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48

第48章 学界巨子(2)

在20世纪20年代,时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的陈寅恪先生开的主要普通课程有: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梵文———金刚经之研究、高僧传之研究、梵文文法、唯识十二论校读等。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讲述西洋各国对于东方学之研究,凡西人关于中国国学之重要著述皆为之介绍及给予评说。演讲此课时,陈先生讲到某国学者及其著述,便使用那个国家之语言讲述。梵文———金刚经之研究,以教读梵文金刚经为主,并以汉文及藏文译本作比较之研究。陈门弟子姜亮夫回忆清华研究院时说:“寅恪先生讲《金刚经》,他用十几种语言,用比较法来讲,来看中国翻译的《金刚经》中的话对不对,譬如‘金刚经’这个名称,到底应该怎样讲法,那种语言是怎么说的,这种语言是怎么讲的,另一种又是怎样,一说就说了近十种。最后他说我们这个翻译某些地方是正确的,某些地方还有出入,某些地方简直是错的。因此寅恪先生的课我最多听懂三分之一(而且包括课后再找有关书来看懂的)。除此以外,我就不懂了。”(见《清华旧影》,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页)高僧传之研究,以近年中亚考古学、东方语言学所得之材料及研究之结论与中国旧籍互相印证,藉供治中国中古文化史者之参考,是为研究院学生和大学部学生开的共同课。还为北京大学讲授过佛经翻译文学、蒙古源流研究等课。他讲课,广征博引,中西融会,严谨缜密。但学生由于外语所限,听课颇为吃力,有时甚至听不懂。蓝文征说:“陈先生演讲,同学显得程度很不够。他所会业已死亡了的文字,拉丁文不必讲,如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及中波斯文非常之多,至于英、法、德、俄、日、希腊诸国文更不用说,甚至于连匈牙利的马扎文也懂。上课时,我们常常听不懂,他一写,哦!才知道那是德文、那是俄文、那是梵文,但要问其音,叩其义方始完全了解。”(《追忆陈寅恪》第86页)陈寅恪先生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说:“做论文要有新材料,或新见解,如果材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论文大可不做,做了也没有什么益处。”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而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又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果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不能说定的,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1926年入学的清华大学第二级历史系学生罗香林回忆说:“这句话含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同学,昔年和我讨论陈师的名言,他说这句话给他印象很深刻,影响很大。”(《追忆陈寅恪》第105页)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读书时写了一篇论文,交给导师赵元任审阅,赵元任阅后批曰:“言有易,言无难!”对导师的教诲,王力“一直铭记在心”。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上,通过课堂讲授、专题指导、言传身教,培养出一代酷爱传统文化、醉心传承国学的名师大家。陈先生的业绩人们将永矢弗谖。陈寅恪先生造就了一大批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别的不多举,著名学人季羡林教授不仅出其门下,而且还得到陈先生的扶持。季羡林写道:“1946年秋天,我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是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把我介绍给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的。”(《季羡林自传》,见《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十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11页)

西北历史地理,这是晚清的一门显学,对此陈寅恪先生有论述:“曩以家世因缘,获闻光绪京朝胜流之绪论。其时学术风气,治经颇尚公羊春秋。乙部之学,则喜谈西北史地。后来今文公羊之学,递演为改制疑古,……西北史地以较为朴学之故,似不及今文经学流被之深广。惟默察当今大势,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倾其全力经营西北,则可以无疑。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寒柳堂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162—163页)由陈寅恪所论知悉,他研究西北史地是由时势之使然。在史学研究方面,当时因为国势日渐衰落,内忧外患,遂导致具有爱国意识之学人对边疆史地,尤其是西北历史地理的重视,陈寅恪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是继沈子培和王国维之后而更上一层楼。沈子培是陈寅恪父亲陈三立的老朋友,在光绪初年即开始注意蒙古历史地理。沈子培的博学,具有国际声誉,日本学人西木白川、俄国学者楷萨林伯爵、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皆十分重视沈子培。陈寅恪先生撰写的《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二)》(《金明馆丛稿二编》)就是他根据《蒙古源流》的两种蒙文本和满文译本及中文译本互勘、比照、参校,最后考证出了这三个地名。这几种本子是他刚从故宫博物馆发现的,遂进行考证,写出了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由于陈寅恪掌握了蒙、满、藏等诸多语文工具,故他可以做到的,其他学人未必能做得到,这就是陈寅恪治西北历史地理高人一头之地方。

中国与印度之间交往为时很早,各国间在文化交流上相互融会、相互贯通。在佛教文学方面,陈寅恪先生指出《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故事,是《大庄严论》中顶生王造草桥抵达楞伽城的故事;这个故事与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猿猴造桥渡海,直抵楞伽城的故事及《贤愚经》中顶生王欲独霸天国同帝释搏斗的故事合并而成。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玄奘过莫贺延迹,即古流沙河,逢诸恶鬼,则改编为流沙河遇沙和尚的故事。陈先生指出这个故事其中有荒诞无稽之处,他用《波罗密多心经》比照,指出“梵文对音下所注之中文,意义往往舛,句读离析,亦多未当。”陈寅恪认为传文实际受到《心经》的影响,“若序文中所言观音化身,保卫行途,取经满愿,后复于中天竺摩竭院国那烂陀寺,现身升空等灵异,则皆后来附益演变之神话故事,即唐三藏取经诗话,销释真空宝卷,西游记等书所从出也。”(《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第197-193页)这些皆是佛教文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对佛教文学渊源的考辨,还有许多方面,此不赘述。

陈寅恪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造诣很深,然而倡导以诗证史,并把它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陈寅恪的确是首开其端。他50年代完成的《元白诗笺证稿》可以说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典范,在中山大学讲授唐代乐府和唐诗证史,曾经非常系统地阐述了以诗证史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关于唐诗的史料价值,陈寅恪首先注意唐诗的作者的广泛性。他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黄萱50年代听课记录,收入《讲义及杂稿》,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第476页)流传至今的唐诗作者共有两千多人,他们的作品不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内容,也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这是魏晋六朝诗所没有的特点。陈寅恪认为魏晋六朝诗的作者大多属于社会的最高层,因而诗的内容不如唐诗丰富。陈寅恪还列举了唐诗可以证史的几个方面:一、纠正历史上记载的错误;二、说明历史上的真相;三、别备异说;四、相互证发;五、增补阙漏。他认为武宗以后的历史就有很多缺漏,唐诗完全可以增补这种缺漏。例如李德裕死在海南岛,其柩被运回,就可以证明有李商隐的《无题》诗;李、牛两党玩弄权术,其实是两党宦官的争斗。宣宗本是皇太叔,他即位牛党得势,贬李德裕于海南岛,大中三年李德裕死,遂将李柩运回洛阳。宣宗虽不以李党为然,忽然发现李德裕的旧功,所以把李德裕之柩运回。此事从出土的碑文与唐诗可以互相参补。他认为唐诗咏事者甚多,年月事例具体,往往可提供确切的史料,校正史籍记载的讹误。历代所修之正史皆属官书,不免受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思想影响,对皇帝劣迹诸多掩饰,对朝廷和“德高望重”者亦多回护,使后世者不能明了其真相。他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三个人虽然很友善,但却是政敌,韩愈就被贬过三次,其一是谏迎佛骨;其二是宫市,或云天旱。天旱未能其确解;宫市是说德宗的宦官买东西不给钱,或者是给很少的钱,史书里对于韩退之被贬的原因说得含糊其辞,不知所云,但从韩愈途中寄给王涯的诗里,可以看得很清楚。陈寅恪认为唐诗很多皆是纪实的,有些是谣言,不可信;但民间的传说很多却是事实。例如杨贵妃之死,史书与小说、诗,各有不同的说法,各种记载可供考证。一般说杨贵妃之死,皆以为缢死于马嵬,但刘禹锡的《马嵬行》却有“贵人饮金屑,倏忽英暮”句,说杨贵妃吞金而尽。陈寅恪认为此说不一定可靠,大抵唐代流行这个传闻,刘禹锡根据社会上的传闻而作,故《马嵬行》不失为保存异说的诗篇。在陈寅恪开辟的以诗文证史的领域,他还提出应着重考证时、地、人之关系。他认为只有确定时、地、人的关系,史事的真相才能大白。在此方面他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果的探索,《元白诗笺证稿》和《柳如是别传》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是逐步完成的,而《柳如是别传》则是一气呵成,首尾相应,可以说是陈寅恪先生史学方法的集大成者。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的第一章“缘起”便写道:“咏红豆并序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始发旧箧,此豆尚存,逐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者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柳如是别传》上,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1月版,第l页)这部巨著的原拟名为《钱柳因缘诗释证稿》,这是陈寅恪在目盲体衰中开始撰写的,继而又伤腿,即失明膑足,以“扶病披寻强不休”的毅力“燃脂瞑写”,终于完成了这部巨制。黄萱在给蒋天枢的信中写道:“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钩稽沈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176页)陈寅恪在答老友吴宓的诗中有句云:“老来事业未荒唐。”所指的即是晚岁撰写《柳如是别传》;为此,吴宓在他的日记中也谈及此事:“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柳必爱陈子龙,即其嫁牧翁,亦终始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赞助光复之活动,不仅其才之高、学之博,足以压倒时辈也。”(《吴宓与陈寅恪》第145页)《柳如是别传》通过对钱牧斋、柳如是两人的诗文的笺释疏证,具体而有系统地勾勒出明末清初的社会面貌。陈寅恪晚年穷十余年之力,撰著《柳如是别传》这部80多万言的巨著,其中虽有因为自己研治领域与钱牧斋约略近似,诠注钱集“欲自验所学深浅”的因素,更有运用诗文系统地考订一代史事的用意。这部著作虽以钱柳为主体,而明末清初的重大事件,诸如复社事迹,钱谦益投清的背景,郑成功复明的活动等等,本末甚详,且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故亦可视为陈寅恪以诗文证史,自验提高历史学的科学性的著作。陈寅恪认为中土旧诗与西诗最大之不同点,乃在于其大多具备时、地、人等特点,有极大之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历史并补史籍之缺。陈寅恪对各种材料之使用是相当慎重的,在“以诗证史”之先,必先对各种诗的写作背景、素材渊源以及写作意图来一番研究,确定该诗的素材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和时间性。再依据当时发生的情况,人与人的交往和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感情,来断定这一资料是否可用。陈寅恪以诗文证史的方法对中国学界后世影响极大。

关于突厥语在唐代历史文献中的遗存,陈寅恪的研究同样具有开山的示范作用,如他对“纥逻敦”和“唐家子”所作的勘同与考证。自居易在《阴山道》一诗中有“纥逻敦肥水泉好”之句,陈寅恪对此解释道:“纥逻敦一词不易解。疑‘纥逻’为”Kara之译音,即玄黑或青色之义(见RadlOff突厥方言字典贰册壹叁贰页)。‘敦’为Tun之对音简译,即草地之意(见同书叁册壹肆肆拾页)。岂‘纥逻敦’者,青草之义耶?若取‘草尽泉枯马病赢’旬之以草水并举者,与此句相较,似可证成此说也。然欤否欤?姑记所疑,以求博雅君子之教正。”(《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262-263页)

突厥文《阙特勤碑》和《暾欲谷碑》,皆称中国为tabrac,并搭配成下列词组:tabracal(中国朝廷)、tabracbudun(中国百姓)。陈寅恪在校读新、旧唐书时,多次批注这个突厥字是当时俗语“唐家”的对音,《旧唐书》卷一九四和一九五,共有四处“唐家”字样,在《新唐书》中全被删除。对此,陈寅恪先生作出明确判断:“唐家二字,新书删,新书之删去,足征其为当时俗语,与阙特勤碑突厥文合。”(《读书札记一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48页)陈寅恪拥有丰富的突厥语知识,但他并不滥用对音。相反,一旦涉及突厥语与汉语的勘同,他总是持之以谨,多方求证,决不轻下断语。在一些考证方面,往往可下断语,但他仍写上“姑记所疑,以求博雅君子之教正”的批语,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一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皆是值得永久学习的榜样。

陈寅恪先生一生治学范围十分广泛,在许多学科领域皆做出了后人无法企及之成就;著述亦甚丰,仅2001年至2002年三联书店陆续出版的《陈寅恪集》即达十三种十四巨册,总字数400多万。他晚年整理就绪准备出版的文稿,于文革中全被查抄,新时期拨乱反正后,虽两次收回诗文稿,但仍未全部归还。即便抗战胜利后在清华大学授课、研究之讲义、资料等,亦未曾得见。总而言之,散落在各处的文字,迄今尚有不少未能获见,这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但从以上谫陋的文字述介中,我们对这位学术巨人也能略知一二了。

鸟瞰当今海内外学术界,“陈学”已成一门显学,它的意义非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当下的文史之学面临许多问题,且不说发扬光大,连能否传下去皆成为问题。当今学界,滥竽充数之教授、学者比比皆是,我们传统的文史之学的确面临极其严峻之考验。在如此之学术环境下,谈谈“陈学”,谈谈先哲之道德文章,实属必要。

同类推荐
  • 关于温柔的消息

    关于温柔的消息

    现在每在日落时分,我站在窗前,看着黄昏中灰尘滚滚的大街上,人们表情各异地拥挤着向前奔走,我内心就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很想问人群中的某一位,是否有时间坐下来读一首诗或听一支古典歌曲,我常常为自己这种古怪的想法而脸红,不知道是自己堕落了或是别人堕落了。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宁波谜语新编

    宁波谜语新编

    本书收录了一千余条谜语,分为单谜、组谜和连环谜、字谜、讲谜和宁波地名谜四辑。
热门推荐
  • 芳华满堂

    芳华满堂

    叶芳华,已逝镇国大将军唯一遗留血脉,东陵国唯一女爵爷她是娇养在深闺的高官贵女,她是现代商界女精英当有一天,她成了她......一介孤女,既要守住家族百年基业,又要应付一群冲着她万贯家财而求娶她的恶狼们坑爹啊~~~一场华宴,一抹微笑,自此一场关于爱情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叶芳华笑的仪态万千,眉带暧色朝对面男子轻移莲步,缓缓开口“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温氏玉郎,我想我是爱上你了!”话落,也不管还愣在原地的翩翩公子便潇洒转身离去。没有人看到那娇艳如花的少女眼中一闪即逝的势在必得。管你是什么传承千年大家族的嫡系贵子,还是什么名满天下的第一公子温如玉,此生此世你注定了只能是我的!
  • 我的明星女友来我家

    我的明星女友来我家

    富二代林俊,不顾自己老爹的阻拦。当了一名主播。“嘿,我可是一名会唱歌,会演戏,会打游戏,会写歌的全能富二代主播。”但是有一天,他的明星女友回来了,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魔尊之重楼

    魔尊之重楼

    修炼本就是一场与生命及上苍的博弈,成败一刹间,神魔一念间。
  • 天若有情天亦老:最后一个神

    天若有情天亦老:最后一个神

    从前她是四个人之中最爱玩的,她有三个宠她无限度的神仙姐姐。可就在一夜之间,她从一个普通的神变成这世间只有主神才能与她对抗的魔神,这一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QQ2012233092,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告诉我,我会改的。
  • 穿越之时代纪元

    穿越之时代纪元

    我穿越到了三十年前灵气爆发的时代?带着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
  • 腹黑王爷拽萌妻

    腹黑王爷拽萌妻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某女异常开心地躺在贵妃榻上一边哼着小曲一边逗喵(PS:小曲?!鬼畜小苹果还差不多……)“娘子,你在唱什么呢?”某腹黑男看着某女一直在逗喵,心里大大滴不爽……死醋坛子……“唱你妹!”毫无大脑地爆粗了~啊嘞?!等等……这声音……猛的一转头,看见那张妖孽般的脸正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为夫要怎么惩罚娘子呢?”某男笑的一脸灿烂,在某女看来怎么贱怎么狡诈……=_=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打横抱起某位碎碎念的小女人,走向卧室……大家跟绯樰(其实也叫蔚蓝色的天空,只不过名字太长……)一起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时光与白舟

    时光与白舟

    一朝重生回到男朋友还在的时候,她不再肤浅,她决定踏踏实实跟着他走每一步。之后她发现,他们出生的那个孤儿院似乎不简单,她的男朋友似乎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孤儿。为什么这么多做同一个梦,拥有同一个记忆的人会聚在一起?她的重生是偶然吗?还是有人特意让她回来,回来查清楚这一切?小琉璃是个巫女,这本书是个锅。俺加了一瓶狗粮进去,加了一杯励志进去,加了一勺搞笑进去,加了一滴悬疑进去。然后......锅炸了【狗头】
  • 穿越之绿家独女小厨娘

    穿越之绿家独女小厨娘

    她有着现代人的大胃,有着古代人的九岁身体,厨艺精湛,买卖兴隆,有取之不尽的食材,有现代宠她的张阿姨,也是古代的婆婆,绿家独女----绿霜儿。九岁做生意,十岁家财万贯,十一岁现代阿姨出现,十三岁······到十八岁已经会做满汉全席,厨娘名声名满天下。“能吃上小厨娘一口饭是福气。”“能吃上小厨娘一口菜是运气。”“能吃上小厨娘一口吃食,是天下商客的来财之道。”“能吃上······”商场险恶,绿家祖祖辈辈重男轻女,唯独张阿姨独子为她遮风挡雨,成为绿家最高不可攀之人。
  •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

    本书紧紧围绕"心理卫生"内涵共安排十一章内容,在重点介绍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卫生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治疗和护理等心理卫生工作。
  • 唐朝小阁老

    唐朝小阁老

    李浩穿越到了唐朝,可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大唐貌似有点不一样,之前的大隋朝不见了,皇帝也变成了赵姓,更奇葩的是杨广跟李二都活着,更更奇葩的是,他不小心背了首诗仙的诗,竟然还有人嘲笑他抄袭,幸好李浩还有个神奇农场,以后都不用辛苦装诗仙了!李浩:“二郎咱们去做海贼王,征服星辰大海吧!”李二:“什么是海贼王?”李浩:“午后去泡澡吧,骊山的花。。”杨广:“忙,勿扰!”【本文乃唐朝架空文,很多历史人物与正史不符,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