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含蓄,不要锋芒太露。锋芒除了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同时还容易伤害别人,容易刺激别人的嫉妒心理,从而迟早会伤害到自己。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中也说过:“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行迹,才能使对方被假象所迷惑,而不被对手注意自己的存在,以免遭不测。
曾国藩对“藏锋”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把实力隐藏起来,后发致胜
锋芒外露,于交友、处世都不利。自恃满腹经纶,在人前口若悬河,人们难免将你视为狂妄自大之徒,当面对你“洗耳恭听”,转身却对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时时谦虚,事事谨慎,才能获得人脉与人缘。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敌手,尤其是资历比自己老而水平比自己低的敌手,隐藏实力,后发制人是更好的操作方法。资历老的人,因为看不惯你跟他的协作方式(比如工作安排上是他要配合你做工作,而且是做很多工作),往往有怨言,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与你作对,有意为难你,阻挠你工作的进展。这时你就应该微笑着、配合着他的要求、耐着性子让他做一番充分的表现,细心观察他在过程中的漏洞,在最后阶段,最合适的时候,一剑封喉!
我们不怕别人看不起,不怕别人发难,也不怕别人不合作,我们需要做的是:正派的作风、稳健务实的工作态度,外加细心的观察和超人的忍耐。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需要时刻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个人的伶俐口齿也不是表现在挖苦别人方面。要知道,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美的。“后起之秀”,“后来居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所谓“亢龙有悔”,过分地暴露自己的优点同样也是暴露自己的弱点。强调后发制人并不是等到最后的爆发,强调的是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后发制人要等到什么时候?又怎么去制人?
在这里,首先明确一下,“制人”不是要控制别人,而是用后发来发展自己。同时后发制人也不是放到最后来表现自己,而是先做好铺垫和准备。用16个字来概括就是“先入为主,积蓄潜能;厚积薄发,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还需要有远见。有的时候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今天的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有一位撑杆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每次只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一点点,这样他总是可以打破自己的纪录,虽然这些成绩他可以一次来做到。其实只要有了实力,何必一次做到头,令以后自己再没有奇迹可言呢?
另外,后发制人还可以借此来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让对方尽情发言,等他把话讲完了,他的心理状态也就一清二楚了。这样,就为后发的进攻提供了可靠保障。
再则,由于先发者往往是在对对方的情况不十分摸底的情况下,以己所想而为之,所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后发者则可从对方的破绽中找出准确的反驳点。
身处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淘汰出局,要想稳拿胜券,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学学此招吧:隐藏实力,隐而不发,示之以弱,故意让对手认为不具威胁而轻视,等到其大意而来,弱气尽露时,则一战而定!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动物的攫食之道。这种强者装弱的方法,既避免了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所以它们一旦出动捕食,几乎从不落空。而古今成大事者,也往往效法它们而取得成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近之感,就要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睿在弥留之际,命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子曹芳,并让齐王曹芳前去抱司马懿的脖子以示亲近,司马懿感激涕零,连表忠心。当日即立曹芳为皇太子,曹睿便放心地死了。丧事办完后,遵照遗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掌朝政辅佐幼主。当时,曹芳刚刚八岁,大权自然落到曹爽和司马懿手中。
但曹爽与司马懿二人资望能力却有很大的差距。司马懿老谋深算,德高望重,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能征善战,故对曹氏政权构成很大威胁。曹爽是宗室后代,也有一定资历,当时曹芳年幼自然没什么主意,他总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当然要倾向于曹爽而疏远司马懿。几年后,曹爽渐渐地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等到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他太尉的实职,而安排给他一个太傅的空衔。司马懿见曹爽的势力控制了朝廷,于是装病在家,不问朝政了。
曹爽揽权贪位,见司马懿告病家居,也不问是真是假,便得意忘形起来。他提拔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控制了宫廷京师的武装大权。因此曹爽日益胆大妄为,天天与亲近的人吃喝玩乐,出行的时候车辆仪仗舆服皆仿皇帝规模,甚至把宫中的妃嫔、乐师也带回家中寻欢作乐。曹爽的所作所为渐渐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有些看不惯,非议渐起。
司马懿装病家居,其实一天也没闲着,对朝政和时局反而更加关注了。曹爽行为渐失人心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心中暗暗高兴,于是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冬,曹爽的党羽李胜由河南尹调任为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行。司马懿熟谙官场之事,听说李胜来访,向身旁的侍女嘱咐几句后传令进见。
李胜来到司马懿养病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病床上,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看李胜进屋,忙挣扎着要坐起,两个侍女立刻扶起他,一个侍女递给他外衣,司马懿十分吃力地去接衣服,然而手一颤,衣服竟落在地上。两个侍女忙弯腰帮他拣起,好容易才把衣服给他穿上。接着司马懿又以手指着嘴,侍女忙端来一碗稀粥,司马懿也不用手去端,伸了伸脖子就喝,结果里一半外一半,胡子上都是稀粥和饭粒,前大襟上还洒了一大片。侍女忙拿手巾来擦。李胜见状,忙往前凑了凑说:“只听人们说您中风病犯了,想不到竟病到这种程度。”司马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唉!年老病重,死期不远。君屈任并州,并州接近胡地,您可要当心啊!”说完喘了两口气又说:“恐怕您我不能再见面了,我把两个儿子师、昭托付给您,请您多照应。”李胜见他说错了,就纠正说:“我上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听了,大惑不解,偏偏头侧过耳朵问:“什么——?放到并州?”李胜只好再改口说:“我放到荆州。”司马懿这才若有所悟地说:“啊!都怪我年老意荒,耳朵也背,没听明白您的话。您这回到了‘并’州任官,要好好建功立业啊。”又寒暄几句,李胜告辞。
曹爽得到李胜的报告,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司马懿病重昏聩的老态,心中更加轻松,从此完全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司马懿用这种装聋卖傻的方法打发了属于曹爽一党来探望病情的几个人后,见再也无人来问疾,便知此计奏效,于是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公元249年2月5日),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去祭扫明帝的平陵。掌握兵权的曹爽、曹羲、曹训兄弟三人全部随驾出城。平陵距洛阳九十里,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势必不能当日返回,必须驻扎在外。
曹爽兄弟随魏帝出城的消息早有人报告给司马懿,他一边派人再去观察,一边就开始了紧张的部署。待三个时辰过后,估计魏帝车驾出城已远。司马懿立刻分派两个儿子及心腹家人及以前的门生故吏分别夺取城中禁卫的兵权,马上占领了武器库、府库、皇宫和太后宫等要害部门,又以最快的速度关闭所有的城门,并立即带领亲兵出城驻守在洛水浮桥边。一个时辰里,一切部署停当,整个洛阳城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这样,司马懿控制了京城和皇太后。一切就绪后,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写信给曹爽,要求他保护魏帝回城,只要投降即可免杀。曹爽本是庸俗无能之辈,不听手下人的劝告,竟然投降回城。不久,司马懿在剪除曹爽的羽翼之后,就以谋大逆的罪名把曹爽兄弟及亲信诛杀净尽。从此,司马氏独掌朝廷大权,为篡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本身既是鹰也是虎,却又装成衰弱得不堪一击的样子,曹爽受了麻痹,只当他是只病猫,却不知自己早巳成了司马懿爪下的猎取对象。司马懿把心高而气不傲演绎到了极致,野心勃勃却看起来行将待毙。所以,他的成功就只是时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