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教师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每每接触这个词,我的心湖便会荡起层层涟漪,甚至会产生某种痛楚。在他们的精神领域,“赞许”、“荣誉”、“尊重”这些字眼,或许早已离他们而去,留给他们的除了批评,就是冷眼与责备。面对这些自信心早已枯萎的稚嫩心灵,应如何拯救?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他们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用关爱与尊重,去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的伟大杠杆。”因此,我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过程中,努力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保护其自尊心,相信他们是不甘落后的,并注意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一是实施优惠政策。上课时让他们优先发言,优先上台板演,并尽量寻找他们的优点,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光荣榜里。如班里学生陈××回答问题时总是吞吞吐吐,多次引发学生讥笑,作业写得一塌糊涂,但是爱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肯定他大胆发言的优点,并在课堂上予以表扬,同时私下引导他想想克服说话吞吞吐吐的方法,还拿同学工整的作业给他看,让他谈谈感受。通过两本作业比较,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尽量做好作业。在以后的作业中,他有稍许进步,我就当着全班展示,让他不断有前进的动力。
二是避免当众批评。如徐××常不交作业,多次让组长给扣分。可是我没因此在全班训斥他,而是找他说清不交作业的原因,启发他谈克服懒惰的办法,并请他讲讲一个小组怎样才能夺取“优秀小组”的建议。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自己的集体,同时也渐渐改掉了不交作业的坏习惯。
三是巧用体态语言。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体态语言,提醒学困生注意遵守纪律,积极思考。这样既维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课堂教学。如上课时,刘××经常爱玩小动作,我便通过不同的眼神给他以“暗示”,如仍不改正,我就会走近他的身旁,用手摸摸他的脑袋,以提示他要遵守课堂纪律。再在课后找他谈话,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是参与班级管理。如让不守纪律的学生参与课堂监督管理,让不交作业的同学当当小组长,使他们在管理中体验个中的辛酸,领悟“集体是我家,管理靠大家”这个道理,从而提高自我约束力,树立集体荣誉感。笔者对待学困生的四条举措,始终贯穿着“关爱与尊重”的教育主线,教育方式多样,既有策略上的优惠,又有课内无声语言的提醒,既有课内外耐心的启迪,又有切实可行的行为培养途径,真可谓用心良苦,从而效果显著。
有句教育谚语说得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21世纪追寻的是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直面人性的教育。而绝不再把教育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对待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只有每个教师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怀着“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生命柔情,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去创造一种感动生命的教育,才能拯救暗淡的灵魂,唤醒沉睡的自信,催生萎缩的自尊。那么,教育才真正富有了人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