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赏有罚"、"赏罚严明"不仅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还能树立威信、凝聚人心。
领导者为了保护团队的整体利益,或是为了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就会制定相关的赏罚制度。做得好的,就满足他们经济上、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更多需求,这就是"赏";做得差的,就会让他们在经济上、物质上或者精神上受到一定的损失,这就是"罚"。这一赏一罚,正是领导者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
战国初年的卫国人吴起,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在先秦兵家中,他最为鲜明地提出了军队"以治为胜"的思想,并对如何达到"治"提出了详尽的看法。在他的著作《治兵》里面,有一段吴起与武侯问对的话:"武侯问日:‘兵以何为胜?’起对日:‘以治为胜。’又问日:‘不在众寡?’对日:‘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吴起认为,治军的"有赏有罚"且"赏罚严明",比拥有百万雄兵更为重要。没有赏罚的军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
善用"赏""罚"是古今中外将帅治军带兵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善治军者,赏罚有信。赏不避小,罚不避大"。在中国军事史上,宋代的岳家军、明代的戚家军和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是由于赏罚严明,才使得部队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
春秋时期,齐国连吃败仗,齐景公很着急,令田穰苴为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回击敌军。因为田穰苴只是一名"下级官",齐景公担心将士不听他的,就派宠臣庄贾作为监军,以助士气。田穰苴与庄贾约定好次日中午在军门外会合出发。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带领部队来到军门外,列好队伍,等候庄贾。快到中午了,庄贾才大摇大摆地到来。田穰苴很生气地问:"庄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庄贾因受景公宠爱,一向狂妄骄横,哪里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亲朋为我饯行,多饮了几杯而已。"田穰苴说:
"眼下敌军入侵,大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士卒战死在边境,百姓的性命难保,你却为酒宴而违犯军法……"庄贾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要太神气,才当了几天将军就教训起我来了。"田穰苴毫不示弱,厉声吼道:"违犯军法该当何罪当斩!"说完就将庄贾的脑袋砍了下来。田穰苴的举动,威震三军,将士们至此俯首贴耳地听从他的指挥。几个月后,田穰苴率部击退了敌人,凯旋时齐景公亲自迎接,还提升他为大司马。
不只是带兵打仗,"信赏必罚"是所有领导管理队伍的不二法则。
无论是行政机关、大小企业还是社会团体,只有切实做到有功劳的一定要奖赏、有过失的一定要惩罚,团体的纪律才能获得有效的维护,每一个下属也才能尽心尽力地工作。相反,做不到"信赏必罚",很多人就会肆无忌弹地胡作非为,团队的纪律及秩序都会遭到破坏,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战斗力。
韩非子甚至认为"赏"与"罚"是治理国家的神兵利器,他将国家比作车辆,权力比作马匹,而"赏""罚"就是驱赶马匹的鞭子。
他说:君主要驾驭国家这辆大车,必须以"权"为"马",以"赏""罚"作鞭。君王如果没有驾驭马的鞭子,马就会不听使唤,车辆就可能翻覆。只有精通赏罚艺术的君主,才能牢牢控制属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立下帝王的非凡功业。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牛势的政治家,如刘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无不是深谙"赏""罚"二术的好手。
"赏"与"罚"的管理能量有多大呢?越王勾践与文种还做了一个实验。勾践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如果我们能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可以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嘛!"于是,勾践就下令焚烧宫室。看热闹的人们当中并没有一个人去救火。这时候,勾践马上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按照战场烈士的标准予以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按照参战抗敌的标准给予奖赏;而不去救火的人,按照投降敌军者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纷纷用湿泥巴涂抹身体,或是披着湿衣裳,奔向火场,左边3000人,右边人,一会儿就将火扑灭了。
"奖赏"是管理的正面强化手段,通过对下属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和保持。而"责罚"则是反面强化,通过对下属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不正确的行为逐渐消失。"有赏有罚"则是这两种手段的综合使用,能让下属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多干正确的事,少干错误的事。
"有赏有罚"、"赏罚严明"是众多管理理论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领导者如果运用好了这一"赏"一"罚",就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树立威信、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