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时,他和队员们已是眼含热泪。参加救护的三〇二医院护士们也都忍不住失声哭泣。悲怆而悲壮的气氛令人感到的是一种别样的压抑:刘文森是在实战现场发病的,又发烧又头痛,浑身痉挛抽搐,大小便失禁,不能不令人怀疑他感染上了埃博拉。因他发病突然,抢救他时大家没穿防护服硬是冲进去的,几乎是近距离、零距离接触,如果他真的感染了埃博拉,无疑,大家也有被感染的风险。而后回想一下,不禁有点后怕!由此大家都深深地感到:死亡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如果真有不测,只有魂飞祖国,梦回故里了,因为塞拉利昂没有一家火葬场,只有埋尸队,万一我们回不去了,亲人连骨灰都看不到……而抢救刘文森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这在柏长青二三十年的医学生涯中留下最难忘的一幕:当时,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看到刘文森病情如此危重,觉得这人今晚上活不过来了……但作为重症科的医生,柏长青抱定的是,哪怕病人还有一点点微弱的生命体征,就决不放弃抢救!而眼前躺着的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啊!当他曾拥有的健壮突然走向消逝,谁来倾听他生命的绝唱?……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刘文森必须一直保持不间断吸氧。
田成刚从中资机构找来的氧气罐是塞方提供按欧洲标准生产的,与检测队从国内带去的湿化装置连接无法配套。
横亘在大家面前。是这么急切、棘手,又令人窘迫、哭笑不得!
“来,我们想办法。”柏长青和卜朝阳、聂卫民紧急切磋后,马上取出一个输液袋和胶带,将输液管与氧气罐端口连接密封,调试好输氧开关,很快,便自制了一个湿化瓶,虽然简陋,但效果良好。
将刘文森搬至临时监护病床的情景,绝对可以说是当下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创举: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抬着昏迷的刘文森,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抬着氧气罐,二者中间有护士托着长长的氧气管,就这样轻轻地、稳稳地、一步一步地送进了监护室,整个过程配合得是那样的默契、娴熟、井然有序。事后有记者报道称,这是在西非抗埃博拉前线上演的一场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活剧。
然而,“剧情”并没有结束。
接下来是两天两夜的救治与坚守。
柏长青一直守候在刘文森身边,时时观察其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等盼着战友的苏醒。
深夜,漆黑如墨。一场雷雨过后,万籁倶寂。墙上的壁灯透着柔和的光晕,映出一个人守候的身影。这一夜,柏长青思绪如磐,想的很多、很远:
1980年,他以令人羡慕的高考成绩从安徽合肥走进某医大临床医学系。读研究生时他主攻的是呼吸内科专业,毕业后留校执教,继而从事临床,一直在呼吸内科医学领域潜心钻研与耕耘。那时他是学员三大队团委副书记,是由学员推选、组织研究决定的学员干部。但在他看来,那只是历史镜头的瞬间定格,同时也镌刻在一位莘莘学子记忆的年轮里,要领略人生绚丽的风景,还是要靠自己锲而不舍地跋涉与攀登。
2007年3月,医院组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是就把他以学科带头人“挖”过来了。既然从事危重症临床与研究,他恪守的信条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就要付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些年来,他殚精竭虑,挽救了不少生命。他率领的科室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医院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健康报》等媒体均有报道。
一个时期以来,“医患矛盾”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而他的“换位思考”是:医患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医生信任患者更为重要,医德医风的背后是你的医疗水平。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了你,就是对你最大的信任,你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去救治病人?改善医患关系,光靠服务态度好不行,还要靠医术过硬。你服务态度再好,把病人当亲爹亲娘,但你治不好他的病,他还是不满意,还是告你!一些百姓为亲人治病东借西借举债前来,把病人托付给你,把你当上帝,而你把本来可以治好的病却没能治好或是误判误诊,人家怎能不找你闹,光口口声声喊态度好有什么用?
曾有一位危重患者被柏长青收治,人虽没能救过来,可是病故者亲属却给他的上级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对柏长青及其团队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给予高度赞扬,对他们为抢救患者生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血表示诚挚地感恩和答谢。上级领导在感谢信上深情批示:这封短信很实在、很感人,如果病患者都把我们视为亲人,就牢牢确立了医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我深知这一页多纸的感谢信后面凝集了多少人、多少日夜的辛苦、技术、投入与爱心。
作为一名医生,柏长青不想跳出普通人的行列,站在一个吓人的高度去忧国忧民,而是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乃至细微细小的行动,真诚地为共和国分忧,为更多的患者医病解难。人们时常看到他总是那么平易、随和,而他内在里却是如此强韧、坚毅一他有一种赤裸裸的效命祖国的意识,这应该是中国医生诸品质中品位最高的操守!同时也是中国医生最高的医德!
直面“生死恐惧”这个话题,柏长青说,对一个经常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的医生来说,生与死的心理恐惧已经很淡、很平常。生与死只在一刹那间,面对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的逝者,那毕竟还是有血有肉有骨骼的躯体,然而,眼下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的埃博拉毒魔,在不知不觉中一旦被感染了,十有八九人就没了,要说没有恐惧感,那他一定是说谎!站在千万里外说话不腰疼!虽然检测队有几位资深专家,有搞病疫基础研究的,有从事病原体与免疫学的,但他们接触危重病人毕竟少,当看到被埃博拉吞噬生命的死者,你能断定他没有心理负压,没有恐惧感吗?
活着是美好的,尽管我们周围的世界还有阴暗和冷酷,还存在许多阳光射不透的心灵,但人类仍然顽强地活着,人最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作为中国首批检测队的队员来说,在抗击埃博拉的实战中,首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把好生死观、荣辱观和苦乐观,而履行的天职和使命要求我们,平日里不能患得患失,出战时不能贪生怕死。
他说,在这支援非队伍里,也有最年轻的“90后”队员,像齐勇、徐欣等,他们都是蛮拼的,每天不但要接送队员上下班,还要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清运和焚烧,在高温下作业,且与留观中心的垃圾处理场仅一墙之隔。他们从媒体上听到的、看到的足以让他们认识到病毒的可怕。在这种高危环境下,对于他们来讲,危险不言而喻,恐惧攻击在心,尽管作业时对他们做了严密的防护,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却也窥见到一丝惶恐一一那只是一瞬,随即又从他们坚定的神情和步伐中感受到一种无畏的决心。
正因为这个缘故,他能体会到队员们每时每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多重,为他们每时每刻做好医护保障和心理安抚显得多么重要!用时下的流行语来形容,中国检测队如此“任性”一“你懂的”。
他和每个队员都有~'种发自内心的共鸣:站在抗击埃博拉的阵地上,我代表中国!
他以出征前的初心咬紧时间的分分秒秒,瞄准既定目标:力争实现中国首批援非检测队“零感染”!
收回思绪,柏长青将目光投向仿佛沉睡在梦乡中的刘文森:多好的兄弟啊!身为技术指挥组组长,面对如此险恶环境、艰苦条件、艰巨任务、国际舆论的严峻考验,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再加上连日奔波、操心劳累,如此硬朗的汉子突然被击倒了!柏长青暗暗告诫自己:救活刘文森不光是考验你的医术水平,也是考验中国的水平。这是中国首批检测队以建制团体的战斗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与众多强手擂台竞技的一次大比拼,如果我们有人感染被放倒了,那不是出国际笑话吗?这不仅关乎着中国检测队的声誉,更关乎着国家的形象。
但是有一点,柏长青是确信无疑的:刘文森没有感染埃博拉。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他相信自己的诊断。无论如何要让刘文森活着回国!
昏迷两天两夜的刘文森从死亡线上苏醒了,渐渐恢复的神志告诉他:你得的是什么病?还能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亲人身边?……他恍惚看到床头柜上医护人员做护理记录用的笔和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以怎样的思念之情给正在厦门大学上大二的儿子刘霄和家中的妻子万晖写下的遗书:
儿子:
爸爸的生命要贡献给西非了!你跟妈妈要坚强地活下去,照顾好妈妈!奶奶、姥姥、姥爷都爱你,你要多听他们的话,多孝敬他们。
儿子,爸爸深深地爱着你,永远地爱你们……
万晖:我的爱妻!感谢你这多年的陪伴。请只记住我的好吧,很抱歉我不能陪你了……
刘文森绝笔
10月21日
刘文森的病情牵动着******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心,迅速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惜代价、全力救治,汇集国内一流专家团队远程会诊、指导前方的治疗。
为了让专家们更细致地了解刘文森突发重病的症状和救治情况,队长钱军举着手机让穿着防护服的柏长青给国内的专家们讲解、汇报。通过会诊,专家们完全同意柏长青的诊断和实行的果断抢救处置:刘文森突发的病症属脑部疾病的范畴,由颅脑感染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长时间、间歇性惊厥,但并非埃博拉病毒感染。专家据此分析,给出的诊断是:隐源性颅内感染引发癫痫病症。
而这一切,刘文森并不知道,就在他写下“遗书”当天,他把自己携带的保险箱密码记下来,交给前来看望的田成刚和王成宇,说:“这保险箱里有1万美元,是我来时借公家的,我要是回不去了,请你们代我还给公家。另外我还有2000元人民币,是我媳妇硬塞给我的‘零花钱’,她说因为要供儿子上大学,还要孝敬两家老人和家庭,平时对你抠得很紧,这次要出国了,说啥腰里也得装点零花钱。没想到来塞拉利昂一分钱也花不出去,麻烦你们回国后就把这零花钱代我还给我媳妇吧……
两位战友听着为之动容:他分明是在交代“后事”啊!不,文森,我们这个团队待完成肩负的使命回国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会少!文森,你当然知道并坚信,我们在异国他乡并不是孤军作战,我们身后有一个正在崛起走向强大的祖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奇迹出现了。
只是,不身临其境,你无法领略这个奇迹一是怎样不可思议地在这个从死亡线上抢夺过来的刘文森身上演绎得出神人化!
此次抢救被媒体称为“中国派遣海外执行任务人员突发重病抢救的一个范例”。通过这个范例,不能不令我们思考该如何建立一种前后方互动、伤病员会诊和后送的机制与体制,这种机制与体制的建立将对我国本土外军事与非军事任务医疗后勤保障提供有益的借鉴。
当刘文森又重新挺起胸膛走出“临时监护室”时,他想要表达的全部情感化作一个动作:张开双臂,与柏长青和医护人员紧紧地拥抱!一句暖意汹涌的话从胸膛里奔出:“柏主任啊,你比亲哥哥还亲!”
这是拯救生命的拥抱,坚强而美丽!
飞机又要起飞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还是来时的那架专机,机组人员和空姐们向登机的队员点头笑迎:欢迎中国队胜利凯旋。显然,他们已得到中国队“打胜仗、零感染、首战告捷”的消息。
经过整整两个月“实毒、实操、实战”的高危历练,并成功实现“零感染”,这要比美国提出的高科技战争“零伤亡”更具有拯救地球、警示人类、关爱生命的现实意义。
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得知医疗检测队成功实现“零感染”凯旋回国的捷讯后,挥笔写下这样的赞语:
我们的同志挺身冒死的举动足以感动人心,给祖国争得荣光!
在这“零感染”的背后,凝聚着中国援非检测队用忠诚饱蘸着热血青春写下的叙说不完、震撼心灵的故事,揭示着中国援非检测队在险恶处境中所承受的巨大付出与考验,同时也印证着随队医生所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和敏捷应对的精湛医术。为保障全体队员不被感染而要实施严密的防控措施,似乎苛刻得不近人情,因为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被感染的风险却又让你毫无知觉。尽管他让队员遵守规范、执行措施时的语气依旧是温和的,然而分明不容拒绝!
除此之外,在柏长青所作的《援非抗埃工作汇报》图表中还记录下处置多种突发疾病的一组数字:
发热13人次;癫痫大发作1人次;高血压3人次;
疲劳综合症6人次;外伤5人次;股癣等皮肤病6人次;
痔疮3人次;胆道疾病1人次;心律失常2人次……同时,对驻地和一线区域有效实施了卫生防疫布控;为中资机构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服务;协助后勤组实现了饮食安全与营养均衡。
这是柏长青在援非抗疫前线60多天主要工作的“清单”。它足以证明一位医者的天职与悲悯情怀对一支队伍的安危冷暖是多么弥足珍贵而不可或缺。这张“清单”就是一种凝聚力的象征,因为在这位富有魅力的随队医生身上就证实了这一点。仁心大爱是从医之道最宝贵的东西。
队员们由衷地称他为“幕后神医”。
柏长青始终铭记:我是医学队伍里普通一兵。
如期完成援非抗埃任务就要回国了。两个月的另类“生活”景象,已成为“过去时”,将很快会从人们“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中流逝。回忆,会成为一首咀嚼有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