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步骤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携带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品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新的服务手段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展开竞争。面临“重兵压境”,国内银行在业务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方面与那些强势对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加入WTO之后的银行竞争中,金融创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然而,与此同时,外资银行想要在加入WTO后大举抢占中国这一强大的市场,也面临着国内银行的本土化优势的威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业务创新以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创新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得到了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可以显示出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力。
然而,现在在国内稳居银行业龙头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并非高枕无忧。缺乏竞争的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下。从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商业业务陆续成立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时起,中国的银行业始终处于高度垄断和严格的进入管制之中,四大国有银行还因分担着改革的重任而得到政府的隐性保障,所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对缺乏市场观念,不太注重控制成本提供的服务种类也比较单一。在这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繁琐的多层次、垂直型组织管理模式也导致运营的低效率,使其对市场变化反应慢,对外界需求反应不灵敏,也不利于发挥银行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中小商业银行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1年底,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2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1.57%;存款总额2.54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20.86%;贷款总额1.6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9.35%。
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遍布城乡的网点,极大地丰富了对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方便了百姓生活。但是受历史原因、机构网点、市场信誉等方面的限制,中小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能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业务发展受到限制;金融产品仍缺乏特色,中小商业银行业务仍显单一,经营范围较为狭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能力不足,因内控不力而引发经营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外资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机构网络、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外资银行有很好的客户群体,其中不少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或子公司,具有实力强、业绩好和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是国内企业不可比的。
这次调研的主要切入点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加入WTO和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在企业总体发展思路、金融业务和内部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创新背后的动力和阻碍。通过这些调研,我们希望能更真切地了解银行业的创新活动,以及不同性质的银行在创新方面的差异。
我们共调研了10家地处上海的商业银行(总行或者分行或者支行)的管理人员,包括3家大型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
调查采用了问卷的方式。问卷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选择题两大部分。问卷的发送与回收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有时也配合以电话调研。在增加问卷回收的便捷性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因缺少面对面交流而导致感性认识较少的问题。但总体来看,这次调研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需要指出的是,调研中所谓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同时,这一表述指明金融创新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这一表述,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银行创新的动力与压力
根据问卷,9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自身发展”是他们银行创新的主要动力,50%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需求是其创新的主要动力。4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同业竞争为主要动力。调查显示,股份制银行相对于其他性质银行对创新压力的感受更强烈。外资银行源于拓宽业务的自身需求而亟须创新,因此自身发展成为外资银行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银行创新的源泉
7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其创新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5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来自于同业模仿;4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来自于客户的意见总结。另外,作为国有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认为,创新还来源于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
三、银行文化方面是否具有创新元素
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银行,都能对员工提供及时的创新培训,并且70%的被调查银行,本身具有明确的创新战略;60%的被严格的进入管制之中,四大国有银行还因分担着改革的重任而得到政府的隐性保障,所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对缺乏市场观念,不太注重控制成本提供的服务种类也比较单一。在这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繁琐的多层次、垂直型组织管理模式也导致运营的低效率,使其对市场变化反应慢,对外界需求反应不灵敏,也不利于发挥银行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中小商业银行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1年底,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2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1.57%;存款总额2.54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20.86%;贷款总额1.67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9.35%。
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遍布城乡的网点,极大地丰富了对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方便了百姓生活。但是受历史原因、机构网点、市场信誉等方面的限制,中小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能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业务发展受到限制;金融产品仍缺乏特色,中小商业银行业务仍显单一,经营范围较为狭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能力不足,因内控不力而引发经营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外资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机构网络、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外资银行有很好的客户群体,其中不少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或子公司,具有实力强、业绩好和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是国内企业不可比的。
这次调研的主要切入点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加入WTO和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在企业总体发展思路、金融业务和内部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创新背后的动力和阻碍。通过这些调研,我们希望能更真切地了解银行业的创新活动,以及不同性质的银行在创新方面的差异。
我们共调研了10家地处上海的商业银行(总行或者分行或者支行)的管理人员,包括3家大型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
调查采用了问卷的方式。问卷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选择题两大部分。问卷的发送与回收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有时也配合以电话调研。在增加问卷回收的便捷性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因缺少面对面交流而导致感性认识较少的问题。但总体来看,这次调研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需要指出的是,调研中所谓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同时,这一表述指明金融创新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这一表述,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银行创新的动力与压力
根据问卷,9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自身发展”是他们银行创新的主要动力,50%被调查银行认为客户需求是其创新的主要动力。4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同业竞争为主要动力。调查显示,股份制银行相对于其他性质银行对创新压力的感受更强烈。外资银行源于拓宽业务的自身需求而亟须创新,因此自身发展成为外资银行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银行创新的源泉
7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其创新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5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来自于同业模仿;40%的被调查银行认为,来自于客户的意见总结。另外,作为国有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认为,创新还来源于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
三、银行文化方面是否具有创新元素
调研的银行在管理方式、内部机制方面与入世前相比,和同行业相比,都有一定的改善。参与调研的外资银行认为,随着国内银行的积极创新,外资银行在机制方面的相对优势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
五、银行对管理方式创新的态度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银行,对于一些创新措施,态度上都是倾向于支持或比较支持。其中,对于股份制银行,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其本身薪酬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对于银行推出的一些创新措施,都十分的支持。
六、银行在服务方式上是否存在创新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银行,认为在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服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七、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银行业务在基本金融产品方面,主要还是集中在存款、贷款、票据,以及结算和部分代理业务上,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在投资、信托以及租赁业务等方面,则明显不足。同样,还由于受到银监会以及人民银行的管制,被调查银行,在衍生金融产品以及组合金融产品等较高级的服务领域,创新也明显不足。
八、银行在同业交易与合作方面有何创新
参与调查的银行中,参与同业交易和同业合作的,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则没有。
九、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参与调研的银行中,70%认为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和政府的法规制约对银行创新影响很大;50%认为对变革和适应变革的准备不足、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和相应失败、决策速度缓慢以及银行本身结构问题对银行创新影响较大;缺乏仿效的榜样、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动力或愿望不足、员工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内部支持以及客户与社会认知度对银行创新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有关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每个银行也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例如:
(1)大型国有银行A:①向国外银行学习新产品方面做的不足;②创新的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不明显;③银行的内部组织的协调不完善。
(2)大型国有银行B:①缺乏创新激励机制;②银行结构问题。
(3)股份制银行A:①政策限制,混业经营尚未放开;②创新意识不足;③客户对新产品接受度不高。
(4)股份制银行B:①监管层对创新没有实质的支持,较多考调查银行,本身具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创新(反差比较明显的是,先前所有被调研的国有银行认为具有明确的创新战略,但是却没有一家能够具有相关的团队来专门负责创新)。另外,在员工招募方面,银行并不是十分看重人员的创新品质。
四、银行在管理方式和机制方面的创新性
调研的银行在管理方式、内部机制方面与入世前相比,和同行业相比,都有一定的改善。参与调研的外资银行认为,随着国内银行的积极创新,外资银行在机制方面的相对优势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
五、银行对管理方式创新的态度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银行,对于一些创新措施,态度上都是倾向于支持或比较支持。其中,对于股份制银行,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其本身薪酬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对于银行推出的一些创新措施,都十分的支持。
六、银行在服务方式上是否存在创新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银行,认为在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服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七、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银行业务在基本金融产品方面,主要还是集中在存款、贷款、票据,以及结算和部分代理业务上,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在投资、信托以及租赁业务等方面,则明显不足。同样,还由于受到银监会以及人民银行的管制,被调查银行,在衍生金融产品以及组合金融产品等较高级的服务领域,创新也明显不足。
八、银行在同业交易与合作方面有何创新
参与调查的银行中,参与同业交易和同业合作的,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则没有。
九、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参与调研的银行中,70%认为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和政府的法规制约对银行创新影响很大;50%认为对变革和适应变革的准备不足、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和相应失败、决策速度缓慢以及银行本身结构问题对银行创新影响较大;缺乏仿效的榜样、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动力或愿望不足、员工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内部支持以及客户与社会认知度对银行创新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有关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每个银行也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例如:
(1)大型国有银行A:①向国外银行学习新产品方面做的不足;②创新的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不明显;③银行的内部组织的协调不完善。
(2)大型国有银行B:①缺乏创新激励机制;②银行结构问题。
(3)股份制银行A:①政策限制,混业经营尚未放开;②创新意识不足;③客户对新产品接受度不高。
(4)股份制银行B:①监管层对创新没有实质的支持,较多考虑风险;②银行享受垄断利润,缺乏创新的动力;③国内银行竞争层次低,普遍注重规模。
(5)股份制银行C:①国家政策限制;②银行结构与体制;③内部支持环境。
(6)股份制银行D:①激励机制;②政策,决策;③内部,员工间沟通交流。
(7)外资银行A: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
十、实例
被调查企业列举了一些他们的金融创新举措,例如:
(1)国有大型银行A:
①对所有单位客户归集到客户管理子系统,对客户进行区分后提供不同的服务;
②对个人客户达到优良客户标准的,办理贵宾卡,对部分业务进行减免费用;
③开通现金管理子系统,对单位客户的存款可进行全省通存,等等。
(2)股份制银行B:
①供应链融资;
②市政项目多方委托贷款;
③青年卡;
④商业票据保贴;
⑤应收款保理。
对今后几年内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会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各银行的看法是:
(1)大型国有银行A:①在服务上推出客户等级服务;②在产品中会不断完善银行卡的功能;③开拓衍生金融产品和组合金融产品方面的业务。
(2)大型国有银行B:银行内部机构,差异性客户服务,提高员工素质,理财业务,电子化银行产品。
(3)股份制银行A:①客户服务。针对客户需求,特别是企业客户、大客户的需求及相应产品,理财,咨询服务。②电子银行。逐步完善银行的网络服务,诸如e-bank及手机银行等。③金融工具。进入WTO后,应逐步向混业经营靠拢,开发各种投资工具及衍生产品。
(4)股份制银行B:①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②合理评估、控制、转嫁风险;③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
(5)股份制银行C:服务角色方面。
(6)股份制银行D:①行业间的竞争;②中、高端客户的竞争。
(7)外资银行A:各方面都以产品创新为主。
十一、金融创新领域的总结
根据本次调研,国内银行业的具体创新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
(2)导人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3)建立全新的风险管理体制——审贷分离、质量管理、责任追究;
(4)探索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5)调整改革内设组织架构——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
2.业务创新
(1)负债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最多;
(2)银行卡的创新;
(3)资产业务创新: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
(4)买方信贷、保理业务;
(5)个人消费信贷;
(6)中间业务创新:银行卡为载体、银证通、代理业务、保险。
3.技术创新:
(1)全国通存通兑的信息化网络;
(2)资金汇划与电子汇兑结算系统银行一柜通;
(3)网上银行——“一网通”。
4.服务创新
(1)24小时自助服务;
(2)电话银行中心(Call-centre);
(3)理财服务;
(4)客户经理制;
(5)金融超市。
十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适宜的业务创新环境,创新空间有限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需要适宜的环境,包括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公平竞争的市场。只有竞争的市场才会促进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也只有放松金融管制才能使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具有广阔的空间。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环境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较多保护,机制上的创新能力不足;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难以对其形成有力的竞争,国外商业银行由于有“壁垒”的障碍,也难以对之形成较大的威胁。二是金融管制仍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我国在1993年底正式提出实行分业经营,1997年底,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完全分离,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狭窄,此外,利率市场化还没正式推行。因此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方面进行创新有较大的政策压力,使金融机构创新的空间有限。这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品种较为单一,业务发展水平低的原因。比如在存款上,由于利率管制等多种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品种与成立时并无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以各种传统存款业务为主。在中间业务方面,包括一般性代理收付,以及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的业务,而其他业务如租赁、网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受到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限制,衍生金融业务并没有得到开展。
2.缺乏有效的防范创新风险工具,创新能力不强当前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商业银行处于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对每个金融机构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具有难以分散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性。比如中间业务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支付清算业务的电子化所产生的风险;还有各种或有负债转变成真实负债所带来的风险。创新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风险。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1998年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巨额亏损都是金融创新隐含着巨大风险的例证。
3.经营观念滞后,创新进展缓慢
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影响较深,我国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者对现今商业银行业务定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仍旧只重视开拓传统存贷业务(一般占银行总收入的60%~70%),延迟了业务创新进程。而基层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又缺少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的最新要求,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业开展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阻碍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另外,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并不强烈。国内银行最大的客户群就是社会公众,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2万亿元,个人储蓄与对公储蓄的比例已经从4:6切换到6:4.但是,社会公众传统的理财观念和金融意识欠缺,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4.缺乏创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创新需求不明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种需求引致的、利益驱动的现象。我国的业务创新效果差,主要原因是业务创新与市场营销尚未有机联动,对创新需求未做深入研究。由于市场营销的观念淡薄,在一些新业务的设计、开发上,未形成针对客户市场细分的系统性、前瞻性的产品需求方案,对新产品宣传营销的针对性不强,加上相应的服务和科技手段不配套,造成一些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收效不大。新产品开发“需求乱、开发慢、不统一”,对银行效益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品种中85%左右都是照搬国外的做法,而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创性创新较少,与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方面的创新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创新的优势无法发挥。
十三、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本评价
尽管创新浪潮风起云涌,但是不同的比较体系,其比较的结果也不相一致。
纵向比:从国内银行业发展历程看,创新速度比较快。
横向比:与国外银行比较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
(1)浓厚的模仿痕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创新战略为依托;
(3)缺乏完整的营销策略和组织机制。
第三节 对制约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原因的分析
一、技术因素
要进行金融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我国的银行业目前只能说基本上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银行各项业务的有关资料无法形成可供再次加工利用、分析决策的有用信息。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能对市场、对客户进行细分,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进行有的放矢的金融创新呢?
二、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使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要求更高,并且日益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中国的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一直很薄弱,还不能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风险因素、各种产品和地理区域风险的通盘管理。风险管理系统不仅要求能处理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还要求处理各种风险及这些风险涉及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银行要有能力在一致的基础之上测量并加总这些风险,考虑全部的相关性,并制定监督制约机制,以抵御风险、保证安全性。每一项金融创新都需要在正确预计可能风险、适当的风险管理以及保证客户交易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银行在开发新业务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其他有效的风险控制,而是只把银行自己的风险放在第一位,对客户进行反复的审核。这样的操作难免会由于不方便而使客户对新开发的金融产品失去兴趣。这种缺乏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情况,更使银行慑于风险而不敢大胆创新。
三、我国银行业的重点业务
由于历史原因,不良资产率一向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可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降低不良资产。除政府的帮助直接剥离外,降低不良资产率最快、最见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大规模,增加存量,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这样,各级经营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成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以说金融创新虽然可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收益,但对于我国现在银行业的形式来说,它降低不良资产的速度远不如单纯扩大规模见效快。这也解释了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大多收费很低甚至说不收费的原因,除了政策限制外,有些则是银行主动降低收费率,以稳固客户、吸引客户,增加存款。这种情形就导致银行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不能很多地用到金融创新上面去。
四、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
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划分的,强调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和作用。银行业务考核以部门为单位,划分条块进行考评。各部门各自为战,只顾完成小集团的短期任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按照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组织结构,进行一项金融创新就要涉及多个部门。这就要求有一个业务拓展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创新。而要保证拓展部门作用的发挥,就要赋予该部门以相应的权利,甚至可以是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权力。我国各家银行目前基本设立了业务拓展部门或类似的部门,但却未给予相应的权力,同时,由于对金融创新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这就使得拓展部门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支持,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延误了业务的拓展。
五、引发创新的渠道不畅通
引发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客户方面。即客户要求银行办理某种业务而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其需求,于是一线营销人员或柜台人员将客户的具体要求反映给业务主管部门,该主管部门牵头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开始研发。
第二,竞争对手方面。即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在竞争对手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更为完善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
第三,市场方面。即从市场状况、政策背景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为契机推出适宜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目前看来,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方面即竞争对手方面,而竞争对手则主要是国外银行。这就造成我国“金融创新边缘化”的现象,所谓的“新产品”基本来源于对国外银行已有产品的模仿,缺乏创造性,缺乏金融创新的本土化。而从客户和市场方面引发的金融创新,在我国银行业几乎没有。
六、缺乏具有敏锐头脑的优秀人才
银行从业人员根据对金融创新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决策人员、一般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
决策人员的作用是对提出的一项创新建议进行立项与否的决定。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具有战略眼光和科学分析能力,以判断该项创新建议有无市场前景和盈利可能。
一般业务人员的作用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这就要求一般业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了解各项金融政策,知识全面,思维活跃,熟悉国内外金融产品,有将日常工作中进发的灵感加工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金融创新的任务不是集中在少量研发人员身上,而是大多数业务人员都要承担的责任。
开发人员的作用是对创新建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方便可用的市场产品。这就要求开发人员既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金融知识,才能较好地将这二者结合,开发出方便可用的创新产品。
只要这其中一类人员力量薄弱,都会影响到金融创新的进行。而从目前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看,各级经营者大多过分偏重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金融创新上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一般员工知识结构老化,业务单一,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创造力,缺少将银行发展与自身利益相结合的主人翁精神;开发人员基本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不熟悉银行业务,不具有开发创新产品的复合型知识。高素质人员的缺乏,阻碍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步伐。
七、我国金融制度及金融监管的影响
第一,银行的经营环境方面。我国金融业与外国较为开放的金融市场不同,现行的体制规定分业经营,这就阻碍了银行创新的内容,使之不能进行一些与证券和保险业有关的金融创新。另外,人民币还没实现自由兑换,利率、汇率均未放开,所以说各种随之产生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活跃,无法推出更多的中间业务。
第二,有关的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目前还不能有效保护各种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毕竟不比其他产品,它并不具有专利性,这就使一项有效的创新很容易被其他银行所仿效,使创新的目标利润不能达到,银行就要承担创新产品所带来的新的竞争成本以及更大的风险。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来保护金融创新,以保证银行创新的积极性。我国目前已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收费定价管理办法也在准备中。这些规定、办法除规定基准价格和收费种类外,还应该规定最低的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使银行无法再依靠各种价格优惠来吸引客户,只能凭借新型的创新产品取得竞争优势。这就从根本上刺激银行创新,并且有利于改善银行的服务。
第三,开展新业务的审批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对新增产品的审批繁琐。这种审批制度往往使银行不能很好把握时机,待审批下来后,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或者失去了竞争的先机。
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创新更是势在必行。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国内银行业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加快了创新的步伐,但在整个创新策略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以中国银行业应该从体制、员工乃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在评价业务流程时,要从用处及客户需要的角度来看,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程度;不被传统思想所束缚,删除多余流程,增加可以满足客户需要并能创造价值的流程。要建立以客户为主的业务体制,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来推行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战略,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树立自己的特色及优势业务;在巩固现有绩优客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绩优企业、优势企业,还要积极争取个人客户,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提供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开拓个人消费业务;对为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客户提供特别服务,即差别化管理;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银行可以通过客户经理的综合服务与绩优客户建立友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重视市场营销,不断开拓市场;重视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整个收入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及银行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设,并要面向市场主动而广泛地开发各种金融信息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