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忘记,在直面毒魔的每一天,从起床、洗漱、吃饭、乘车往返、战前准备、穿防护服、进3车,对时间苛刻刻薄得都以分钟计算!
他们不会忘记,在实战对决的那一幕幕,总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竭尽全力多检测一个血液样品,那情景如同以血肉之躯冲进枪林弹雨而义无反顾!
他们不会忘记,在抗击埃博拉这个“国际难题”博弈中,中国队以怎样的胆识、果敢与智慧让国外同行的眼神里流露出惊喜和羡慕;每天往返路上,当地民众挥手高呼:中国来了,埃博拉走了!
他们更不会忘记,每当倒班轮换或乘车途中的间歇里,不管烈日烤得皮肤灼痛,还是滚雷闪电裹挟着大西洋滔天巨浪,队员们任性的呼噜声竟也如此的甜美、酣畅、响亮!
每一滴汗水都是历练。
每一天时光都在生与死的搏击中成长。
每一次成功的检测与突破,都意味着队员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探求人类未解之谜。
应当说,首战告捷并成功实现“零感染”,这绝不仅仅是中国检测队的胜利,而是他们所代表的中国精神的胜利!
然而,跨国抗击埃博拉给人们以怎样的思考与启示?作为一个参与者、见证者能从这里带回去什么?……与队友们一起乘坐包机回国的随队医生柏长青,脑海里一直萦绕着缕缕思绪。
目前人类对埃博拉病毒的了解有多少?它最早的来源据说可能是果蝠或某种野生的鸟类,或是从果蝠传到其他一些动物身上,如森林羚羊、野猴子、狒狒、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为什么这种病毒能够脱离动物宿主,在人际间传播?而非洲人有吃果蝠等野生动物的习惯,进而就感染上了病毒。当年的3八只5(“非典”)疫情,认定果子狸是其元凶,现已研究表明,“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叫“菊花蝠”的蝙蝠,而非果子狸,果子狸只是“非典”病毒的中间宿主,也是受害者,蒙冤十年终沉冤得雪。而果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体型肥硕,比鸽子、鸭子还大。其脑袋长得像狐狸,并且有棕红色的皮毛,因此又叫“飞狐”。在媒体上人们看到,非洲人大啖烤熟的果蝠,吃得津津有味。有队友说,埃博拉病毒之所以比“非典”病毒毒性大,大概是因为果蝠比菊花蝠更狡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论是埃博拉病毒,还是SARS“非典”、H7N9禽流感,或是其他流感病毒,都有~'个共同的机制,那就是病毒在人体内引起了“细胞因子风暴”一一即病毒入侵激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十分强烈,最终因免疫系统崩溃杀死了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当今世界已进人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把这个世界和人类活动压缩到一个微小的芯片里,人们感叹时空和速度真快,把居住的这个星球称为“地球村”。
而不断改头换面的病毒对地球村的袭扰,即是对“村民们”发出的一次次警告:人类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一些原本很远的病毒离人越来越近!人类啊,你们要悔改!那么多被病毒吞噬生命的亡灵,还有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各种病患和不治之症,难道不足以引起你们的反省吗?!
在疫区通过药物对治疗埃博拉感染者的初步探讨,柏长青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和见解:
当天火把人类同野兽区别开来,光明和温暖就成为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心灵呼唤,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
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埃博拉病毒只影响生活在贫困地域的人群,因而在相关领域研究的病毒学家和疫苗学家极少极少,尽管埃博拉有过几次暴发,但仅限于非洲几个国家范围内而被全球所忽视。所以有人说,埃博拉是个“贫穷病”。比如塞拉利昂,确实太穷了,政府和人民都没有钱。有的村庄因感染埃博拉死了不少人,当地政府派警力搞戒严,但把病人隔离起来后却没有饭吃,没有水渴,病人又一个一个逃了出来,捕捉到果蝠还照吃不误。从这个意义上说,埃博拉是个贫穷病。
但是,他说,当下全球交流如此密切,而埃博拉旅行无需签证,病毒传播无国界,唇亡则齿寒。
时至今日,埃博拉一边在西非横行霸道,一边把恐怖的触角伸向了北美、西欧和南亚,成为波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说明埃博拉已经不需要动物宿主了,具备了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如果说,在西非打的是贫穷病战役,并且已经部分失守了,埃博拉开始向外突围,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流窜,那么主战场就要转移到阔绰发达的西方了,那时就不再是贫穷病,而是“富裕病”了。
这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目前中国境内还没有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病毒的传播力远胜从前,如果不能从非洲这个源头上控制住病毒的传播,那么埃博拉迟早会来到中国。中国派遣首批检测队和医疗队赴西非开展检测、预防控制工作,除人道主义和中非友谊因素外,实际上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呼吸疾病临床研究的专家,柏长青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注定一辈子要与病毒做伴,由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才是最难防控的传染病,因为这类病毒攻击的首要目标是人的呼吸系统,一切生命物种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而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断定是其已停止了呼吸。再从广义上讲,无论吃的、喝的、吸的、吐的大凡一切“病从口人”的疾病,都与他的“本行”息息相关。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不能暴殄天物,饕餮盛宴,鸟兽草木什么都敢吃!但是,请记住:从过去的瘟疫、鼠疫再到“非典”、禽流感,直至埃博拉对人类的侵害,换一个反向的角度讲,正是这些病毒发起的一次又一次对人类的报复!
已经有一种声音,在这个世纪传唱了: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个痴心关注“人类呼吸”的医学专家最崇尚的梦想是什么:放飞生命,让人类和地球自由地呼吸!
应该说,中国首批检测队和医疗队从塞拉利昂撤离的这一天,并不是抗击埃博拉的“结局”。
结局,尚未到来。
中国又派遣第二批、第三批向西非开进。抗击埃博拉的战斗,仍将继续。
补记:
2014年12月30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全体医疗队员致慰问信,向他们致以诚摯的问候,祝全体医疗队员新年好。
习近平在慰问信中指出,西非部分国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奔赴西非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同所在国家人民一道,在病毒检测、病人留观和治疗、公共卫生防疫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受援国家政府和人民赞誉,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
习近平向继续奋战在西非抗击埃博拉一线的全体医疗队员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们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努力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为中非友谊做出新的贡献,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凯旋。
2015年2月27日晚,《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在接近尾声时,现场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特别致敬环节,致敬的对象,就是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主持2015年3月5日元宵节完稿于金沟河2015年3月29日修改于草庐墨仆斋2015年4月6日再修改于草庐墨仆斋特珠征战花晓2015年3月13日18时,北京首都机场,一架银白色专机腾空而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批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整装启程,穿越茫茫云海,飞向遥远的西非大陆。
至此,已有近500名“白衣战士”站在了援非抗埃的最前沿,以血性担当和精湛医术直面死神、征战疫魔,半年多来累计收治接诊患者938例,确诊295例,治愈出院25例,阶段性实现了三军统帅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这是书写在解放军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我军卫勤首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护任务,为世界有效控制埃博拉做出突出贡献。
这是鼓荡起全体抗埃将士万丈豪情的一刻一2014年12月30曰,习近平主席致信医疗队队员,表达新春问候,发出新的号令。
这是温暖了不同国度亿万民众心灵的一幕一一以解放军医务人员为骨干的中国援非医疗队,收获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特别致敬,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灭病毒于陌生国度,救病患于非洲热土。中国军队卫勤力量和地方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奋战,忠诚使命、不负重托,为人类健康奉献了一支人民军队的真情大爱,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责任担当。
埃博拉传染率致死率极高,是人类已知最可怕的病毒。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以大义担当、冒死挺身的英雄气概,肩负起战斗队突击队重任面对这把乌黑的秀发,刘建军的心碎了,他伸出颤抖的双手想去捧接过来,却又猛地缩了回来。妻子想留给他最后的念想,他却怎么也无法接受妻子一去不回的预想!
这是2014年10月3日深夜,沈阳军区202医院血液净化科护士长蔡宇,眼泪扑哧扑哧地往下掉,她把留了几十年的长发一缕缕铰下来,小心翼翼地装进盒子里,握着丈夫的手,断断续续地交代“后事”:家里的钱给我父母留一部分,他们把我养大不容易,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孝敬他们……孩子快中考了,不能分心,你要是再找个伴,就等他考上大学以后吧……就在当天下午,蔡宇和沈阳军区所属50名医务人员接到命令,火速集结第三军医大学,和大学百余名医护人员组建我军首批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远赴疫魔肆虐的异国他乡作战。战胜疫情、平安归来,每个人对此都意志坚定,抱有良好愿望,但面对未知的病毒世界,大家心里都“直打鼓”,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这些军队医务人员常年与病毒做斗争养成的职业敏感。尽管他们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埃博拉病毒,但大量的资料信息已经让他们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
埃博拉本是流淌在西非大地上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但与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联系在一起,便让人毛骨悚然。这种病毒1976年在埃博拉河地区出现,随即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埃博拉”也因此得名。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死亡率高达60%-90%。2014年2月,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出现,短短数月席卷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国家,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近15000例,死亡近6000人,是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最广泛、最复杂和最严重的一次大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
全球进人防埃新阶段!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宣布:疫情向美国、西班牙等国家蔓延,已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危急时刻中国有担当!中国政府迅即行动,先后向疫区国家提供了15批次、价值1.02亿元卫生物资和2600余万元其他保障物资的人道主义援助。随即,******和中央军委发出命令,解放军组建医疗队分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对疫魔展开生死狙击。
疫情似火、军令如山!2014年9月12日,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奉命组建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这所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动若风发,两小时便完成人员抽组,72小时完成方案制定和人员防护培训,并迅速筹措80余类、150余吨物资。9月16日,由31名传染病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的解放军首批援塞医疗队便满载重托、紧急出征。
战斗打响、接续奋战!在多部门协同下,解放军卫勤力量仅用7天时间将塞拉利昂一家小型综合医院改建成传染病专科医院,用一个月时间在利比里亚援建了一座设施设备一流、防控流程科学、拥有100张床位、总面积5400平方米的埃博拉诊疗中心,在西非大地彰显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此后,根据防控形势任务需要,解放军连续抽组轮换医疗队赶赴疫区,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医务人员戮力同心,全面展开留观治疗、卫生防疫和基础培训等工作。
闻鼙鼓而有良将。医疗队队员分别来自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临床检验科、感染护理科等专业科室,都是军队机动卫勤力量骨干和尖兵,接受过严格系统的实战化训练演练,大多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国际紧急救援和联合国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堪称应急应战卫勤保障的战斗队突击队。
在公,他们是中国军人、白衣天使,履行天职、肩负使命,万里赴戎机义无反顾;在私,他们是丈夫、母亲、孩子……远离家人、奔赴战场,心头涌动起万千牵挂。
在一次次出征现场,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了,怀孕待产的妻子挺着大肚子来了,蹒跚学步的孩子哭哭啼啼来了——
“妈妈,我不让你走,就是不让你走啊!”孩子搂着妈妈的脖子,一直不松手;
“亲爱的,你是好样的,我在家等你胜利的好消息!”
妻子依偎着丈夫,脸上强挤出笑容;
“孩子,一定要注意,千万要小心啊!”母亲攥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以大义担当道义,用生命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