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寂寂斗婵娟,银汉斜临绣户前。
自爱焚香消永夜,从来无事诉青天。
——明张红桥
张红桥那时很红,和她的名字一样红,和她同龄的女子非常羡慕她,她不是妓女,却过着类似艺妓的生活,她和鱼玄机一样,大张艳帜,以诗为媒,周旋于达官贵人与风流才子之间,游刃有余。都说红颜女子命比纸薄,心比天高,这话用在张红桥身上颇为贴切,美貌与才气集一身,张红桥誓言“非李白之才人不相随”。
明初,闽中有十才子,曰:林鸿、王偁、王恭、陈亮、高秉、唐泰、王褒、周光、黄兀、郑定。个个饱读诗书,年少风流。男才女貌,这十才子都非常倾慕张红桥的才貌,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情诗写了一首又一首,企图打动佳人的芳心。不料,这比中状元还难,张红桥看着这些诗,无动于衷,只有一首让她动了心,那就是林鸿的诗。其他九个都被她毙了,只有林鸿,大走桃花运。
据说一般人为张红桥写诗她是不回复的,只有她看上眼的她才给予回复,九才子等到花儿也谢了也没有等来张红桥的鸿雁,林鸿只不过才写了一首,就获得了佳人的垂青,人与人,真是没法比啊。
这首绝句就是张红桥对林鸿的回复之作。全诗都在向林鸿透露一个意思,她很寂寞,她很孤独,她需要有心人来陪。这个梨花一般的女子在寂寞的夜晚只能靠赏月来打发时间,要么就做一些女红,再或者就焚香,“从来无事诉青天”,没有人听她诉说,满腹心事只好对着青天说了。
一个单身女子对一个男子说她很孤独,这意味着什么?
而此时的林鸿已经是二婚,他的前妻死了,所以说,林鸿大走桃花运。
张红桥原不叫张红桥,原来的名字很俗气,叫张秀芬。元末动乱,张秀芬随父母从中原逃往南方,途中父母感染瘟疫相继死去,小秀芬只好跟着姨娘继续逃难。姨娘后来嫁了一个官宦人家,不料没过几年安稳舒适的日子,夫君就因为一场政治斗争被牵连,进了监狱,再也没有出来。张秀芬只好跟着姨娘继续流浪,最后来到福建闽侯县,定居在一座红桥的西侧。
这时候的张秀芬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姿容俏丽,如出水芙蓉一般,因住在红桥的附近,附近的人们就叫她张红桥了,而她原来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淡忘。
有时候忘记一些事情不见得是坏事,张秀芬的时候是元朝,带给她的记忆是死亡、流离失所、泪水与苦难,张红桥的时候是明朝,带给她的是青春、浪漫、美丽与安定。一个全新的朝代,一个全新的女子,张红桥。
姨娘原本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为了生计,不得不以才色侍人,招来一些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奉以薄酒清茶、诗文歌舞,过着一种似妓非妓的生活。
为减轻姨娘的负担,张红桥也加入其中,从小就跟姨娘学诗文,长大后,张红桥才思敏捷,出口成诗,又自学书画琵琶,张红桥成为一个全能艺人。因为有了张红桥,原本门可罗雀的庭院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后来,经闽中十才子的大力宣传,方圆百里,张红桥的艳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姨娘没有子嗣,把张红桥当作亲生女儿一样来对待,不想她一生过这样的浮萍生活,现在境况有些好转,于是姨娘不再让张红桥接客,让她待字闺中,一门心思为她找一个好归宿。
美女清高,才女也清高,又是美女又是才女眼光就更高了。姨娘给张红桥张罗了好几个对象,都一一被张红桥否决了,张红桥说他们太庸俗,除了有几个臭钱外什么都没有,和这样的男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她宁可一辈子孤独终老。
姨娘叹了一口气说,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男子呢?
张红桥说,他可以不富有,他可以不英俊,但一定要像诗仙李白那样才高八斗。
姨娘愕然,这姑娘心思颇大,李白几千年才出一个,去哪找这样的人去。
苏小小乘着油壁香车在西湖遇到了意中人阮郁,张红桥没有苏小小那么富有,油壁香车她买不起,只好迈着三寸金莲,移步家门口的红桥。那是一座用红砖砌成的桥,掩映在随风飘拂的绿柳中,桥下流水叮咚,颇富诗情画意,远远望去,似一团红焰,所以称之为红桥。当地文人雅士都喜欢来这里聚会,把酒青天,对诗流水,好不惬意。
张红桥就在这座桥邂逅了她的恋人。
当时的闽中十才子都喜欢在红桥聚会,张红桥是唯一一个参与其中的女子,十才子不无对她的优雅所倾倒,第一个向她发起攻击的是十才子之一的王恭。
王恭有才,当地人有口皆碑,据说五岁能作诗,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县人。可惜大器晚成,一直得不到赏识,一气之下隐居七岩山,到永乐四年,否极泰来为翰林待诏,60岁的时候总算实现了他的抱负,参与编修了《永乐大典》。
当时的青年才俊王恭是这样盛赞张红桥的:
重帘穴见日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
几度寄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衡阳。
可见这不是王恭第一次对张红桥鸿雁传情了,“几度寄书君不答”,已经写过好几封情书了可就是不见张红桥回复,于是叹“雁飞应不到衡阳”。
原以为这一次可以打动张红桥的铁石心肠了,不料,张红桥认为此诗过于浅白,终究把它抛在了一边。
王恭正郁闷中,打算放弃对张红桥的追求,这时好友,另外一位闽中才子王偁游学归来,途径闽侯县做短暂停留。这王偁,比王恭更有才,也比王恭更风流。王偁,字孟扬,又字密斋,永福县人。英迈爽发,学博才雄,工诗、善书。二十多岁就中了举人。前面说王恭做了《永乐大典》的编辑,他阁下却做了《永乐大典》的副总编,大才子解缙对他推崇备至。王偁留学湘楚,是个多情的种子,一路留诗,也一路留情。哪个女子若爱上他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王偁听王恭倾诉了自己追求张红桥不得的遭遇,动了十分心思,这是这样的一个女子?眼光如此之高?我倒要试一试。
王偁比王恭聪明,没有贸然地去找张红桥,而是在张红桥家对面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他准备打持久战,慢慢地接触张红桥,慢慢地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佳人。王偁煞费苦心,选的对方恰好在张红桥家左邻的楼上,由楼窗往下看,可窥见张红桥家的大部分,而张红桥的闺阁正与他居室的窗户相对。透过窗户,可隐约可见佳人的一举一动,那种偷窥的感觉让王偁妙不可言。
一个午后,王偁读了一会儿书,正值盛夏,树上的知了搞得他心烦意乱。百无聊赖中,走至窗前,目光情不自禁的投向对面张红桥的闺阁。这时一幅让他惊心动魄、春心荡漾的画面印入他的眼帘:朝思暮想的佳人穿一件薄如蝉翼的短纱,横卧在碧纱帐中,丰腴剔透的胴体隐约可见,佳人醒来,神情慵懒却不失优雅,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张红桥用香帕轻轻擦拭脖子上的汗水。风流才子王偁痴痴地看了一个下午,直到张红桥离去,才回过神来,诗兴大发,一首《闺中记》一气呵成:
象牙筠簟碧纱笼,绰约佳人睡正浓。
半抹晓烟笼芍药,一泓秋水浸芙蓉。
神游蓬岛三千界,梦绕巫山十二峰。
谁把碁声忽惊觉,起来香汗湿酥胸。
王偁属于那种比较自恋的才子,自以为这首神来之作甚妙,既称赞了佳人的风韵,有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于是急不可耐地差人把诗送到了张红桥的手中。
张红桥看了觉得尚可,像“烟笼芍药”、“水浸芙蓉”、“神游蓬岛”等句用辞和意境都十分雅致清新,也透出几分灵气,但看到“梦绕巫山”、“汗湿酥胸”等词语时,不禁眉头一皱,怎么会有如此轻浮的文人?细想来,最近隔壁新来了一个美少年,只是未曾放在心上,不料,这个美少年竟然日夜偷窥自己,还厚颜无耻地将偷窥到的情景写成诗。刹那间,张红桥对王偁的好感烟消云散,料定王偁这样的男子一定风流成性,人品欠佳,虽有诗才,绝非托付终身的人选。
这边王偁望眼欲穿,也没有收到张红桥的回复,又过了几日,终于死心了,离开了闽侯县。
都说闽中十才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如今也见识了七八个,张红桥觉得也不过如此。张红桥拿着香扇,独倚栏杆,幽幽地想,世间男子万千,就没有一个我中意的么?
走了王偁,来了林鸿。
又是一个大才子,比王偁更有才,被誉为闽中十才子之首,看来要老将出马了。
林鸿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博学多才,在闽中一带颇有委婉。在父亲的调教下,林鸿也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男子,少年时就被郡守举荐到朝廷。朱元璋当面考试他,林鸿泰然自若,对答如流,所作之诗令朱元璋非常满意,于是授予他礼部员外郎的官职。也不过二十出头,就青云直上,光耀门庭,一时被闽中父老乡亲广为传颂。
事业丰收,婚姻也美满。与京城豪门闺秀朱氏结为佳偶,朱氏除了相貌稍微欠佳之外,其他无可挑剔。贤良淑德,能诗文,善书画,林鸿烦闷的时候,还可以为他弹琴解忧。尤善体贴,把林鸿照顾得无微不至。两人非常恩爱,都曾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料,红颜薄命,恩爱不到三年,朱氏就罹患恶疾身亡。
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林鸿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恰巧与顶头上司闹矛盾,于是,解职归乡。
事也凑巧,那天林鸿刚回到闽侯,好友王偁见佳人并不眷顾自己,正要收拾行囊离开闽侯,多年未见的好友就在街头相逢了。
故友重逢,自然免不了要把酒畅谈,于是王偁改日再走,就在家里设宴款待林鸿。
两个男人无非也就聊事业与爱情,事业聊完了,就聊到了女人。王偁听了林鸿的倾诉,心里有些难过,劝他节哀。而他本人也正为红颜犯愁呢,好歹林鸿已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姻缘,而自己至今仍然孤家寡人一个,好不容易看上了一个,却落得个单相思。于是接着酒劲,把苦恼,把与张红桥之间的事全部倒给了林鸿。末了,王偁眯缝着眼,半醉半醒地说,老兄,我是没有希望了,你的才华比我高,只有看你了。说完,竟然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这时,明月清风,林鸿推开窗户,深呼吸一口气,目光向对面望去,只见邻家庭院中,有一风姿绰约的佳人,正在月下焚香向天默祷,在皓月的清辉中,恰似一尊玉琢的菩萨,下凡的仙女。林鸿想,这佳人莫非就是王偁所说的张红桥?果然不同凡响,林鸿有点晕头了。
灵感闪过,林鸿拿来纸和笔,就像素描一样,一边看着隔壁庭院中的佳人,一边写道: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花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
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既然连数一数二的才子王偁都看不上,想必自己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把诗歌碧玉笺一笔一划地抄好,装入一锦囊中,托一丫环转交给张红桥。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张红桥还是第一次接到用锦囊包装的诗,可见写诗的人一定是一个体贴温柔的男子。摊开来看,喜上眉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写法,感觉就是不一样,与王偁那首赤裸的《闺中记》比起来,林鸿这首小诗写得生动而清雅,庄重而不轻佻。仿佛等了千年,终于等到了这个人。张红桥两鬓飞花,用颤抖的手给林鸿回复道:
梨花寂寂斗婵娟,银汉斜临绣户前。
自爱焚香消永夜,从来无事诉青天。
丫环把诗交到林鸿的手中,告诉他,自从小姐以诗择婿以来,看过不下千首诗,这还是第一次给予回复。公子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看来我们家小姐已经看中你了,公子好自为之吧。
林鸿细细品味张红桥给他回复的诗,读懂了她的心,原来都是寂寞的人,都是需要陪伴的人。于是,又给张红桥回一首:
云娥酷似董娇娆,每到春来恨未消;
谁知蓬山天样远,画栏咫尺是红桥。
这一来一往,情越传越浓,总不能天天在纸上传情吧,终于,他们见面了。
后来索性住进了张家,张红桥的姨娘正求之不得,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张红桥找到自己的归宿。林鸿是书香门第世家,在闽中很有名望,配张红桥绰绰有余。只是祝愿两个人不仅仅是五分钟的热度,最好马上结婚,一辈子在一起。
但林鸿与张红桥都没有谈及婚嫁之事,林鸿的前妻刚刚逝去,也不好马上续娶。张红桥呢,像小女子一样,沉浸在甜蜜的爱情当中,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事情。那断日子应该是张红桥最美好的日子,有诗云:
芙蓉作帐锦重重,比翼和鸣玉露中;
人道瑶池春似海,月明飞下一双鸿。
但好景不长,才一年的功夫,一对有情人就要忍受别离之苦。林鸿再一次接到朝廷的命令,让他火速回京就职。林鸿想,男儿志在四方,没有事业是不能给心上人幸福的,于是打算前往京城,等安定下来后就把张红桥接过去。
分别前,张红桥执着他的手,泪眼朦胧,作词曰:
凤凰山下,玉漏声恨,今宵容易歇;一曲阳关歌未毕,栖身哑哑催别。含怨吞声,两行珠泪,渍透千重铁;柔肠几寸,断尽临歧时节。
还忆浴罢画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渡头,河水千里,合冻云叠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同说?
人算不如天算,原本以为只是短暂的离别,不成想,这一别就再也没有相见。
林鸿回到京城后,原来的岳父要为他续娶,对象也是他的女儿,也就是朱氏的妹妹。林鸿无法忘记前妻的恩情,也无法拒绝岳父的好意,他的前途全部掌握在岳父的手中。可是,他现在牵挂的却是隔了千山万水的张红桥。他不能就这样辜负了张红桥,一时间他难以抉择。
最终胳膊扭不过大腿,儿女私情还是比不过仕途,林鸿妥协了,续娶了朱氏的妹妹。他劝自己,把闽侯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当作一枕春梦,把那个卓越的女子,张红桥,忘记吧。
这边,张红桥苦苦守候,望断秋水,却等来一封分手的书信。原以为找到了归宿,原以为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到头来,还是梦一场,天下的男子竟然没有多少区别,都是负心汉。泪如泉涌,肝肠寸断,她痛心地写下七首绝句,写完后不久忧郁成疾,一缕香魂,随风而逝。
七首绝句曰:
其一:
床头络纬泣秋风,一点残灯照药笼;
梦吉梦凶都不定,朝朝望断北来鸿。
其二:
井落金瓶信不通,云山渺渺暗丹枫;
轻罗泪湿鸳鸯冷,闻听清宵嘹唳鸿。
其三:
寂寂香闺枕簟空,满阶秋雨落梧桐;
内家不遣同陵去,音信何缘寄塞鸿。
其四:
玉筋双垂满颊红,关山何处寄书筒;
绿窗寂寞无人到,海阔天空怨落鸿。
其五:
衾寒悲翠怯秋风,郎在天南妾在东;
相见千回都是梦,楼头长日妒双鸿。
其六:
半帘明月影瞳瞳,照见鸳鸯锦帐中;
梦里玉人方下马,恨他天外一声鸿。
其七:
一南一北似飘篷,妄意君心恨不同;
他日归来也无益,夜台应少系书鸿。
七首血泪之诗,每一首诗的最后一句都用“鸿”字收尾,可谓想也林鸿,思也林鸿,梦也林鸿,醒也林鸿,爱林鸿爱到了骨子里。
可是她的“鸿”,展翅冲上云霄,再也没有回来。
只留下痴心怨女,亦作断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