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信自己教育价值、相信教育可以训练性格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毫无逻辑且矛盾地认可能力遗传的观点。我们这里并不关注身体上的遗传。我们知道,器官的缺陷,甚至器官的能力差异是可以遗传的。不过,连接器官的功能和人的精神能力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个体心理学坚持认为,精神也在体验和经历着器官所拥有的能力水平,并且也要顾及到器官所具有的能力。不过,如果精神对器官能力顾虑过多,器官的缺陷便会吓倒了精神,导致器官缺陷消除之后,而精神的恐惧却会持续很久。
教师应该清楚不佳的成绩单带来的后果。有些教师以为学生应当把欠佳的成绩单向父母展示,这样他会更加努力。但是,这些教师忽略了有些家庭的特殊情况。有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极为严格,甚至严厉。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犹豫不决是否要把不好的成绩单带回家呢?结果是,往往他们可能就根本不敢回家,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因为恐惧父母的责备而绝望的自杀。教师当然不必对学校的制度负责,但他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和同情之心,去缓和一下学校制度的非人性与苛刻的一面。教师可以对那些具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宽和一点,鼓励他们,而不是把他们赶上绝路。那些成绩老是不佳的孩子会感到心情沉重和压抑,别人不停地说他是学校最差的学生,结果他自己也这么认为。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喜欢学校。这也是人之常情。一个孩子如果成绩不好,总是受到批评,就可能会丧失赶上其他学生的信心。当然,他们就不可能喜欢上学,并会设法逃离学校。因此,一旦遇到这种孩子逃学旷课的情况,我们也不用感到惊奇。
在德国,没有上门给孩子做家教的教师,他们也没有那样的制度。公立学校的任课教师对孩子的了解最为清楚。如果他懂得如何正确观察,他就会比其他人更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有人会说,班级人数太多,任课教师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不过,如果我们从孩子一入学就开始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很快认识到他们的生活风格,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后来观察的困难,即使班级很大也可能做到。显然,我们了解这些孩子要比不了解会更好地教育他们。班级人数过多虽然不利,但并不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最好不要每年更换教师或每隔6个月就更换教师。教师最好是跟班,随学生进入新的年级。如果一个教师能只教同样的学生2年、3年或4年,这会大有益处的。因而,教师就可在此期间密切观察、了解所有的孩子,就能掌握每个学生在生活所犯的错误,并加以矫正。
综上所述,理想的教师能铸造学生的心灵,并且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负有一种神圣的、激动人心的使命。
我们要如何从理想才能过渡到现实呢?只依靠建构理想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到能推进理想实现的方法。因此,在学校里建立教育咨询诊所就是必然的结果。
用现代心理学知识服务于教育系统就是该诊所的目的。诊所会定期举办咨询活动:有一位既懂心理学又了解教师和父母生活情况的心理学家与教师们一起参与活动。教师们聚集在一起,每人都提出一些问题儿童的案例,如懒惰,扰乱课堂纪律,小偷小摸等。有个教师描述了一个具体案例,然后由心理学家提出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开始讨论,其中包括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出现?应该怎么做?因此,需要分析该孩子的家庭生活和其整个心理的发展史。最后再把各种情况综合起来,以便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儿童做出一个具体的矫正措施。事先与母亲商量,以便确定对母亲做工作的具体方式,这样更利于孩子和母亲参与第二次咨询的活动。这个母亲听取了她的孩子遭遇挫折的原因解释。接着,由这位母亲讲述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再由心理学家和她讨论。一般来说,母亲看到别人对她孩子的案例感兴趣应该很高兴,并乐于合作。教师或心理学家在母亲富有敌意的时候,可以试着谈论一些类似的案例或是其他的情况,直到她的抵触情况被化解。
原来的问题儿童恢复了心理健康,并恢复了与人合作的勇气与自信,这便是孩子在这种咨询活动中获得的双重收益。那些没有去咨询诊所接受咨询的学生也受益匪浅。当班级个别学生出现潜在问题的时候,教师会提议孩子们对此展开讨论。当然,教师要对讨论进行指导,孩子们参与讨论都有机会各抒己见。他们开始分析某个问题的原因,比如个别学生的懒惰,最后会得出结论。这个懒惰的孩子却能从众人的讨论中获益良多,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讨论话题的核心。
这个简短的总结显示了把心理学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心理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下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指导心灵,就需要了解心灵的运作。他们之所以能运用他的知识指导心灵走向更高、更普遍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了解心灵、运作心灵。
二、行为的训练
有人认为团结和合作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们自治。但我认为前提是必须肯定他们已具备能力,并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进行。否则,孩子们对他们的自治并不以为然,他们只把它当作一种游戏,结果他们可能比老师更严厉、更苛刻。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通常会发现当孩子开始上学时,对竞争的准备远较对合作的准备充分。在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又一直持续未断。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如果他击败了别人而遥遥领先,那么他的不幸不见得少于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者,这使他的目标变为只夺取供自己享用之物而不是奉献和施舍。正如家庭应该团结一致,各成员都是团体中平等的一分子一样,班级也应该如此。只有依此方向施予教育,孩子们才会彼此真正感到有兴趣,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我看过许多问题儿童,在经过和同伴合作并分享乐趣之后,态度便完全改变了。特别举一个儿童为例,他觉得在他的家庭里每个人都与他为敌,因此,他以为在学校里大家也会和他作对,他的功课差,当父母听到消息,便在家修理他。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孩子在学校里拿了一张坏成绩单,挨了一顿骂。把它带回家后,又再受到处罚,这种情况一次便已经够叫人气了,连续两次惩罚简直是恐怖之事。这个孩子因此在班上调皮捣蛋,成绩也始终不见起色。后来,有一位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这孩子为何觉得每个人都在与他为敌。这个孩子的行为有了出人意料的转变,这都归结于那位老师。
有些人会怀疑我们是否真正能用如上方式来教导孩子了解并帮助别人,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孩子通常比长辈更善解人意。有一次,有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个2岁的女孩和一个3岁的男孩到我的房间来。在母亲不注意时,小女孩爬上桌子。母亲吓得动也不敢动,只是大声地叫道:“下来!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她,而那个3岁的小男孩说道:“不准动!”那女孩却马上爬了下来。由此可见,他更知道该如何做,比母亲更了解她。
有人认为团结和合作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们自治。但我认为前提是必须肯定他们已具备能力,并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进行。否则,孩子们对他们的自治并不以为然,他们只把它当作一种游戏,结果他们可能比老师更严厉、更苛刻。在开始时,教师就应当给予正确的劝告与注意,否则,他们因此而利用班会去争权夺利,攻击别人,排除异已,或是争取优越的地位。
三、心态平和
在许多名人之中,我们有足够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曾经在学校屈居人后的孩子,是很有可能恢复其勇气和信心,并达成伟大的成就的。即使是学校里最坏的学生也会有进步的可能。
我们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测验办法,来了解一个儿童当前心智发展、性格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标准。如智力测验之类的测验,也能作为救助孩子的工具。老师会让一些成绩很差的学生留级,但经过智力测验后却发现他其实可以升级。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限度是绝对无法预测的,智商只能够用来帮我们测定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在我自己的经验里,当智商显现出某人并不是真正的智力低下时,只要我们找出正确的方法,便能使他的智商再发生质的改变。假若让他的智商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话,我们不妨让孩子们玩智力测验,并增加实际考试中的经验。因而,智商不应当被当作是由命运或遗传决定的,而影响儿童未来成就限制的因素也不是智商。
儿童的双亲都不应当过分探究孩子的智商,甚至儿童本身。他们不知道这类测验的目的,他们以为这是一种最后的判决。儿童往往认为自己受到各种限制,这是教育中出现的难度最大的问题。在教育时,我们应该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与信心,并帮助那些觉得自己智商很低的儿童消除对生活的错误理解,从而为自己能力的发挥制定各种计划。
关于学校的成绩单应当如何处理。当老师给某个学生一张很坏的成绩单时,他只是相信能刺激该学生发奋学习。然而,假如学生的家里对他要求很严,他可能就不敢把成绩单带回家,他可能涂改成绩单或不敢回家,有的孩子甚至会自杀。因此,教师应该考虑这些后果的可能。他们虽然不必负责孩子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对孩子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应该将之列入考虑范围之内。如果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切,当他把坏成绩单带回家时,可能就会受到责打。假如老师分数打得稍微宽松一点,儿童可能会受到激励而继续努力直到获得成功。当孩子成绩老是不理想,其他的同学也都认为他是班上最糟糕的学生时,他自己也可能觉得自己是不可救药的。可是,在许多名人之中,我们有足够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曾经在学校屈居人后的孩子,是很有可能恢复其勇气和信心,并达成伟大的成就的。即使是学校里最坏的学生也会有进步的可能。
孩子们不凭借成绩单,也会对彼此之间的能力有相当精确的了解。他们清楚在数学、书法、绘画、体育各门课程里,分别是谁最拿手的。他们最常犯的错误是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步了,他们看着别人遥遥领先,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追及。假如一个孩子的这种看法根深蒂固,他会把它移转到以后的生活环境中。大部分的儿童在班上不同的学期里,大致会保持相同的名次。即使在他们成年后的生活里,他们仍担心自己落于他人之后,因而,时常计算他的地位与别人之间的距离。它显示出他们为自己订下的限制,他们的乐观程度,以及他们的活动。名列班级之后的人应该也能改变他的地位,并取得惊人的进步。老师和学生应该放弃“正常儿童的进步与其天赋能力有关”的迷信,同时,儿童们也应该更多了解这种自我限制所犯的错误。
四、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
假如一个孩子蒙受了器官缺陷之害,他便特别需要了解,并没有理由认为他在智力或性格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我们曾提过,同样的身体器官缺陷,有人可能当成注定要妨碍其发展到一种障碍,而有人却看作自身奋发的动力,及求取更高成就的刺激。
教育界所犯的各种错误中最糟糕的一种就是迷信遗传会限制儿童发展的思想。它使老师和家长们对他们子女的管教无方,却有借口逃避责任。他们可以不必为他们对儿童的影响负任何责任。像这类情况都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假如从事教育的人把性格和智力的发展全部归于遗传,那么他又能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完成些什么东西呢?反过来说,如果他看出他自己的态度和措施能够影响孩子,他就不能以遗传的观点来逃避责任。
但我确信,只有在个体心理学里,才能真正的了解这种由遗传带来的器官缺陷对心灵的发展的影响,我们知道,器官缺陷的遗传是不可否定的。孩子在心里会体验到他器官功能作用的程度,他会依照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来限制自己的发展。因此,假如一个孩子蒙受了器官缺陷之害,他便特别需要了解,并没有理由认为他在智力或性格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我们曾提过,同样的身体器官缺陷,有人可能当成注定要妨碍其发展到一种障碍,而有人却看作自身奋发的动力,及求取更高成就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