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400000016

第16章 认识转向分第十(2)

古汉语与古梵文存在不同的语法特点,作为印欧语系的古梵文可能存在与英文相近或相同的语法特点,这已为学者们所共识。如艾畦先生就曾撰文论述了《金刚经》中“四句偈等”、“如是沙等恒河”和“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等句中的名词后面加“等”字的语法为汉语所无,推测其应为印欧语系的名词加后缀表示复数的语法形式艾畦.《金刚经》中若干词语的解释.宗教文化[J].2003:119~121.。笔者推测,英文的名词之前须加“a、an、the”等冠词、定冠词这些前缀的语法现象,可能也存在于古梵文中。这一语法现象也是汉语所无,很可能还成为古圣翻译佛经时的难点之一,以致在佛经翻译成古汉语时被古圣忽略不译。退一步说,如果古梵文中不存在冠词、定冠词等前缀,那么,也许句意中包含着限定性的概念也是可能的。如因三相的第二相原文“sapaksasattva”,意为“同品有”。奘师根据陈那的解释,在译时加上“定有”而成为“同品定有性”;法称则直接为其加上限定词“eve”。第三相原文“vipaksanastita”,意为“异品无”,奘师为其加上“遍”字而成为“异品遍无性”;法称也为其加上限定词“eve”沈剑英主编.中国佛教逻辑史[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说明古梵文中一些句子暗含着相当于英文“a、an、the”之类的冠词、定冠词。据此,我们可在上面三段论的第二句“即非”之后、“庄严”之前加上限定词“eve”,由它对庄严进行限定,而受到限定的庄严便成为限定性的概念,而佛教哲学常把限定性概念称为“有相的”。那么,“即非(eve)庄严”就可以翻译成“即非有相的庄严”。也就是说,第二句否定了有相的庄严,也就意味着佛教哲学提倡无相的庄严。

笔者在前面的注释中将“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改为“入流,即非入流,是名入流”,使它成为一个《金刚经》式三段论,这一改动的结果使我们认识到“即非入流”是对有相的入流的否定。反过来,我们可将“即非庄严”展开为“即非有相的庄严”,也即它否定有相的庄严。我们再假设一个三段论:“人者,非人,是人也”来加深对三段论的理解。当我们说到人时,人是一个共相,指一般的人;而第二句的“非人”则是在否定第一句的人指一个具体的个人;第三句“是人也”通过同一律的肯定使“人是人”成立,它指示着一般的人。也许鸠摩罗什当时不把第九品中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等句翻译成三段论,就是为了留下一个认识三段论的窗口。

通过上述,我们认识到,三段论就是前面第九品中讨论的同一律,它为佛教哲学概念在本体论领域作了特殊的规定,并限定了人类的理性作出超验的使用,因此,佛教哲学虽然使用着与日常语言共同的词汇,却与日常语言划分了界线,使佛教哲学概念成为了真正的本体概念,或成为芬克意义上的“操作”概念倪梁康选篇.面对事实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588~605.。《金刚经》为什么是六百部般若经典的缩影,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就是因为佛教哲学的一切知识之基础就奠定在这个永真式命题“A是A”之上,A是A为佛教哲学说出了一个真理。所以,《金刚经》是佛教哲学概念王国里的纯粹思辨哲学。但由于《金刚经》中的这一规律,我们未对其演绎,以致它未能成为人类的显知识。后世的许多大德高僧也未用同一律来描述这一思想,因而造成后世的误解。

列宁的物质定义也是采用三段论式:“物质是意识之外的东西”可改译成:“是物质者,即非意识的物质,是名物质”便是一个完整的三段论。因为,在哲学上物质和意识同样都是存在,古代东、西方哲学都是把物质和意识放在同一范畴下,如西方哲学“是者”包括客观存在和一切可以谈论及思想的东西。马克思也把意识当成一种存在:“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正因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常包括意识,列宁关于物质的概念专指物质性的物质,因此,通过三段论把意识排除在外。

前面的论述认为庄严是指“是”是什么的追问方式,佛教哲学反对庄严,即是反对这一追问方式。第二品中须菩提“云何应住”的追问方式,也许就意味着“是”是什么的追问方式。因“云何应住”把“是”当成为一个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表象,并被人们通过思维和语言而获得认识。由于这一追问方式“住”于名言习气,或即是传统所谓“立”的方法。本品“应无所住”应即是把人类根深蒂固的逻辑思维和它所构成的一切认识对象,该括起来的都括起来,该否定的都否定,而摆脱一切成见和固有模式的追问方式。由于这一追问方式不需要用任何语言、符号、理性、逻辑、概念、判断等来说明“是”,这也许就是佛教哲学提倡“破”的追问方式。也即破是破除名言习气。也即是说,佛教哲学提倡“破”即是对一切悬搁、加括号,使人们没有了关于“是”的知觉,将形而上学从事实和逻辑世界中拯救出来,而消解了人们对意义的形而上学追求。并弄清楚了文字的意义,认识到语言所指涉的并非真实的存在,而澄清了语言自身的问题。这时,“是”不再被什么所遮蔽,成为了超越一切经验事物和意识的存在,人们只能在是的意义上对“是”领悟,达到对“是”的前概念领会,也即人们面向了“是”本身。而从“住”的追问方式转向了“无所住”的追问方式,佛教哲学从哲学的言说方式上对传统哲学发动一次总体性的批判,它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导致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而实现了哲学上的认识论转向。因此,佛教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但不是“本体论性”的,而且是“反本体论性”的。而佛陀的出现使古印度哲学无论在理论观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发生了一次最为深刻的变革。

龙树在《回诤论》批驳了“量”可以认识一切的说法,并明确地指出,佛法有两种空,一者众生空,二者法空龙树著,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大乘大义章》卷下:“佛法中常用二门:一无我门,二空法门。无我门者,五阴、十二入、十八性、十二因缘,决定有法,但无有我。空法门者,五阴、十二入、十八性、十二因缘从本以来无所有,毕竟空”高楠顺次郎等.大正藏(第45卷)[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昭和五年:137.。《大智度论》:“问曰:若诸见皆有过失,第一义悉檀何者是?答曰:过一切言语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龙树著,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也是提倡不以绝对无误的语言文字来运思。我国禅宗立宗以后,四祖以前以《楞伽经》印心,因《楞伽经》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解佛经,它着了文字相,有违佛教哲学本义。至六祖改以《金刚经》印心,即是放弃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认识“是”,为中国佛教哲学开创了认识论转向。六祖与神秀的偈语,即可作为“不应住”和“无所住”的代表。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中,将身、心称为菩提树、明镜台,而身、心实质上指“是”。因为,身、心等现象事物,它们还位于的此岸,认识身、心是通过认识论的方法,因此,便需要“勤拂拭”,也即需要经常保持正确的认识,并排除不正确的认识。“尘埃”便意味着不正确的认识。六祖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指出了菩提(智慧)、明镜(心即本体)是超越的,它已位于“无”的境界。在这一境界中,已无物存在,当然也无尘埃,也即一切都“无所住”,便不用拂拭。所以六祖开悟的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求哲学家“进行纯粹直观的把握,永不进行源自概念的构造”胡塞尔:《文章与报告》,《胡塞尔全集》第十七卷,TheHague,Netherlands: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88年版,P128。,而直面于“是”本身。“应无所住面生其心”也相当于佛教哲学向哲学家发出一个康德式的警告:“就让它自个呆着吧,别碰它!”

同类推荐
  •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

    《伤痕文学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伤痕文学研究的发表论文,反映伤痕文学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我的两个世界

    我的两个世界

    《我的两个世界》是方舟子唯一的一部文化随笔集,“我的两个世界”意味着方舟子行走在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时间跨度从1993年到2011年,将近20年的时间也可以看到方舟子思想的变化。这也是方舟子最全的一部随笔集,二十年行走,对历史的中国和自由的美国方舟子有着别样的体悟。全书逻辑缜密,虽为文化随笔,更多的透露着方舟子独立思考的精神。
  • 愿你活得通透又自由

    愿你活得通透又自由

    何为通透?意为通彻、明白,也为干净透明。女人最为可贵的是:历经千帆却依旧保持一颗简单剔透的心。看得清楚,活得简单;知进退,不纠缠,不与自己较劲;自爱,自我,却不自私。爱来了,锦上添花;爱未至,享受孤独。无论身处何境都不会舍弃底气与温柔。愿你在复杂善变的世界里,依旧拥有自己最初的真心。
  •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岁月如歌,让我们点燃记忆之灯;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感悟,感悟真情,感悟智慧,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分享感人的故事,咀嚼震撼的心情;品位优美上进的文章,体验别样精彩的人生。感悟系列丛书用不一样的感动,带给我们一样的感悟,直接撞击我们的灵魂深处,激励我们奋发图强,铸造我们的高尚人格。《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是安抚现代人浮躁心灵的文化读本,是启迪心智的生活导读手册。孔子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围绕类似问题,作者依据《论语》原文同时又跳出原文,通过丰富的历史掌故来解读孔子,通过广为人知的成语来诠释《论语》,让人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人们幸福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孝敬之道、教书育人之道,等等。
热门推荐
  • 青春恋曲:爱过无悔

    青春恋曲:爱过无悔

    为了一个人来到了一所学校,为了一个人参加了一个社团,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偏离了轨道,也许,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很完美,不是所有的白日梦都会实现,虽然认定了小说都是纯属虚构,但是现实的感情也不可或缺,大家敬请期待吧!~
  • 重生全能少女之王者归来

    重生全能少女之王者归来

    曾经,她被自己的妹妹从高楼推下,当场死亡!But!以死亡为契机,她开始了自己的开挂人生!死后,她遇见了打脸系统2.0!从此,打脸不是梦!传说中的模范好妹妹:“我姐姐死了……”乔愈漓:“你是在说……我吗?”传说中的模范好妈妈:“人不人鬼不鬼的!她不是我女儿!”亲妈在她脸上甩上亲子鉴定:“确实不是!”某白莲:“富可敌国又如何?还不是只会写小说的废物一个?”众哥哥们晒出妹妹的衣帽间,全网的牙齿都吓掉了:“好……好多马甲!!!”某找死的:“武力值这么强,以后肯定找不到对象!”某大佬委屈巴巴:“脑婆……有人想死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村的女人

    桃花村的女人

    一个富家公子被人陷害,掉进了万丈悬崖。醒来后,走进了一个犹如桃花源般的小山村。在这个缺少男劳力,美女如云的小山村,他靠着俊秀的长相、傲视群雄的资本,升官发财,祸害出一个大大的后宫!
  • 阿木与西西

    阿木与西西

    剩女林西西与阿木的不算浪漫的相亲史。(某人文案无能,飘走)时间流逝,岁月蹉跎,当我们不复年轻,曾经的心动,曾经的伤怀,曾经的刻骨铭心,都变成淡淡的微笑,但是,当我们回头,发现身后总是站着那么一个人,也用同样的微笑看着你,不用华丽的辞藻,不用缠绵的情话,只一个眼神,你就知道,他爱你……
  • 我的生活从黑暗到黎明

    我的生活从黑暗到黎明

    不知道你们最狼狈时是什么时候,我记住了那个夜晚,繁星点点可是它对我来说并不友好,北漂的我无能无力……
  •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生涯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生涯

    她冰冷,她可爱,她温柔。他是著名的冰血王子,他是帅气而花心的花心少爷,他是以微笑出名的体贴天使。而他们同为杀手,当他们在校园中偶遇时,缘分因此而开始……
  • 超神学院之巨龙不为奴

    超神学院之巨龙不为奴

    一条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龙来到超神学院会怎样,别的不说,神龙永不为奴!
  • 乾坤圣鼎记

    乾坤圣鼎记

    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宅男,偶得至宝穿越修真界,从一凡人经过不断努力修炼至至尊。
  • 一眼学神很倾城

    一眼学神很倾城

    【清绝学神VS痞帅学霸,齁甜重生,双向爱恋,狗粮来袭】*上一世,封弋活得荒唐——出生名门上流,名声一等下流;颜值智商样样在线,教养学识一一掉线;倒追他的学神未婚妻姿容清绝,骂她丑得一批。纵情任性,终究家破人亡,更错过了此生最心动之人。————————————重生一眼,学神倾城。这次一次,他发誓,他要变优秀,变更优秀,与她足够相配。学神:“我不懂。”明明几日前还嫌弃她丑。“你可以理解为——我被你的盛世美颜,征服了。”学神:“……”韬光养晦,追到学神;辗转蜕变,一跃而上。☆养成☆封弋:一眼娉娉,最心动。学神:也愿为你,成为世间更优秀之人。————————————??【注】:a.1v1,学神vs学霸,一眼情深,高甜重生文。b.初出茅庐,求收藏、评论,笔芯。c.男主重生,修身养性,为爱奋斗,更为自己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