞海》1979年版下册第4563页的记载完全与新版相同。
很清楚,西魏大统元年设立的朝那县治所在朝那镇者,并非杜文说的汉末内徙于今甘肃灵台县的“朝那”。西魏初上距东汉末300余年,上距皇甫谧死253年。由此可知,朝那县自西汉置至北魏以前一直未有迁徙过。以上三种辞书都明确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的“朝那”属武安郡,与西汉置的“安定朝那”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所置的县。说明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朝那,一个是秦置,治在今宁夏固原彭阳县,一个是西魏置,治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什字塬上。
以上三部辞典确定古朝那为今宁夏固原彭阳古城镇,并非是没有文献根据的“试想”,其文献根据来自《史记》《汉书》《后汉书》及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各种历史地理专著。而且也是吸收了20世纪历史地理学术界对西北史地研究的新成果,并依据地下文物出土实物,运用“二重证据法”作出的求是结论。“于近年来,有些学者以宁夏固原彭阳县古城镇出土的‘朝那鼎’为重要依据,确定古城镇为西汉朝那县治”,尽管杜教授认为这种确定“未免失之偏颇”,但“朝那鼎”在彭阳出土谁能否认呢?至于杜文中把萧关的地望定为“在今甘肃平凉北”,更无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萧关所在地研究所取得的较为一致的看法,即其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西汉文帝时,匈奴自萧关入烧回中宫;武帝通回中道,北出萧关,皆指此。因萧关在朝那县境内,亦称朝那塞。《史记·文帝本纪》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谋人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朝那塞”,《史记·匈奴列传》作“朝那萧关”。1979年版《辞海》第1357页与1999年版《辞海》彩图版第2分册第1626页的记载基本上与上述相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的记载均持“固原说”。
杜教授说在皇甫规、皇甫嵩出现以前,他还未发现某某皇甫氏为“安定朝那人”的记载,这也与史实不符。因为南宋人郑樵《通志》卷二十七《氏族》三记载:“皇甫氏,子姓。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为氏汉兴改父为甫。后汉安定都尉皇甫儁,生稜子彪,有八子,号八祖。皇甫氏为著姓”(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61页)。皇甫稜为皇甫规的父,从稜“始居安定”。稜子彪,彪子旗,旗子规,规乃嵩之叔,嵩乃谧之曾祖。由此可见,杜文武断地说在皇甫规、皇甫嵩之前,他“还未发现某某皇甫氏为‘安定朝那人’的记载,故皇甫氏的郡望应指内徙之后的‘安定朝那’”是不符合史实的。由此引申出,故皇甫氏的郡望应指内徙之后的“安定朝那”,“应在今甘肃灵台”之说当然也不能成立,郡县内徙寄治并不等于皇甫氏家族也内徙。至于把皇甫规说自己“生长邠岐”(见《后汉书·皇甫规传》)的话与内徙之后的“安定朝那”暗合,更是郢书燕说。规之父旗,做扶风都尉,规随父在官所,或是规在邠岐一带做过地方官,所以上疏说“臣生长邠岐”。“生长”并非“出生”,不是规的籍贯在邠岐。不过是说自己长期在这一地区,“昔为郡吏”,“习地形兵势”,了解羌人的实情而已,并非说是邠岐人。
至于以灵台有皇甫谧墓地作为证据很难确证皇甫谧是灵台人。《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有“皇甫谧”条。一方面说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今宁夏彭阳县西)人,一方面又说皇甫谧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十里张鳌坡村。封土高3米。当地称‘皇甫谧古冢’。墓前立皇甫谧之墓碑”(《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0页)。这一记载是客观、严谨的,说明灵台有“当地称皇甫谧古冢”,但其籍贯却在宁夏彭阳县。以灵台、泾川等地有与皇甫谧有关的地名、民俗民间传说更不足以证明皇甫谧的籍贯为灵台了。固原东南弹筝峡,俗称“三关口”,当地传统说为宋代杨六郎延昭所把守。20世纪50年代峡崖上有“六郎庙”。宁夏西吉县西有座山叫“穆营山”,当地传说穆桂英在此扎寨。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有一句“踏破贺兰山阙”,有人则据此说岳飞到过宁夏的贺兰山,可信为史实吗?有些名人故居,郡望史书记载是清楚的,如皇甫谧。只是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才出了异说,或曰宁夏彭阳,或曰甘肃灵台。与皇甫谧的籍贯、郡望的情况相似如大哲学家庄周、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也有种种异说。如庄子,司马迁在《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子为蒙人,做过漆园吏。《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都认为是宋国之蒙人,大致在今商丘市境内。但在城南还是城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七《宋州》说在宋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宋州》说在宋城南。宋代王安石、苏轼、今人常征说庄子是安徽蒙城人。按现在的区划蒙县属河南民权,而漆园划归山东曹县,于是出现了庄子故里民权与曹县之争。而民权与曹县都有所谓的庄子遗迹、传说,今河南民权县顺河乡(在今商丘市西北百里)有庄子墓,曹县有个村就叫庄周村。再如墨子故里,古书上说墨子为宋人或鲁人,宋应指河南商丘,但商丘找不到墨子的任何遗迹。鲁有东鲁、西鲁之分,东鲁应指山东曲阜,在曲阜同样找不到墨子遗迹;西鲁指河南鲁山,在鲁山也有一些墨子的遗迹和传说,所以有人就说墨子是鲁山人。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根据某地有他的传说、遗迹,就轻率地下结论确定为某地人。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研究姓氏文化、名人故里这类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始祖之根、郡望或祖望之根。既包括郡望所在地,也包括县籍,如陈郡谢氏,郡治在今河南淮阳,其县籍却在今河南太康。而谢氏以国为姓,封国在今河南汝阳谢城,著名郡望为“陈郡谢氏”。这与“安定朝那”皇甫氏的情形相类似,皇甫氏的祖源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出自子姓,宋戴公子充石皇父,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为‘皇’氏。又《集韵》注云:“(春秋)宋有皇父充石,公族也;汉有皇父鸾。自鲁徙居茂陵,改‘父’为‘甫’。”(转引自窦学田编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2页)茂陵在今西安附近,属关中三辅地区。后汉有皇甫儁做安定都尉,而其县籍则为“朝那”。一个名人家族的变迁研究起来有许多困难,必须依据可靠的历史典籍记载与地下出土实物的互证,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进行研究,陵墓所在地、传说遗迹等也可以作为参证,提供信息,有助于研究。“信者传信,疑者传疑”,我们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也兴盛起来,有名胜古迹、名人故居、名人陵墓的地方则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景点,有些地方把传说遗迹也充分利用起来,成为招揽游人致富的景点。在这方面甘肃平凉人比宁夏固原人聪明多了,他们舍得投资,“打造皇甫谧文化品牌”就是一例,只要读一读平凉市与灵台市的两篇官方文章便会感觉到他们“商业头脑”非常发达,而固原、彭阳人远远不及了。明明皇甫谧是固原彭阳县人,却被他们抢去“打造文化品牌”!他们打造的文化品牌是伪,固原彭阳人亦应打造出一个真的皇甫谧的文化品牌来,以清世人耳目。
(原文载《固原日报》2006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