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49

第49章 学术灵魂与精神人格(1)

一、灵魂与人格建构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发生地覆天翻之变革、人类思想理念急剧更新之世纪,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中国人文学术思想在外部冲击与内部变革之合力下,重新构建与发扬、走向当代与世界之世纪。它必定会在未来人类社会之历史长河中,源源流淌,留下千载难遇之辉煌。特别是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以后,人文学术界热闹非凡,让人有太多的振奋;同时,也让人有太多的失望,令人深思,也令人迷惑;使人喧闹,也使人孤独,有时确有呶呶者早暮吾耳,骚吾心之感,无力暇接。然而,在许多“热”悄然隐去之后,便归于无尽之沉默。国人对许多事情向来皆缺乏追问与质疑,一旦到了要做更扎实的工作时,便以清静无为化解掉沉重,化解掉尖锐之冲突,化解掉压在心头之疑问。例如把知识分子的生存立场与价值立场混为一谈,进而对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与价值独立不加分辨,即是知识分子批判理论之当代性贫困之一。学界基本上把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划为学统从属政统,学统依附道统,以及学统相对独立三种类型。像胡适和郭沫若,通过从属于国家权力机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劳作,希望学术获得其政治化效应,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之生存追求;而陈寅恪与鲁迅,虽然倡导学术研究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但其力量之源泉,则有其巨大之文化性,“道统”作为支撑———对传统文化学术灵魂之守卫和新的文化学术之道之探求,是其毕生之治学宗旨,并演化为一种富有魅力之人格形象。站在纯粹之学统立场上,对上述两种具有各自依附性之学术生存方式予以微词是容易的,但是,假如晚岁之王国维从事经学研究,是困惑于西方文化道统之于中国之适用性,张元济后期从事民间出版业,原由之一至少是对政统之失望,那么中国学人之学统立场,就不能不带有生存策略上的无可奈何性和因文明破碎后带来的价值内虚性。这对不少学人也许的确是如此,但我敢说,惟独陈寅恪不是这样。因为,陈寅恪一生从来不写通论性的文字,他虽然写过《与刘叔雅教授论国文试题书》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两篇文章,但那不能算是正式论文,所以,陈寅恪可以说完全没有俗世之名声,他并非像梁启超、胡适、冯友兰、郭沫若那样在中国变成了几乎是家喻户晓之姓名。余英时认为,陈寅恪自始至终只是一位地道的学院型人物。在中国学术界中,自王国维以后便很少有人像陈寅恪那样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和仰慕了。余英时还认为,陈寅恪的学术权威主要是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的:首先是精通多种古典语文如希腊、拉丁、梵文、巴利以及其他中亚和中国边疆文字。元史及西北地理的研究自钱大昕以来即受学界注意,19世纪以后更成为显学。其次则是陈寅恪对西方古典文化的深切了解。再次是他所掌握到的与史学有关之辅助学科远比同时一般的史学家为丰富。复次,陈寅恪最使学术界心折的自然还是他在中国文献资料的掌握方面所达到的惊人的广度和高度。(参见余英时的《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余英时之论述基本肯。以前说陈寅恪先生是中国“教授中的教授”,现在看来不够了,还应该说陈寅恪先生是中国“学人中的学人”(见夏中义《谒陈寅恪书》)。此言可谓不刊之论。当陈寅恪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学术现象被确认之后,他的存在显示便集中地体现在其自身的人格建构上。人格成为他的最后的确证。就陈寅恪的学术存在和人格存在而言,在比喻的意义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身心”关系。陈寅恪的文化学术存在宛如他的学统之“身”,而他的学术人格存在又恰如他之学统之“心”。陈寅恪的一生,无论时代风云变幻,他皆以“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安身立命,身乃心之承载,心为身之外化;此身非吾有,心则无所丽,此乃前提。然则一旦获此前提,却又并非陈寅恪存在之完满,由身及心,陈寅恪必然对其自身提出人格建构之要求。其实,作为一个真正之学人,如果没有这一要求,其自身之存在不仅是徒劳的、无意义的,而且势必反过来使自己蜕化为徒具形态之“空心人”,而这正是许多学人的内阉与取消。在中国,总是有着太多的过于聪明的学者,聪明得使他们在现实中总是有多种路可走,并且游刃有余。陈寅恪不能算是这种所谓过于聪明的中国人。陈寅恪在其名著《元白诗笺证稿》中写道:

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之变迁有关。当其新旧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苦痛,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譬如市肆之中,新旧不同之度量衡并存杂用,则其巧诈不肖之徒,以长大重之度量衡购入,而以短小轻之度量衡售出。其贤而拙者之所为适与之相反。于是两者之得失成败,即决定于是矣。(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5页。)

陈寅恪对中西文化有着精湛的了解,可以说是在中西文化的精血中浸泡成长起来的。但是,陈寅恪一生都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体验着中国传统文化纷纷降落之苦痛,一生坚持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孤寂前行,至死不泯;而那些巧者们却能在各个时代皆风行于浪尖之上,惟有拙者如陈寅恪才会深潜于地表之下,以文化思索与学术勇气特立独行。陈寅恪是坚硬之学人,也是寂寞之学人。他虽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与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如顾准一样,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上完全是相同的,在求知的过程中渗透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是共通的。陈寅恪一生皆坚持自由之意志和独立之精神,他尝谓:“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对科学院的答复》,见《讲义及杂稿》,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第463-464页)这是陈寅恪1929年为王观堂撰写之碑铭中阐述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主张,事隔二十多年后的1953年,他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信中又重复阐述了这一精神信念与自己的思想主张。他认为,“俗谛”在当时即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否则相反。因为,在陈寅恪看来,没有自由之思想,没有独立之精神,根本无法接近真理。任何先入为主的学术研究,皆会变成俗谛之桎梏,皆会限制着自由思想对真理之接近。故他说:“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出处同上)在陈寅恪看来,自由思想与独立意志犹如生命和呼吸,所以,他不惜以任何代价来维护学术传统之纯洁与自由。故,他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信中提出的那两个条件正是基于他一贯之主张和坚持。

二、至死不屈的学术人格宣言

陈寅恪的确是一位“学人中的学人”,他是一个坚持学统至死不屈的学者,他是一个视学术生命与人格生命同等重要的学者,他是一个将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作为一生之头等大事来追求的学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他是为真理之执著追求而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当然,陈寅恪从来也没有在超然中丧失对现实的调查与思考。他的学术生涯中始终浸润着他的道德理想和文化坚守,自由之精神与独立之意志,既使他获得足够之信息与现实对抗,又使他以开放之心态走入历史。历史在他那里获得了相当的幽邃和意蕴,而并不像在某些历史学家那里变成了纯粹的宣泄,而是一块更复杂更无奈之现实。陈寅恪一方面誓死坚守人文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却又经受着文化学术降落之苦痛。他的思想主张与精神信念使他之人格浮出地表成为一种人文学术传统精神资源,呼唤着后来贫乏之时代。

陈寅恪身上深深地浸润着中国人文学术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他一生的价值取向皆是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他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见《诗集·附唐诗存》第27页)他一生坚持用古文写作,繁体竖排印刷,身着长袍马褂。毫无疑问,他的精神之自由,思想之独立并非完全源自于传统,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资源不会支撑其完成自我或获得足够之人格根基。中国传统精于人伦,不可能产生出足够强大而自信自足之人格独立与整个世俗相抗衡。陈寅恪在自由之精神与独立意志下之求真,大多源自于西方自由主义与个性意识思想,而非中国传统。

同类推荐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本书系列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共三部,被他称为“人生智慧三部曲”,书中公开分享了加措活佛对于生命的感悟。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愿你翻开本书,都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的加持,开启全新人生。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众神的传说”“人类英雄”和“史诗故事”三个部分,作者引人入胜而又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宙斯、阿波罗、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门农、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脚踵、帕里斯的苹果、木马计等故事。这些古希腊神话与传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略论中国人的脸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略论中国人的脸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略论中国人的脸》以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随笔为主,讲述国民的劣根性,当时国人脸上或者说骨子里充满了世俗的卑躬屈膝,虚伪谄媚,鲁迅殷切希望国人能站起来,做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真正地主宰自己命运。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飘逸,我以为只能凭感觉去悟知;要想捕捉到它难于上青天。它不是辞典里能查到的那个有定义的“辞语”,是难以形状的灵性或风骨。我的众多朋友之中,真具有飘逸气质的极少,聂绀弩可算一个,再想一想,还有一个蔡其矫。当然,还有别的一个两个,不会再多了。
热门推荐
  • 宝可梦成就大师

    宝可梦成就大师

    想象一下,当索罗亚结合了写轮眼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双特性的龙头地鼠吞下沙沙果实后呢,抑或是学习了水之呼吸法的甲贺忍蛙,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一位来自异世界的灵魂降生在了宝可梦的世界,觉醒系统的他,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革。亚当斯:“真心希望,世界和平!”(时间线和设定上有部分改变)
  • 墨上王妃

    墨上王妃

    一朝穿越回古代,还是个架空的世界。初来乍到便招惹了两位皇子,背后还有敌意满满的二公主觊觎,殷墨表示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夏始春余,叶嫩花初。当殷墨重新睁开眼睛,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交换,一切才刚刚开始。且看相府嫡小姐玩转古代,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姨娘庶女争斗,基本无宅斗。
  • 功成枯骨魔洒泪

    功成枯骨魔洒泪

    人生在世,为何不争?金钱,名利,权势。看破红尘?不曾拥有,不曾面对,谈何看破?不同的境界,看!不同的风景!魔行天下!
  • 2020地摊成就商界巅峰

    2020地摊成就商界巅峰

    龙哥,一个资产、名气双收的商业巨佬!龙哥说:被哥盯上的商机,就像网中的鱼,除了小,休想从网眼里钻出去!要想富,走龙路,龙哥带你来致富!
  • 万界穿越之白金之星

    万界穿越之白金之星

    唐峰“我得到了一个系统,然后穿越了,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一碗典明粥然后修炼。空闲时喝一杯阿巴茶,气一气自己穿越后的便宜老爹,然后被打到再起不能。晚上八点睡觉绝不把疲惫和伤痛留到第二天”其实就是一个被JOJO深深影响的人的穿越QQ群号:849512719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误惹前夫,前妻请复婚!

    误惹前夫,前妻请复婚!

    秦筝被设计撞伤了丈夫唐穆宁的白月光。转眼她就被自己的丈夫拿掉了孩子,送进监狱,唯一的哥哥死在了他手里。这是唐穆宁丧心病狂的报复。北城人人唾骂秦筝是个毒妇,死有余辜。四年的牢狱,把她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她终归逃脱了他的魔掌。再出现时,已然脱胎换骨面对唐穆宁的一再欺压,秦筝一把雪白的刀抵着他的胸口,“你以为,我不敢杀了你吗?”谁也没有想到当初没有爱上秦筝的唐穆宁,这一次却爱上了。可昔日的唐太太...
  • 寻我寻真

    寻我寻真

    千千万万年,我究竟是谁,在寻找着什么。万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 是老蠢驴啊

    是老蠢驴啊

    当灾难降临,是毁灭还是机遇,在毁灭中崛起,还是生机中堕落!异能,术法,精怪,光怪陆离,众生百态
  • 樊辰仙缘

    樊辰仙缘

    资质平凡的少年,偶遇仙缘,踏上修真之路。修真世界,变幻万千,凶险,机缘,杀机,奇遇,秘境……平凡少年,一路闯荡!境界: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