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与任务
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是商讨、释疑、劝告、指导的意思。它是心理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心理卫生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其认知、情感、态度等发生积极的变化,更好地适应生活。即以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引导、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对于那些有一定困惑、苦恼的正常人。重在为其排忧解惑,使其更愉快地生活、学习、工作;对于正常人来说,通过咨询可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有轻微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可以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身健康。
可见,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偶尔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和轻微的心理障碍者,以及欲求得更好发展的正常人。广义的心理咨询需要运用心理测量,也包括心理治疗。
二、心理咨询的分类
我国心理咨询大体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学校为主的教育与发展的心理咨询。如高校和一些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已开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咨询室等。其服务对象多是偶尔有心理苦恼、困惑的学生。一类是以医院为主的临床心理咨询,主要从事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如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还有一类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如心理热线电话,有关科研机构的咨询门诊,大众传媒的心理服务专栏、节目等,旨在为心理苦恼者排忧解惑。从预防、教育及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显得十分重要。
三、心理咨询的特点
心理咨询的特点表现在:
1.主要着眼于正常人,有别于纯粹的疾病治疗。
2.能够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咨询者本人的力量与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并注意服务对象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景与环境的因素。
它主要遵循教育与发展模式,而不是临床的医学模式。其任务是使那些在应付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掌握某种策略与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便更好地应变、适应;或者为其扫清正常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期更充分地发展。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咨询不等同于思想教育,也不是通常所说的谈心。它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原则,具有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巧。服务对象不是有单一的思想品德问题的人,更常见的是心理问题,大都是自愿求询,而非强迫的;方法是以讨论、引导以求主动内化、自我领悟为主,而非灌输强制。由于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解决的问题常交织在一起,紧密联系。因此,心理咨询的运用可大大提高思想教育即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而思想觉悟的提高,也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避免与解决。因此两者既有区别,又功能互补。
五、心理咨询的形式
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咨询对象的数量分,有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前者由咨询对象单独向咨询工作者提出咨询要求,由单个咨询员具体解答、帮助;后者是将咨询对象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商量、引导。按咨询途径分主要有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咨询以及现场咨询。其各有利弊,需要灵活运用。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心理咨询具有双向性、多端性、社会性、渐进性,反复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平等、交友性原则
咨询工作者与咨询对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必须相互予以尊重,咨询人员切忌居高临下,以救世主自居而歧视服务对象,应热情相待,平等相处。学校的老师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好感,树立威信,去掉其顾虑,就需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从而创造一个和谐、亲切、友好的交谈、咨询气氛。这样有利于前来咨询的学生敞开心扉,以便为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创造应有的前提条件。
二、教育性原则
咨询员要针对咨询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意见,激发其内在潜力,培养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学生要以教育、帮助、启发、提高为出发点,改变其观察认识的角度,改善存有偏差的认知结构,建立科学的认知模式,并要避免随意附和及不负责任的指导。
三、因人而异原则
心理问题千差万别,心理咨询指导的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需从咨询对象的具体心理问题出发,充分考虑其形成问题的环境、咨询对象的个性,特别是气质、性格特点,当时的心理状态,咨询者的期望要求等。因人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增强咨询效果。
四、启发性原则
要循循善诱,启发并鼓励咨询对象袒露真情实感及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阐述自己的看法。在指导分析时不能全部包办代替。要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与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提高其能力水平,以免产生心理依赖。
五、明确与委婉相结合原则
咨询人员的解答应意思清楚,语意明确,表达准确。有时也要适当委婉点,即要充分考虑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态度诚恳,性格坦率的人,可直道其详,提出建议;对性格含蓄、态度固执的人可较多地从反面提出问题,引起其思考,由其自己反思、醒悟。
六、整体性原则
要把咨询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有的对象可能同时面临着几个问题,有的问题是一果多因或多因一果。对此,要分清主次、全面把握、整体考虑、重点解决。
七、保密性原则
要求咨询工作者讲究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因心理咨询中常需涉及心理隐私,触及心灵深处的东西。而这些常为咨询对象所忌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此十分敏感、多虑。一旦被有意或无意地张扬泄露,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要注意做到:
1不对外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拒绝任何有损咨询学生的情况调查。
2了解并尊重咨询对象的合理要求。对于本来不属隐私、不必要保密的,要向其解释清楚,取得认同。
3对必须得到有关方面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慎重估计到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寻找到避免的对策,并得到咨询对象的理解和同意后再进行。
4咨询材料不宜外传,科学研究所需时,要隐去真实姓名或具体班级、单位。
5咨询时一般不宜当场做记录,如果必需记录时,要向其说明动机与用途,以免给咨询对象带来心理压力与顾虑。
八、预防性原则
在咨询对象的某个具体心理问题获得初步解决后,不能仅满足于此,要举一反三,根据其个性特点,予以必要的提醒,提出忠告、劝导,从而预防其心理障碍的加深及其他可能诱发的心理障碍,并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九、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咨询人员不应满足于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更应尽可能为其提供具体可行的对策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即开出“处方”,使之有计可依,达到解决、矫正、治疗的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既有区别,也是相通的。咨询本身就是治疗的一种形式,咨询也离不开心理治疗。如:咨询对象袒露压抑的心情、诉说心中的不快与痛苦的过程,可产生一吐为快,轻松的感受,这其实就是宣泄治疗方法的运用。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在进行力所能及的心理咨询与矫治的同时,应介绍其到有关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辅之以药物治疗。
十、社会性原则
人的心理困扰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中有些因素是客观的。在咨询时,要将其问题放在社会大环境系统中加以考虑,全面指导。尽可能争取有关方面及有关人员的配合;对于无力改变的客观环境,就要重点指导其改变观念与认知方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以调整情绪、改变态度与行为。对于因目标受阻而产生心理挫折的,重在引导其把注意力集中转移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改造环境,或主动适应环境上来。如果咨询对象存在有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认识,既不要简单地上纲上线,也不能随意无原则地附和,要使自己的谈话指导与社会规范相一致;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要与咨询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吻合协调,以免与社会产生冲突。如果仅从安慰来访者的主观愿望出发,一味迁就迎合,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其结果却会强化其反社会的观念,导致不应有的反社会行为。
十一、情感上保持中性原则
咨询人员的情感如果盲目地随来访者的情感而转移,就会出现情感倾向性,使自己偏听偏信,失去客观性。因为来访者本身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与不良情绪,情感反应上往往非常偏执、强烈,有可能掩盖事实的真相。如果不加分析,不做全面了解,就会带上情绪色彩,影响自己的判断。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保持情感上的中性状态,使自己置身于来访者的心境之外,从而保持冷静、客观的分析与判断。
心理咨询的有关技巧及注意事项
谈话也即会谈,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方式。咨询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话的成功与否,而心理咨询中的谈话与一般性的谈话不同,也有别于思想工作中的谈心,需有一些特殊的原则要求与技巧。
一、咨询谈话的种类及特殊要求
根据心理咨询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以及不同的目的,谈话可以分为:摄入性谈话、咨询性谈话、治疗性谈话和危机性谈话四种类型。各自有其特殊的要求:
1.摄入性谈话
是针对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所进行的以收集资料,了解情况为主要目的的谈话。要设法让来访者消除心理顾虑与心理屏障,畅所欲言地倾诉自己的苦恼。一方面便于全面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使来访者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
2.咨询性谈话
是针对正常人所面临的心理困扰问题,给其心理与行为上的指导。要尽量挖掘其自身的潜在能力,给予适当的引导,依靠其自身的力量解开心理的疙瘩。这类谈话的技巧较高,将在后面重点加以介绍。
3.治疗性谈话
是心理治疗的基本内容,其对象主要是存在着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人。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有关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4.危急性谈话
是在来访者发生意外心理,处于紧急状态下进行的。如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刺激而引起强烈的精神创伤,心理处于应激状态,情绪失去控制,企图施行暴力攻击或自伤、自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果断而明确外,还需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内外环境的调节,力求使其情绪得以冷静,平静下来。
二、咨询谈话的一般要求及基本原则
1.咨询谈话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咨询目标,确定好谈话内容。心理问题咨询中的谈话,必须始终针对并围绕其重点心理问题进行,以帮助其调适情绪,改善态度与行为。使谈话内容万变不离其中心目标,以免海阔天空,不着边际。
(2)谈话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控制场面,以免出现尴尬、中断、冷场或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