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并非属于年轻人
健康并非仅仅属于青年人。根据美国学者的记载,许多人在75岁之前都行动自如,身体健康。然而,我们的身体从20几岁起便开始老化;因此,要想尽可能地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特别注意爱护身体。
50岁人要使身体强壮,无病无灾,就必须调整我们的健康习惯,适应生命机能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该如何调节饮食和体育运动,如何保护皮肤,如何节制吸烟饮酒,如何调整睡眠方式,以及如何挑选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及时地付诸实施,弥补老化引起的某些缺陷。
我们中国人都极其讲究养生之道,养生的目的在于能够健康和快乐地度过天赋之年寿,而不至于中途夭折。
人的健康和生命力,先天的因素大概要占到50%。
人除了先天获得的元气以外,还需要我们在后天对于这种生命之根进行固本。祖国医学认为,先天之精保存于肾精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后天的活动中,要注意保养肾气。尤其是当我们出生以后,对于先天的元气,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要靠父母和天意,但是对于后天,却是我们可以自己去掌控的。所以如何在后天的活动中,对于我们生命的元气进行加固和维护,养护好我们的肾气,便是后天之养的重要项目之一了。
对于后天,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呢?
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可以让我们长生不老,或者返老还童,因为这是违背天道的。所以庄子说,人的智慧的极点就是知道什么是自然的作用,什么是人的作用,才不会去做劳而无功或者违反天道的事。
人只有顺应天时,合于阴阳,遵守自然的规律,扶养身体的正气,抵抗邪气,保持和巩固五脏的功能,才能尽其天寿。
其次,祖国的医学认为,“气”是后天人体活动的原动力,而“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此,古代的养生家告诉我们,在后天的活动中,我们应该要注重饮食调理以滋养五脏,要保持心情愉悦以调和气血,要收敛欲望以调和神志。
齐白石老人有个养生七戒:
(1)戒酒——齐白石高龄时几乎每天都收到酒宴请柬,席间同座举杯欢饮,每每都以“谢谢,不会饮酒”的答话谢绝了。
(2)戒烟——齐老从不吸烟,不备烟,朋友来了,奉茶相待,友人知情谅解,也抑制着烟瘾不吸烟。
(3)戒狂喜——齐老的书画珍品即使选人国际画展,他也不喜形于色,仍镇静若常,不动声色。
(4)戒悲愤——他从不因个人得失而悲叹气恼。
(5)戒空想——必须动脑筋构思画境时,齐老就聚精会神边思边画,他绝不空思,夜晚不动脑不贪坐。
(6)戒懒惰—二——齐老注重生活自理,衣食住行乃至补缝衣、洗刷碗、打扫地、徒步行,自己能办的决不求助他人。
(7)戒空度——齐老常说:“一旦不学,苦混一天!”因此,他每天学习能收获一点,便觉得心慰意得,乐在其中。
奇妙的酶=生命力
你知道鱼类在海中死亡后结果如何?观察海底的状况,并没有堆积的鱼类尸骸。那么,鱼的尸骸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消失了”。尸骸被海中的微生物一点一点分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见。
我们的世界中,充满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即使是清洁的空气中,每一立方厘米也有大约1000个微生物。高度1万米的上空、地下1万米的深处,也有微生物存在。当然海中有无数的微生物,我们人类的肠子里也有许多称为“肠内细菌”的微生物。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是与微生物一起生活着。
人类的肠子里栖息着大约300种,合计千亿个肠内细菌。它们并非单纯栖息在肠内而已,而是会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造生命力之源的酶。估计肠内细菌能够制造出大约3000种酶。
肠内细菌有“益菌”与“坏菌”之分。一般而言,例如乳酸菌这类能对人体发挥正面功能的称为“益菌”,能使食物腐败,或有害身体的称为“坏菌”。
所谓益菌,简单地说,就是带有抗氧化酵素的细菌。当肠内产生自由基时,益菌就会牺牲自己,在体内制造抗氧化酶,中和自由基。
肠内有无数称为绒毛的小突起,这些绒毛突起之间含有属于益菌的乳酸菌。绒毛中能放出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白血球和“杀手”细胞,它们与异类蛋白质、细菌、病毒、癌细胞等战斗时,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乳酸菌则扮演清理战场的角色,为人体除去自由基。
近年来,随着对酶研究的发展,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应用越来越广泛。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但是什么,他不清楚。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胃的消化之谜。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钠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而酶是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它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思考问题,运动,睡眠,呼吸,愤怒,哭泣或者分泌荷尔蒙等都是以酶为中心的活动结果。酶的催化作用催动着机体的生化反应,催动着生命现象的进行。若没有酶,生化反应将无法进行,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都将变的对机体毫无用处,生命现象将会停止。因此,酶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很多人将它称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最会消耗这种重要酶的,就是自由基。现代社会是一个容易发生自由基的环境,精神压力、空气污染、紫外线、电磁波、细菌或病毒的感染、x光或放射线等,都会使身体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的发生原因中,除了这些外在因素外,有不少是可以借自己的意志来防范的,例如吸烟和饮酒的习惯、食品添加物的摄取、服用药物等。这些因素所消耗的酶,数量非常庞大。如果不下定决心改善,长久下来必定会出现疾病。
在人体内活动的酶超过5000种以上,但并非全部都在体内制造所得,其中有一部分是随着食物由外部进人体内。在体内制造的酶当中,由肠内细菌制造的就高达大约3000种。
胃相、肠相佳的人,共通点是大量摄取富含酶的新鲜食物。这类食物不仅能从外部将酶带人体内,还有助于建立较佳的肠内环境,使制造酶的肠内细菌能发挥更大的功能。
相对的,胃相、肠相不佳的人,共通点是生活习惯都会大量消耗酶。经常吸烟喝酒、暴饮暴食、饮食中含有食品添加物、处在压力大的生活环境、使用药物等,都是会大量消耗酶的行为。另外,不良的饮食内容会在肠内制造出毒素,或是暴露在紫外线、放射线、电磁波之下;常常会制造出大量的自由基(活性氧就是--种自由基,会破坏体内的正常细胞,导致疾病和老化),为了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就必须大量消耗酶。
由此可以了解,为了维护健康,除了采取可增加体内酶的饮食生活外,还得改变容易消耗体内酶的生活习惯。
现在,酶已成为影响健康的关键要素,备受世界瞩目,相关研究也在积极进行中,但是仍有许多有待解开疑惑的地方。
美国最权威的酶研究专家豪尔博士认为,生物一生当中能够制造的酶总量有一定的数值,他称这种一定数量的酶为“潜在酶”。当潜在酶使用殆尽时,生命体的寿命也到达尽头。
这项理论是否正确,仍有待未来的研究证实,但是体内酶的量掌握着生命体的命运却是肯定的。如果体内的酶丰富,生命的能量和免疫力都相对提高。换言之,能不能抑制体内酶的消耗,保持在充足的状态,可以决定健康与否。
目前,只有生命体能够制造酶。虽然现在已能制作发酵食物之类含有大量酶的食物,但是真正制造出酶的是细菌等微生物。也就是说,即使在适当的环境下,还无法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酶。
若真如豪尔博士所说,生物一生能制造的酶量是一定的,那么对于生活在充满压力和环境污染,容易大量消耗酶的现代人而言,能有效率的摄取与活用自体之外的生命体所制造的酶,将成为延续生命的关键。
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酶合计超过5000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呢?原因是每一种酶只有一种功能而已。
例如,虽然同为消化酶,唾液中所含的淀粉酶只对淀粉反应,胃液中所含的胃蛋白酶则仅对蛋白质反应。
由此来思考,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利用食物和肠内细菌来补充酶,是否就能够确实获得必要的酶?
事实上,即使摄取富含酶的食物,身体也未必能直接吸收酶,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例如萝卜、山芋中含有的酶,能在口或胃等消化器官中作用,但也仅限于部分食物而已。大部分食物的酶都会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成胜肽或氨基酸,然后被肠子吸收。
或许有人会认为,不能直接以酶的形态吸收,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其实不然。临床资料显示,饮食中含有丰富酶的人,明显地拥有较为充足的体内酶。
我认为体内可能存在着各种酶的“原型”,主要的根据是我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当某个特定部位消耗了大量特定酶后,身体其他部位就会缺乏必要的酶。举个容易了解的例子,在大量饮酒后,肝脏会大量消耗分解酒精的酶,胃肠用来消化和吸收的酶就会不足。
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测酶虽然有数千种,但每一种酶的数量并不一定,而是在体内先制造出酶的原型,再依需要转变成酶,使用在必要的部位。
生命体的所有活动都与酶有关。使用头脑来思考、活动手指、呼吸与心跳等,都要靠酶发挥作用。若各式各样的酶都要制造成完成品,这样效率就太差了。相信人类身体的结构应该是非常合理,不会有无谓的浪费。
这种酶的原型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经常饮酒、吸烟、使用药物的话,就会对烟酒、药物产生抵抗力。
以喝酒为例,胃肠吸收的酒精集中至肝脏,由分解酒精的酶来分解。此时,肝脏就会使用多种酶来解毒。酒精的分解速度因人而异,分解速度较快的人,是因为肝脏有较多分解酒精的酶的缘故。这种人常被称为“酒量好”。相对的,“酒量差”的人则是酒精分解酶较少的人。
不过,原本酒量不好的人,持续训练可以提升酒量。这是因为肝脏频繁消耗分解酒精的酶,身体产生变化,使肝脏能够使用更多的酒精分解酶。
由此可知,酶的量会依需求而改变。能够如此,推测就是因为体内具备了“原型酶”,能够变成任何酶的缘故。
果真如此的话,摄取富含酶的食物,就可在体内储存“原型酶”,然后依人体各个部位的需要来使用。
唾沫一口,价值千金
讲一个故事,来强调唾液的重要性。古书记载有一个闺阁小姐得了病,消瘦异常,医生看了,不是精神方面的病,正在纳闷,忽见门下堆了不少瓜子壳,于是猛然醒悟。便对其家父说,你家小姐是嗑瓜子多了,致唾液流失之故,可把门后的瓜子壳收集起来熬水让她慢慢喝了,病自然会好。于是小姐的父亲照着做了,果然小姐的病好了,人也胖了起来,面色也红润了,她从此以后再不敢嗑瓜子了。
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不慎掉到了一口枯井里,井里没有一滴水,他想起了古书上的吞津养生法。被救上来后,他已枯萎如柴,但却没有昏迷,为什么?因为他做吞津后,体内的津液虽已动用将竭,但大脑及心肾却得到了保护,所以他奇迹般地活下来,这就是不起眼的“口水”救了他的命。
喜欢养狗的人都知道它们喜欢舔人的嘴巴。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它们喜欢唾液的缘故。狗又为什么会喜欢唾液呢?
——狗是想要唾液里头的酶。
狮子等肉食动物捕捉到猎物时,一定从“内脏”开始吃,原因是内脏正是酶的宝库。跟爱斯基摩人一样,住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寒带地区的人,捕捉到海豹动物时,也是先吃内脏。兔子会吃自己第一次排出的较柔软的粪便,也是为了从未完全消化的食饵中再吸收酶。
近年来,宠物的疾病快速增加。可以想象,主要原因就出在宠物饲料。宠物饲料虽号称含有动物生存所需的均衡养分,但这种根据现代营养学制造而成的饲料却忽略了酶。
即使热量和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等养分充足,但若是缺乏酶,也很难维持生物的生命。不过很重要的一点,酶不耐热,在48~115℃时就会失去作用。宠物饲料不论罐头或干燥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必定都经过加热。换言之,酶在宠物饲料的制造过程中几乎完全消失了。
我们还发现受了伤的狗,常常用自己的舌头去舔伤处,伤口就会很快地自愈。据说这是因为狗的舌头上沾有一种消毒的物质。
说到人的唾液,也具有不易为人察觉的奇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