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辨证否定,是刚性管理的润滑油,能起到刚性管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孑L子在卫国做官时,有一名叫高柴的人是刑部的官吏。有一天,高柴判决了一名犯人削足之刑。后来,这人当了守城的差役。再后来,有人向卫王告密说孔子要谋反,卫王于是下令逮捕孔子一干人等。孔子闻讯立刻逃往他国,其弟子也各自逃生。高柴怕受牵连,也欲逃出城去,却不知门径。这时,一差役领着他进入秘密通道,高柴才逃脱了性命。高柴正欲感谢差役的救命之恩,猛然发现,这名差役正是被自己判处削足之刑的犯人。
自己判了这名差役的重刑,但他却不计旧日嫌隙,以德报怨,高柴为此很吃惊。看见高柴的满脸疑惑,这个人说:"我受削足之刑,是罪有应得。但当日您判我有罪并处以削足之刑时,您眼中流露出的哀怜及脸上闪现出的悲戚之情,至今我铭记在心,不敢一日或忘。现在我救您出关,只不过是回报您的德爱而已。"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爱心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柔克刚的深刻智慧。在管理中,硬邦邦的刚性管理固然是基础、是根本,但并不排除充满仁爱、充满温馨的柔性管理。而且,柔性管理能起到刚性管理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作用。
南越王赵佗,原本是秦朝派到广东、广西管理南方的地方官。秦朝灭亡之后,他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不愿再动用刀兵,对他实行了安抚政策,仍任命他管理南方,并给以赏赐。这种怀柔政策使得汉朝的南疆和偏远的地区得以安宁。可是吕后当政时,却将南方视为蛮夷,制定了一些民族歧视和压制政策,最终激起了赵佗等人的反抗。汉文帝即位以后,重新恢复了汉高祖刘邦推行的安抚政策,除了给赵佗许多的赏赐以外,还给他的亲属加封官职。这一切使赵佗深受感动,自动废除了王号,并上书请罚,发誓永远向汉朝称臣。
刚性管理虽然能规范下属的行为,让团队管理井然有序,但自身也存在着不能克服的弊端:一是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一味的刚性管理很可能会让下属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态度,相关调查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即使下属完全遵守企业制度,自身的潜力也只能发挥20%~30%;二是刚性管理只能管理下属的行为,却束缚不了思想;三是刚性管理存在盲区,很多工作是无法精确定性、定量、定向的,也就不能制定出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何况,即使再完美的制度,有心要找漏洞肯定也找得到,这给下属为自己错误行为的辩解提供了温床;四是刚性管理灵活性、适应性不强,容易使整个团队僵化,缺乏活力。
正因为刚性管理的问题多多,所以牛势领导者无不重视柔性管理。他们认识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柔性管理并不排斥管理中的刚性成分,而是一种扬弃。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辩证否定,是刚性管理的润滑油,能起到刚性管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完成了全国统一的大业。但是,秦帝国却仅仅存在了几十年就倾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如此短命呢?关键在于秦统治者不施仁政收服民心,不注重柔性管理,而是重赋役、严刑法,以残暴的手段压制百姓。
鉴于秦朝的短命统治,后来的历代统治者在夺得天下之后,都开始注意采取柔顺的管理方式收服民心,以达到长久统治的目的。汉代统治者提出了王霸、德刑、文武、恩威兼施,用软硬两手来统治国家。硬的一手就是用强大的国家实力,使管理秩序有条不紊;软的一手则是用仁德政治广揽民心。这是古代统治者在历史的岁月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统治艺术。
《易经》上说"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古代帝王这种管理艺术值得现在的领导者参考。在管理中,既要强调刚性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大力加强柔性管理,使下属工作既规范又敬业,使团队运行既有序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