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沟通的桥梁。倾听更是沟通的桥梁,能说会道的领导不一定就是称职的,"能说会听"才是优秀的领导。
提起沟通,人们自然就会想起谈话。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是进行沟通的一个主要方式。
看似人人都会说话,但能将话说好,却是很难的。
李世民有过一个精辟的评论:"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他在一次与魏征的交谈中说:"与人交谈往来实非易事,纵然是普通百姓,相互往来交谈时稍有言语不周,得罪了对方,也有可能使对方牢记在心,日后报复。朕乃万乘之君,一国之主,与众卿谈话更觉不易,稍有失言,便可能惹出大错。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极有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这比庶民百姓的失言不知要差多少倍,这一点我深记不忘。"说话是沟通的桥梁。领导者想要说到点子上,说到要害处,言简意赅地达到沟通的目的,在谈话时就得端正态度和把握一定的技巧。
比如,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场合进行谈话,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平等相处,切不可耍官腔、唱高调;应心平气和,切不可出言不逊;应有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下属提出的问题要大胆表态,切不可含糊其辞,躲躲闪闪;要以诚相待,坦诚相见,切不可表里不一;也不能一味迎合,有的原则必须要坚持;谈话不是吹牛,要有目的,切忌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要"咬文嚼字",措词讲究,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不伤害下属的自尊。
除了会说之外,领导者还得会倾听。能说会道的领导不一定就是称职的,"能说会听"才是优秀的领导。因为能耐心倾听下属的心声,对领导者来说,至少有以下好处:
取得信任:认真、专注地倾听,表明你对下属的重视和尊重。这种诚恳谦逊的态度,能令下属信任你。
化解矛盾:很多下属有情绪,不是对事情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没有发言权不满。如果耐心地昕下属把话说完,他的情绪也就平息了。
纠正错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领导不一定事事正确,如果能及时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就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激发热情: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负责精神。
说话是沟通的桥梁,倾听更是沟通的桥梁。如果当领导的听话走了样,那么说出的话必然牛头不对马嘴,更谈不上沟通,甚至会因为误会而加深与下属的矛盾。"锣敲三锤必变音,话传三遍定走形"。不要以为大家都说中国话,就一定能听懂下属的真实想法。
同样一句话,几个字完全一样,也会因语气不同、神态不同、身体语言的差异而大为不同。比如这样一句话: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我确实没这么说。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我只是怀疑他偷的。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这么说过。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我的钱反正是被人偷了。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他偷了别人的钱。
我没说他偷了我的钱——他偷了我的其他东西。
同样一句话,可能表达的意思居然这么多种,实在是匪夷所思。
所以,倾听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如何倾听呢?从繁体的"骢"字可以看出: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眼睛、用心去听。
①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专心地倾听对方谈话,态度谦虚,始终全神贯注。用目光注视下属,不要做无关动作,如看表、修指甲、打哈欠等。
②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比如点一下头、微笑一下等,表示自己确实在听和鼓励对方说下去。
③要做好引导工作,主动询问。比如"你对此的看法是?"由此让下属知道,你是仔细地在听他说话,而且还能使谈话更加深入。
④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对方的位置和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理状态。
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定要让下属把心里想说的话统统说出来,而且中途不要打断对方。
⑥尽量不要否定。下属的想法肯定有错误,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不要当面否定,让对方下不了台。
⑦要从下属的言语中听出话中之话、弦外之音;从语气手势、身体动作中,把握下属的真实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沟通。
"沟通决定了管理"越来越得到实践的证明。沟通是管理活动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领导艺术的精髓。而要做至Ⅱ有效的沟通,无非是两点:一是信息的准确传达——说,一是信息的准确接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