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夫子循着那声音望过去,见一黄毛小儿正摇头晃脑,故作文采风流之状,不是姚问却又是谁?
姚问一听梁巧夫子方才所言,心中暗暗笑骂道:“古书所载呀,圣人之言呀,这圣人之言若能全信,那老子看AV还按快进呢?!这梁巧夫子也是愚笨得很,这般娇滴滴得仙女儿似的美人儿,你若收入门下,往后的耳鬓厮磨之间,那还不爱你怎么潜规则就怎么潜规则?哪来那么多借口措辞?今日我姚某人便来一展王霸之气,以搏美人倾心!”
见众人,纷纷望向于他,便朗声道:“梁巧夫子之言差矣,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书乃死物,人却鲜活。岂有用死物压活人之理?”姚问说道此,顿了顿,故作轻咳之状。以待他人辨驳。
梁竖道一见这黄齿小儿竟然跳出来大放厥词,指摘师父,坏他好事,忙上前叱喝道:“你一无知小儿,又识得几个字,读过几句书?也配来评这书中是非?”
姚问听他叱责,也不生气,哈哈一笑,道:“读书那种蠢事,我姚某人确是做之甚少,读书有何用?既不能长见识,又不能扩眼界。”
众人见这小子居然说出这等不何常理的话,纷纷不解,莫非此子是个傻子?但看他一言一举又不像是。
梁竖道一听姚问之言,心中不由大喜,继续挖苦道:“读书不能长见识,明事理?这种缪勒之言也就你这种不学无术之徒,方能道得出口!”
姚问听梁竖道话说得越厉,他心头便越喜,乐呵呵地道:“这位兄台,莫急莫急,听我慢慢道来,以述其中之理,书为何用?当然是著书之人用以传言载道的,而当他心中之言、悟得之道载入书中,那道便不再是他的道了。至于我们读书之人,不过是按自己从书中读到的,将自己所识之物整理拼合,而成自己所思之物,自身见识压根一点没长。诸位不妨想想,比如《八荒万兽志》说我家这避光,青身黄瞳什么的。诸位必定要按那书中所说去想,可同样的四个字,在你、我、他之间所思得之物却截然不同。待到真见到我家这避光,方才恍然,哦,原来是这般模样。是故,明理之人又悟出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所以这书读多了,那是非但不能明道,反而误道不是?”
众人见他所说之言,初听好似胡说八道,一时却不知如何反驳于他,再一细想他所述之事又貌似有几分道理。
姚问偷偷瞧了那白衣少女一眼。见她杏眼圆瞪正瞧着自己,情绪便越发激昂。继续慷慨激昂道:“至于夫子说圣人之言不可违,那更是谬语。何谓圣人,必是在他所司之域,成就高出旁人甚远之人,他们悟前人未悟之道,创前人未创之学,那些前人哪个不是圣人?是故,愚以为,所谓圣人,即是后人在后世修学悟道之时必须超越过去方可成圣之人,那么说。圣人之言,违之不但无错,反而天经地义!”
众人望着眼前这个十岁大小的少年便如望着一个怪物,心中俱想,莫非此子真乃生儿知之之人?
姚问又偷偷望像那沈慕萱小宫主,见她一只纤纤玉指正点在那薄若蝉翼,润如仙露的娇唇之上,微低着头不知在思索些什么,心中不绝大感失望道:“不是那些女猪脚在见到帅哥大展虎威之时都是要含情脉脉,眼珠子亮得跟什么似的吗?这小妞咋这副德性呢?”
那梁竖道听姚问所言大异师父平日耳提面命之语,硬是不肯服这个输,却又不知从何开始辩驳,只得愤愤道:“满口歪理邪说,胡言乱语,你这是在妖言惑众!”
姚问听之又是哈哈一笑,道:“非也,非也!”
梁竖道一见姚问又在作这故弄玄虚的做派,便想怒骂一句:“老子非你个头。”但一想这是在师父之前,美人之侧却又只好强自忍下。
其余众人听得姚问此言,眼中居然还多了几分期待之色。
姚问不放过时机的又去偷瞥了那小宫主一眼,见那绝美少女也是一脸期待的望着自己,心中得意道:“哪家姑娘不爱才,我这歪才不也是才吗?”嘴上继续道:“这理嘛,只有大小之分,何来歪正之说。”
众人见他如此说法,奇心更炙,俱不作声,听他往下讲。
“理,不分歪正,无论对错,只有大小之分也,“姚问说到此,轻轻拿起桌上一件做工精美,造型奇特的木质茶具,然后微微松手,茶具轻轻落在桌面之上,继续道,“诸位也看到这茶杯,人如若只见这茶杯这般下坠,便只道下坠便是这茶杯运动之理。”
姚问又拿起那茶具轻轻抛起,道:“待到见到我抛起茶杯,便即想到,原来这茶杯不但能下坠还能上升,于是人们便发觉,先前之理过小,以致无法把茶杯上升之状解释清楚,茶杯运动之理便被放大。”
姚问又握住那茶具在桌面上左右推移,道:“待到诸位见我这般左右移动这茶杯,于是又发觉,这茶杯不但能上下运动,还能左右移动,甚至于向四面八方移动。先前的理又被放大,常人只认现在之理作真理正理,一旦发现有事物游离于这理之外,便把这理给推翻,认作邪理歪理,却不知待到发现更大的理时你那手中的所谓真理正理,也便成了歪理邪理!各位您说这理又哪来的什么歪理正理之分呢?”
众人听他如此道来纷纷也觉确是如此,但又不禁暗自问道,难道我们先前所学所读便全然没得对错吗?
那梁竖道也听得个云里雾里,却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败在一个十岁少年手里,便还不死心,咬牙问道:“你这分明是狡辩,是诡辩!世间若不存真理正理,按你如此说来这人跟那草木顽石又有何别?”
姚问那该死的笑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