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领导者能识才、能招才、能留才、能用才,就肯定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乐趣与自豪"举贤荐才,为政之要",在我们的祖先眼里,为什么将用人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事情呢?因为任何一个团队的领导,不是靠他单枪匹马能干成大事业的,都是依靠众多人才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与名声。比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等,唐太宗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朱元璋用刘基、宋濂、朱升等,类似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历史的经验告诉现在的领导者,务必要把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用好人才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汉武帝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国家大事忧心忡忡,他向太子太傅卫绾请教治国之道:"北方匈奴气焰嚣张,怎么办?"卫绾回答:
"得人!"刘彻再问:"晁错七国之乱后,国家仍有内忧,又该怎么办?"卫绾回答还是:"得人!"太子又问:"民生凋敝,怎求殷实富裕?"卫绾回答依然是:"得人!"这番问答让刘彻刻骨铭心,因此他即位后,大胆改革用人制度,使得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等方面的人才,如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经学家董仲舒,大政治家主父僵,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农学家赵过,大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以及卜式、桑弘羊、金日单、公孙弘、韩安国、郑当时、苏武、霍光等。正是有了这些人才的鼎力相助,才有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牛气冲天的汉武大帝。
古往今来,强调领导者用人重要性的多不胜数。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拿破仑说:"我需要某个人才时,即使为了去求他而丧失个人尊严也在所不辞,或许,我会拍他的马屁也说不定。"斯大林曾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就连著名的包青天包拯都曾经反复对皇帝讲"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并这样阐述:一些聪明的君王所以能端坐在龙廷之上,垂拱而治,就在于能知人、能任人,使他们各得其所,发挥作用。王者的任务是统治天下,而不是包办一切。只要帝王能里外各得其人,协心共济,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这些名人名言说明了一个道理:领导者成功的基础是用人的成功,管理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因素就在于人。要成为一个牛势领导,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人,让其做合适的事。只有善于汇聚众人的智慧,把各种各样的人用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领导者的事业才可望兴旺发达。
伊尹是商汤的开国大臣,他帮助商汤打败了暴君夏桀。
建立了商朝。他原本叫阿衡,是有萃氏家的奴隶,精于烹调之术,被后世的厨师奉为祖师爷。当初有萃氏把女儿嫁给商汤时,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到商汤府中做厨子。一次上菜时,商汤偶然问起他有关烹调的事,伊尹侃侃而谈,后来不知不觉把话题滑向治国之道:"做菜不能太成,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道。治理国家和做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透彻又精辟的论述让商汤越听越奇。
当伊尹讲到王道与霸道同文火与爆炒的异同时,商汤感慨不已:"治理国家的人才,我却让他烧菜做饭!"于是毅然决定把国家政事交给伊尹管理。
此后,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内政上,宽以待民,轻刑薄赋,发展农耕,笼络人心,积聚财力;外交上,同邻国修好,对夏桀的暴行进行揭露,展开政治围攻。一方面对夏朝加送贡赋,伪装恭顺,麻痹夏王;另一方面多次派伊尹到夏朝了解情况,掌握了"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社会状况,同时在军事上相继对夏的属国进行征讨兼并,完成对夏的孤立和包围。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看时机成熟了,便联合各诸侯兴师伐夏,终于推翻了夏桀的统治,使四百多年的夏朝毁于一旦。各诸侯推举商汤为天子,建立了商朝。
商汤用对一个厨子出身的伊尹,就得到了600年的商朝江山,说明"得人才者得天下"绝非虚言,这也是通用于古今、贯穿在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可以适用于干任何事业。比如打仗、比如办学、比如做企业……人才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领导者能识才、能招才、能留才、能用才,就肯定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乐趣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