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弘光帝对群臣说了南太子一事。满朝文武大惊,有额首称庆的,有沉默不语的,有满腹疑虑的,有交头接耳的,表情不一。
马士英出班奏道:“臣马士英禀奏,数月前北京也出了一个太子,却被多尔衮那厮给当成假太子给杀了。以臣之见,北京被杀的那位太子应为真太子。多尔衮本是打着为天下百姓报君父之仇的幌子,侵占了我大明江山。若任由真太子存在,清廷岂不是要归还社稷于他?因此多尔衮借假太子之名杀之。现在这个太子是真是假,还需仔细甄别才是。”
弘光帝点头道:“爱卿说得有理!这样罢,无论真假,先将他礼迎至南京,由满朝文武甄别。若是为真,朕便将皇位交还于他,若是为假,当彻查出幕后主使,有何险恶用心。”
诚意伯刘孔昭站出班,奏道:“禀皇上,即便这太子是真的,皇上又怎能将皇位让于他?皇上乃当世明君,若让一小儿君临天下,他岂能担当如此大任?又怎能率领天下百姓报君父之仇,光复我大明江山?”
朝中群臣纷纷请奏,劝皇上为江山社稷着想,万万不可禅让帝位,否则定失天下民心。
弘光帝叹道:“既然如此,就依各位爱卿所言。若此人真是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会让他如这般流离失所。”
群臣纷纷点头,皆说皇上圣明。
于是,弘光帝派遣太监李继周手持御札,去杭州招太子回南京。李继周到了杭州高府别院,却扑了一个空,原来穆虎见几乎整个杭州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太子在高府之中,心中也开始惊慌,便将他迅速带到了金华,藏匿起来。高府中人见皇上派人来寻太子回京,不敢隐瞒,派人带着李继周来到金华,找到了太子和穆虎一行。
李继周一见太子,便跪下道:“奴婢见过小主!皇上派奴婢前来恭迎小主回京,请小主跟随奴婢速速启程。”
太子道:“我回南京,皇帝让我做不?”
李继周匍匐在地道:“这个奴婢不知,皇上和群臣自会商议。”
金华诸臣早就准备好了一艘官船,太子、穆虎一行由李继周带领,坐船朝南京而去。沿途各路官员听闻太子将经过自己的辖区,纷纷侯在各处码头,等着上船拜谒,馈赠太子礼物无数。太子得意洋洋,甚是享受这种生活。
一行到了南京,李继周先去朝中禀报弘光帝,在宫门外,道:“禀皇上,太子已到城外。”
弘光帝怒道:“真假尚且未辨,你这奴才怎么能以太子事之?欲将朕至于何地?”
李继周跪在地上,浑身战栗,不敢起来。弘光帝挥手让他退下,要身边的司礼太监从宫中再选几个北逃来的太监再去辨认。
谁知那两个太监一见了太子,便抱着太子的脚嚎啕大哭,太子见两人如此悲戚,也陪着掉了几滴泪。那两位太监见天寒地冻,太子却衣着无多,深怕太子着凉,便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覆在太子身上,搀扶着太子先暂宿于兴善寺。
一时间,整个南京都知道了太子南来到此。文武百官投名帖拜谒太子的络绎不绝,百姓额手称庆,夹道欢迎太子一行至兴善寺。未见到太子风采的百姓便围在兴善寺旁,翘首观望,面露喜色。百姓之中更有甚者,在城中各处竟然燃放起了烟花爆竹,犹如盛大节日一般。皆言太子一来,天下中兴有望。
弘光帝在朝中急得团团转,哪里想道李继周和后面去的那两个太监都把这人当成太子接待,结果弄得满城皆知,这可如何是好!
那两位太监也是笑逐颜开,回宫禀报道:“皇上,太子已移驾到兴善寺。”
弘光帝正为城中百姓欢迎太子之盛况恼怒异常,见二人前来,又是直接称呼此人为太子,勃然大怒道:“此人是真是假,尚未可知!你这二个该死的奴才倒好,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将他迎回来,如今弄得满城百姓皆认定此人为真太子!即便他为真,朕是否让位于他,还得看朕愿不愿意!你这两个奴才有何值得欣喜之处?!实在是该死!”盛怒之下,唤殿中武士速速上前,立即将此两人勒杀。心中还不解恨,又唤内侍赐酖给李继周,将他毒死。
督营太监卢九德站在皇上身边,见皇上怒杀三人,心头打鼓,两腿也开始哆嗦。弘光帝转向过来面对他,道:“卢九德!”
卢九德两腿禁不住一软,便跪了下去,颤声道:“奴婢在……”
弘光帝道:“你带上京营士卒,立刻围了兴善寺!无论朝官还是百姓,一律不许入寺觐见,若是为真,当好生护卫;若是为假,万不可让他逃遁!其幕后主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卢九德带着百余位京营士卒赶到兴善寺,将围观百姓悉数驱赶,然后吩咐士卒严加看护,不许让任何人进去拜谒。自己却在犹豫,是不是该进去见一见太子。
太子早见到他在门外梭巡不前,很是生气,低声问了一下身边的人后,知道这位太监叫卢九德,便叫道:“卢九德!你既然来了,何不进来见我?”
卢九德吓了一大跳,慌忙奔进寺中,跪下道:“奴婢拜见小主!”
太子鼻中哼了一声,道:“你肥胖如此,定是如今南京的日子好过得很啊!”
卢九德伏地,觳觫颤栗道:“奴婢日夜不思念着先皇,心中挂念着太子殿下。今见太子南来,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太子道:“你既然知道便好!我且问你,你带这么多士兵前来,不许百官前来拜谒,是什么用意?!”
卢九德道:“奴婢奉皇上谕旨,前来保护太子殿下一行,只怕被别有用心之人谋害殿下。”
太子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你先下去吧!”
卢九德磕头道:“小爷保重!”匆忙出了寺门,却早已是浑身湿透。他揩着额头上的汗滴,对亲信道:“昔日在北京,我并未服侍东宫,他如何会认识我?今日我未主动前去拜谒于他,若他日后登了基,哪还会有我的好果子吃?”
亲信道:“公公看他是否为真太子?”
卢九德心有余悸,摇头道:“瞧这般气势,确实有些相像。你等嘴上切切要把好门,别说我给太子磕了头。今天皇上发怒,已经杀了三个人了。”
亲信们也吓了一跳,闭口不言。
翌日早朝,弘光帝道:“各位爱卿都已知道,昨日那自称太子的少年已来到南京。朕令卢九德前去拜谒,他却说有些象,可又不全象。此事关系甚大,若他为真,朕自然当让位与他;若他为假,则其中定有天大的阴谋。各位爱卿,此事应如何处之?”
马士英出班奏道:“皇上,我朝之中,有数人都认识太子,如东阁大学士王铎,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兼书法冠绝天下,先帝曾令他在东宫侍读;中允刘正宗、李景廉也曾当过太子讲官。若见面之后,双方都认识,便是为真;若任一方不识,只怕是假。”
翰林方拱干也出班奏道:“臣也曾于东宫辅佐太子,请皇上恩准臣去辨认。”
弘光帝叹道:“朕即位以来,这假冒案已出数起了!先是来了个僧人,说曾被先皇封为吴王,避难到此。但详加询问,则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再加审讯,便知乃一赝品。此案叫做大悲案。更有那童妃案,就是前些日那位女子,自称童妃,说朕在怀庆当藩王时,她奉招十七岁入宫,被朕宠信,封为贵妃。朕撤出怀庆时,她与太后一起失散于乱军之中。可是朕仔细一看,居然不认识她!朕的枕畔之人,居然连朕都不认识,这岂不是是天大的笑话!”
群臣闻言大笑。
弘光帝问道:“各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禀奏?”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各自摇头,如天下大治一般,皆无本可奏。
弘光帝道:“既然如此,就暂且退朝,如今这太子一事,闹得南京沸沸扬扬,是真是假,当给百姓一个明白。着各部官员,今日午时,一起去大明门,当着天下百姓之面,甄别太子真伪。王铎、刘正宗、李景廉、赵之龙、戴英、卢九德、方拱干等人留下,一起前去兴善寺,将那少年迎到大明门。”
待众臣散尽后,弘光帝对王铎等人道:“你等各自需要好生在意:若太子为真,岂能容我?你等需要仔细辨认,切切不能有任何差错!”
刘正宗禀道:“臣听闻太子已被多尔衮所杀,即便未杀,只怕也死在乱军之中矣!皇上放心,臣等定详加盘查,若是为假,定会令他无从遁形。”其余各臣也各自表态。
弘光帝大喜,道:“如此你等便去吧!”
卢九德将几位众臣带到兴善寺,太子见卢九德立而不跪,怒道:“卢九德,见我如何不跪?”
卢九德有众人在身边壮胆,只稽首道:“今日奉皇上谕令,前来辨别太子真伪。若太子为真,臣等自然会以太子事之。”
太子点头道:“你等无礼至极,竟然敢来盘问我!好罢,你等既然要辨别真假,就让你等询问便是。”
卢九德道:“如今整个南京城内都知太子到此,我等在此辨别真假,只怕百姓有所怀疑,以我之意,莫如移到大明门外,公开询问,百姓也可知道真假。”
于是,数百京营士兵护着众人,一同来到大明门。大明门处早已设好座位。围观百姓人山人海。
太子东向而坐,众臣目前尚且不敢将他视为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