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份心血,就有一份收获。泾源县脱毒薯种植技术经过上级各部门组成的专家小组的严格鉴定、验收,各个环节全部合格,连续多次获得省上和国家的奖励。1998年8月,原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周生贤带领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实地考察了泾源县脱毒马铃薯繁殖基地,对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脱毒薯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周副主席握着蔡顺驰的手说:“你们为泾源县人民和周边地区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这个项目选得好,我代表宁夏的干部和群众深深地谢谢你!”同时还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专门研究建立泾源县马铃薯脱毒种植示范县的问题。区政府形成了《关于建设泾源县马铃薯脱毒种植示范县会议纪要》,农业厅根据区政府纪要下发了“关于建设泾源县马铃薯种薯脱毒示范区的意见”。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等五厅局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宁南部山区脱毒种薯体系建设规则的通知》,这些“专题会议纪要”、“建设意见”和“建设规划通知”,再次将泾源县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设想从幕后推向了台前。
从马铃薯种植上尝到甜头的泾源县农民普遍大面积种植马铃薯。1999年,泾源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而且由于品种得到了更新换代,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新品种普及扩大到全县6乡两镇的76个行政村,种植规模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惠台乡建成了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当年,平均每亩产1500公斤(折主粮300多公斤)。同时,品种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3个。而且由于品种优良,长势好,病虫害少,总产鲜薯6000多万公斤,总产值1560万元。比1997年多种1万亩(1997年4.01万亩),总产量增加1000多万公斤(1997年总量4850万公斤)。每亩产值1000多元,仅马铃薯一项提高农民人均收入200多元。
这是第一块凝结着厦门市对口帮扶泾源县深情厚意的丰碑。
进入深秋,几辆装满马铃薯的大康明斯陆陆续续冒着黑烟开出泾源县各乡镇,奔赴陕西、甘肃、内蒙等地。乡党委书记马忠学高兴得逢人便讲,仅惠台乡这1万亩马铃薯300大车才能拉完。尽管如此,惠台等乡镇的马铃薯仍卖不掉。泾源县淀粉厂被西吉县傻傻集团兼并后,只能收泾源县的一部分马铃薯,其余都用西吉的马铃薯。当时固原市委马福清副书记来惠台乡调研,几位农民不管三七二十一挡住马副书记一行的车,让马副书记帮着他们先销售马铃薯再检查工作。乡干部想把他们打发走,但心急如焚的群众哪里听得进去他们的话。泾源县秋季雨多,马铃薯卖不出去就会烂掉,眼看着一年的劳动成果就要付诸东流,马副书记立即拨通西吉傻傻集团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话。跟傻傻集团总经理谈了一会儿,那总经理坚决表态:“泾源惠台乡群众的马铃薯拉来多少我们收多少!”马副书记先搁下其它工作,同县委书记虎彦彪、县长邓向贵与傻傻集团公司收购的泾源县淀粉厂协调,最后达成协议:优先收购泾源县的马铃薯。与此同时,惠台乡党委书记马忠学、乡长杨学明请正在修泾什公路的石嘴山的公路局领导吃饭,请他们帮助销一部分因施工占用公路造成滞销的马铃薯。这位领导看到干部群众焦急的样子,便全部消化了所剩的马铃薯,解除了惠台乡干部群众的燃眉之急。
2005年春,脱毒薯繁育基地的每座温棚都扦插了种薯苗。科技人员高兴地告诉我们:预计今年生产优质脱毒薯原原种200万粒,其中,宁薯8号40万粒,美国5号40万粒,荷兰7号250万粒,内薯7号20万粒。这些“金豆豆”将种入更远更多的田野,会结出更繁更大的果实。
田野里绿油油的马铃薯一望无际,有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的,有菜用型的、加工型的、油炸型的和高淀粉型的。这些传统耕作的、平种起垄种植的,还有双行先靠、坑种等栽植的马铃薯的花竞相开放,一团团、一簇簇,蓝的似海,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从眼前向远处延伸、铺天盖地星星点缀,繁花似锦,如火如荼。这是如梦似幻的田野,这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这是泾源县马铃薯种植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是厦门挂职县长蔡顺驰用他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科技之花。
冬去春来,两年转眼间过去了。蔡顺驰的乡音也变得差不多了。皮肤变黑了,性格也变了许多,他开始喜欢六盘山的高大巍峨浑厚深沉;他更喜欢泾河的坦荡开阔一泻千里。同时他还敬重泾源人的朴实无华,勤劳敬业。如今的蔡顺驰职务高了,地位变了,但他那犹如大山一般浑厚、谦虚的性格没有变,我们在采访他时,他十分谦虚地说:“事情总得有人去干,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可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