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组织中,要想提高领导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取得工作业绩,最起码的前提就是领导班子要团结。
班子团结与否从来都是一个团队很要命的一个话题。大到中央政府,小到一个学校,"班子团结"是搞好工作的关键。这个话题时常被上面的领导放在嘴边,也是上级部门考察下级部门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见班子团结是多么重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机关、军队,或学校、企业,在任何一个组织中,要想提高领导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取得工作业绩,最起码的前提就是领导班子要团结。要达到班子团结,需要班子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欣赏,这样才能产生坚强的领导力量。
刘伯承与邓小平,他们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得心应手,在工作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带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刘邓大军。
在刘邓手下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刘邓二人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只要邓小平表过态的事情,你去问刘伯承,刘伯承一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同样,凡是刘伯承说过了话,再去请示邓小平,邓小平也必定说:"照刘师长讲的办。"好多刘邓的下属都记得刘伯承常说的一句话:"政委说了,就是决定,立即执行。"刘邓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互相关心、互相牵挂的好战友。邓小平常常提醒工作人员:师长年纪较大,视力也弱,大家要特别注意,小事多找我和参谋长,大事才找师长决策。为了照顾刘伯承的身体,邓小平总是把许多组织实施、起草报告、签发电报等任务担当起来,尽量减轻刘伯承的体力负担。有一次,部队经过黄泛区,天上有敌机轰炸,脚下是没膝深的烂泥,行走十分困难,邓小平就搀着刘伯承,一直走完了几十里的路程。
同样,刘伯承对邓小平也像亲兄弟那样爱护着。在挺进大别山分兵时,刘伯承把警卫团给邓小平留下,自已只带了一个警卫排。邓小平则紧紧握着杨勇的手嘱托:"刘司令员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1942年3月,邓小平去太岳、中条山检查工作。临行之际,刘伯承送了一程又一程。送走邓小平之后,他立即对参谋长李达说:"现在敌人扫荡很频繁。我们对邓政委的安全一定要保证。你立刻通知邓政委要路过的几个地方,叫他们把接送情况在当天电告师部。"就是这样,刘伯承仍然每天都到值班室询问邓小平的行踪。
在刘邓合作的13年中,两人一个是军事主官,一个是政治主官,他们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带出了气冲斗牛的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创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个又一个奇迹与胜利。难怪有人说,在"刘邓"之间是很难添上一个顿号的。
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一个团队要于事业,不能光靠一把手唱独角戏,必须靠班子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共襄盛举。如果团结搞不好,就会互相猜忌,互相扯皮,甚至阳奉阴违,互相掣肘,一把手就算再牛,能力也会在相互扯皮中抵消,本事也会在勾心斗角中耗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牛势的领导者不应该一骑绝尘,而是带领班子这驾马车所向披靡。如果班长带班能力强,班子成员心情舒畅,轻装上阵,每个人都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产生1 1大于2的效果,形成整体合力和综合优势,讲话有人听、做事有权威,什么压力都可以化解,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
一把手要带出一个团结的班子,具体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就是"抓大放小",所谓"大",一是在坚持原则这个大事上不糊涂,按照规矩办,不能为了表面的和谐而丧失原则去妥协;二是自身要大度、大量、大气,将权力、利益看轻点儿,工作上不越俎代庖,还要听得进去批评,能容人容事等。所谓"小",就是对班子成员不耍小心眼、不打小算盘、不听小报告、不搞小动作、不拉小帮派……如此"抓大放小",就肯定能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团结起班子成员,带领下属干成一番事业。
团结是班子的生命,团结出战斗力、凝聚力,也出政绩、出人才。因此,一把手与班子成员以及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互相关照、互相支持,多一份沟通,少一份猜疑;多一份谅解,少一份隔阂;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观望,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班子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