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1600000047

第47章 专著的时代

丁:前几天去去看望一位80多岁的老一辈学者。他对现在出书的事情很惊讶。一些以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闻名的出版社,现在也不看学术质量了。谁出钱,都可以出书。你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谢: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就公民的出版自由而言,平庸的著作也有印刷的权利。中国如今已进入了没有学术标准的时代。如今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学术专著。特别是人文学科当中,出版专著的时代早已提前到来。上世纪50年代批判过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当时,不论学者还是作家,出一本书是不得了的事。出书意味着社会承认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艺术水平。早在20年前,评高级职称,如果一定要有一本学术专著,还是一个苛刻的要求。那么今天无论在任何专业里,搞一本专著出来,都是比较容易的事。在今天再谈论专著的学术质量,可能是一件奢侈的事。

丁:你说的还是在书店出售的学术专著。书店愿意经销的专著,一般来说质量算比较好的,因为质量太差的书很难卖。还有更多的专著,根本不进书店。现在每年出书十几万个品种,一多半并不在书店里流通。有的堆在出版社的仓库里,有的堆在作者的办公室里或家里,有的直接进了废品回收站。专著时代提前到来了。在目前制度下,出版社的编辑部已经基本上不承担判定学术水准的职能。中国的出版社,包括一些老牌的专业出版社,对于学术水准的判断都丧失了兴趣,甚至丧失了判断的能力。大学的出版社,情况也差不多。地方的出版社就更不要说了。他们只关心两件事:一是政治上不出问题,二是经济上有利可图。一本书,能不能出版,已经由内容的质量高低转化成了钱的问题。你只要能弄来三五万块钱,不管是公家的钱还是私人的钱,书的内容再平庸,也不难变成名牌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就是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如今也是以出版补贴书作为首选,这样既省事,又挣钱,何乐而不为。编辑对运作本版书失去了积极性。有的出版社干脆不出本版书。还有出版社给各文化公司发函,明码标价,欢迎合作。说白了,就是想卖书号。

谢:现在是只有写不出来的专著,没有出版不了的专著。

丁:这就导致一个近于荒谬的局面,一方面是真正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学术著作,因为非学术的原因不能合法问世,另一方面是文化垃圾畅通无阻。

谢: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出版实行垄断管理,虽然不符合世界通则,但因为质量意识摆在重要地位,学术界对于出版社的尊严还是保持了敬意。现在对出版制度的改革,另择旁门,只鼓励出版社挣钱,不鼓励学术创新与真知灼见,对中国的学术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丁:正常的情况,学术水准的判断应当在同行之间进行。但同行评价,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当中,却基本没有地位。让行政机构或行政领导掌握评价机制,学历、文凭、论文、专著,都可以转化成数字。比如一本书,有多少万字,在地方出版社出的,乘以某个较低的系数,在中央级出版社出的,乘以某个较高的系数。中央级出版社意味水平高,于是作者就可以提升,可以得奖。在这种体制的激励下,许多作者就带上钱和稿子,跑到北京,找那些名牌出版社斡旋。前些年,有些名牌出版社还想把住学术质量关,还有一些老派的总编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现在,能守住这条底线的,已经越来越难找了。交易的结果,中国的学术失去了起码的尊严。

谢:出版社这种导向,对编辑人员在精神上和业务上,都有某种令人担忧的腐蚀性。过去,我和出版社打交道,感到那些优秀的编辑,对学术动向如数家珍,一流的学者、作家,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在那种氛围下,谁想吃出版这碗饭,不读书,不学习,是混不下去的。现在和某些出版社的老总谈学术,有如对牛弹琴。你说的学术,他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关心一件事,钱在哪儿?

丁:有人统计,中国的出版物,教材、教辅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许多出版社的编辑,整天围着中小学的教材、教辅忙,你让他去关心什么学术动向,也确实不切实际。

谢:学术书籍的出版,不会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格局了。学术著作的质量和尊严,靠出版社把关,也是不可能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能是,打破学术评价中对出版社级别的迷信,建立同行专家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哪些是文化垃圾,哪些是拾人牙慧,哪些是真正有水平、有创见的学术著作,同行之间认真讨论,还是说得清楚的。

丁:中国学术界这些年,只学了发达国家学术规则的皮毛,从主题词到提要,从注释到索引,直到行文方式,可以说已经西化,但对发达国家学术界内部的同行评价规则,却没有学来。我认为,要讲学术同国际接轨,这是更重要的。

同类推荐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探究隐秘世界的努力: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反思

    探究隐秘世界的努力: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反思

    本书以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为反思对象,梳理了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成绩,,总结了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就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展开背景、核心问题、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研究主体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反思,对文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热门推荐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遇见你认栽

    遇见你认栽

    机场的相逢,到底是谁的劫?难得的心动,却遇上了种种障碍,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看到美好的未来?
  • 情女

    情女

    她是一个美女,美得让人流口水的女人,美得让人发馋,真想吃上一口;多少男人的眼睛望着她发直、发呆到发痴,因为她成了魔,成了勾引男人的情魔。情魔是个迷,多情的男人围绕着她团团转,她迷倒了多少男人,她也坑害了多少男人。她用情勾引男人,又用情惩罚了男人。她因爱情的失落,心理的变态,心灵的扭曲……而不再循规蹈矩,让自己放荡……最终她还能回头吗?请你入席,品尝这道情感大餐!
  • 虐恋大学:臭丫头别跑

    虐恋大学:臭丫头别跑

    在一个大学,生活着一个他,在一所普通大学,生活着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遇见,展开了一场虐恋。
  • 师叔

    师叔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是用来孝敬的,师叔是用来疼爱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全世界反对也执迷不悔。师叔又怎样?早晚要做老子的人。
  • 冥王的宠儿

    冥王的宠儿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 我家灵兽有点怪

    我家灵兽有点怪

    火焰的主宰,战斗的狂热爱好者----小红,其实是个死吃货。曾一度因为幼年时期过于肥胖而惨遭林凡嫌弃。队友们坚实的“肉盾”,战斗时永远冲锋在最前方的先锋----小灰,最大的爱好竟然是看熊出没?喜好诗歌,舞文弄墨,“满腹才华”的----小金:“我是个文明人,文明人是不会打架的,什么!!!他说我的诗不好!我要咬死他。”小白:队伍的老大哥,似乎是个正常灵兽,......在你忽略他是个爱抽烟的骷髅之前。
  • 刀锋(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刀锋(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一战期间,美国青年拉里的战友为了营救他而牺牲,这一经历彻底改变了拉里的思想,他开始展开内心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他执拗地追寻答案,先是到巴黎攻读哲学,之后来到波恩的一所修道院,然而基督教义没能为他提供满意的回答,于是他去了西班牙,试图通过艺术寻求到人生的真谛。无果后,又跑到印度,在那里待了五年,最后才从印度的宗教里找到了真正的信仰。《刀锋》是毛姆出版于1944年的长篇作品,以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深刻地展现了西方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对生存意义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呈现出一战后西方世界的生活图景,从美国到欧洲、印度,从巴黎、伦敦到芝加哥、纽约,从城市到海滨,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作者在广阔的地域与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 喰种之我是金木研

    喰种之我是金木研

    天才画者金木在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时,不幸被水泥钢架砸中头部。本应就此身陨的他却穿越到了《东京喰种》的世界,成为了刚做完喰种器官移植手术的“金木研”。一个全新的金木研,会给整个喰种世界带来多大的蝴蝶效应呢?
  • 校草有秘密

    校草有秘密

    莫云寒为了完成作为雇佣兵的一个任务,女扮男装进入南沐学院,偶遇高冷少爷江皓辰,而自己的刺杀对象,竟然是江皓辰的父亲江陨。在相处之下,江皓辰竟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男人”。后来发现她原来是女儿身,那就跑不掉了。作为雇佣兵的莫云寒,从小接受的就是冷酷无情的训练,心早已波澜不惊。但却对这个男人动了心。在任务与爱情间徘徊。“怎么样我身材不错吧?”某男赤裸着上半身从浴室里走出来。某女瞟了他一眼,“差到极点。”她口是心非的说。“不管!你是不是应该尽一下作为妻子的任务啊!”某男不要脸地走过去坐在她旁边,“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