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宝马集团董事长赫穆特·庞克博士“华晨与宝马签约在沈阳建立新合资公司是宝马集团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步意味着我们将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事业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宝马集团董事长赫穆特·庞克博士的这一番话为世界上惟一只生产高档品牌而不经营大众化产品的汽车制造商深入中国中高端汽车市场一锤定音。
众所周知,宝马多年来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多家汽车厂商接触后,为什么会“相中”华晨,这是许多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庞克博士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不是生产规模,而是合作伙伴的理念要与我们的需求一致。这一合作伙伴必须有能力生产出符合我们国际高质量标准的宝马汽车。跟很多潜在的合作伙伴相比,华晨和宝马有同样的发展、管理理念,并对未来发展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国产宝马车的产地是沈阳,这让许多曾向宝马伸出过橄榄枝的城市和业界人士心存不甘和疑义,庞克博士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与其在一个池塘里,和许多鱼挤在一起,不如在另一个池塘里做一条活泛的鱼。他认为,沈阳具有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宝马作出选择并非纯粹考虑地点,而更多考虑的是人、发展战略、办事程序及效率,这里的人员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非常好的供应商,对于宝马集团及合资公司这样富有活力的公司来讲,这里的良好环境非常理想。简而言之,沈阳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BMW就是BMW”,庞克博士的话验证了宝马集团一贯遵循和坚持的不折不扣的高档品牌战略、不折不扣的高品质产品。他说,宝马不管在哪里生产,都遵循全球同一标准,将会100%满足不同消费群的需求。
华晨与宝马在沈阳合资造车给各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但这才刚刚开始。
报道二
华晨宝马总裁:本土化是华晨宝马长远发展战略(注:《华晨宝马总裁:本土化是华晨宝马长远发展战略》,《沈阳日报》,2007年6月25日。)
6月22日,继2004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供应商大会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届供应商大会如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9名汽车供应商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作为主宾,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佩德非常高兴,他说:“这是华晨宝马汽车走本土化之路的又一重大举措。”会议期间,吴佩德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稳步推进本土化采购进程,是华晨宝马的长期战略,这既是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将提升宝马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吴佩德说。
一辆汽车由多达2万个零部件构成,从巨大的钢板卷进厂到轿车出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产流程链,同时众多零部件也形成了复杂的配套链。一辆高档汽车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制造技术的高水平上,也体现在零部件质量、成本和供应商市场反应灵敏度等方面。而零部件的本土化程度高,不仅能使华晨宝马汽车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宝马产品的市场反应灵敏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佩德说:“华晨宝马汽车来沈阳已有4年,销售量由2003年的3000余辆,提高到2006年的22500辆,从市场需求上看,华晨宝马汽车还会有大幅度增长。这必然带来华晨宝马汽车零部件的配套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如果配套企业都在海外,一方面配套半径大,企业物流等成本会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整车企业一旦改型或迅速推出新产品,远离整车企业的供应商存在着反应不灵敏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决定我们华晨宝马要加速本土化进程。”
基于此,华晨宝马汽车本土化在大步前行。“2006年初,华晨宝马在中国内地的供应商数量为46家,本地采购额为8.7亿元。到目前,本地供应商数量已经发展到超过60家。预计到2007年底,本地供应商数量将达到100家,本地采购额将增长80%,达到36亿元。”吴佩德介绍。短短几年内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清楚地反映了华晨宝马在扎扎实实推进本土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华晨宝马执行本土化战略,更重要的是供应商的本土化。我们一方面欢迎纳入宝马集团全球采购体系的供应商来沈阳和中国其他地方建厂,实现对华晨宝马公司的就近配套;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培育中国本地供应商进入华晨宝马配套体系之中,并为进入宝马集团采购体系提供平台。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商机的市场,华晨宝马将继续遵循高档品牌战略,与供应商保持和扩大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机会。这将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机会,共同分享宝马集团全球采购体系所拥有的资源。”吴佩德强调。
报道三
投资越来越多老外争着申请“沈阳绿卡”(注:郭宏颖:《投资越来越多老外争着申请“沈阳绿卡”》,《沈阳晚报》,2007年8月30日。)
外国人、外地人来沈投资兴业越来越多
老外争着申请“沈阳绿卡”
啥叫开放度?用老百姓的眼光看,就是大街上动不动就能看到外国人,外地人抢着来投资,家门口经常举办国际性的展会,商场的橱窗里挂着国际顶级品牌服装,出国就在家门口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
今年上半年,沈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生活在一个开放的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让沈阳人越来越自豪。
国际航线连接五湖四海
几天前,潘阿姨刚从德国法兰克福和儿子一家团聚后返回沈阳。3年前儿子刚移民时,沈阳没有直飞法兰克福的航线,潘阿姨要先飞到上海,再转机德国,非常麻烦。去年,沈阳开通了直飞法兰克福的航线,这回,潘阿姨省事多了。
“拥有国际航线的数量,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市口岸办苏晓辰说,现在,沈阳国际航线已经超过30条,覆盖全世界各个地区,纽约、旧金山、慕尼黑、罗马……想飞哪儿飞哪儿。到去年底,沈阳桃仙机场旅游进出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次,沈阳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东北地区的空中交通枢纽城市。
商会聚拢南北生意人
“我们温州商会,每年都会增加新会员。”温州商会会长胡定海说,随着沈阳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商机也愈来愈多,越来越多的温州人乐于来沈阳投资创业。到现在,已经有6万多温州人,活跃在沈阳的不同行业和领域,创办各类企业3万多户,在沈阳的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不止温州人,台州人也把沈阳作为“南资北上”的首选城市,几年来,已经陆续有5万台州人在沈阳投资,涉及房地产、五金家电、电机、塑料模具、物流等诸多行业,年产值逾百亿元。
“现在,沈阳至少有15个外埠商会,这些外地投资者,成为‘沈阳速度’的强大助推力。”市工商联有关人士说。
外地人买下沈阳1/3房
在沈阳打拼3年,去年,盘锦人徐冬终于拿到沈阳户口,成了沈阳人。现在,他已经在铁西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在沈阳有了自己的家。徐冬说,他的同事中,和他经历相似的,还有好几个。
“去年,外地人购房量占沈阳全市总量的29.2%。”沈阳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范翰章说,“虽然这个数据是按购房者的身份证统计的,实际数量可能要略低一点,但是不可否认,现在,外地人在沈阳买房,已经占了沈阳购房总量不小的比例。”范翰章说,外地人在沈阳买房,鲜有投资,绝大多数是为了自己居住。
老外争办“沈阳绿卡”
今年60岁的德国人彼得·约瑟夫·施佩尔先生,是拿到“沈阳绿卡”的第一位外籍人士。去年,这位华晨宝马公司生产副总裁手举“沈阳绿卡”的笑脸,上了沈阳各大报纸的重要版面。
现在,至少有1万多名外国人,常年居住在沈阳。相关部门统计,去年,出入沈阳的外国人超过20万人次。自去年开办“绿卡”,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几乎每天都收到外籍人士申请,拥有“沈阳绿卡”,使不少外国朋友引以为荣。
二、案例启示:媒体——成功经验的传播者
2006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被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辽宁省十大纳税外资企业之一。
2003年3月27日,宝马集团与华晨汽车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在华建立合资公司协议,7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在中外股东的努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在中国沈阳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宝马工厂,生产全球同一品质的宝马汽车。其中有很多可资学习借鉴的经验。
报道一《沈阳是我们正确的选择》通过对宝马集团董事长赫穆特·庞克博士的采访,向读者介绍了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宝马选择落户沈阳的原因,向投资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作为工业基础势力雄厚的沈阳,不仅在资源和地点上占据投资优势,在人力、发展理念、办事程序及效率等软环境因素上更具投资价值。这是对沈阳发展潜力的极大肯定,起到了传递信息,振奋人心的作用。
报道二《华晨宝马总裁:本土化是华晨宝马长远发展战略》通过对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佩德揭示了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战略思想和吸引外资对当地产业集群效应的推动。同时,报道揭示了外资企业在华经营走上本土化道路的必然趋势,不仅为外资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鲜活案例,而且能够吸引更多资本的注意力。该报道正确处理了宣传政策和宣传经济规律的关系,在企业报道中突出经济规律的作用。提出突出经济规律的想法,主要是针对企业报道中将政策宣传简单化的倾向。过去媒体在报道企业工作时,出发点、落脚点常常都是政策,选择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政策,实践证明,企业工作有其特殊性,有不可替代的内在规律,报道企业工作,应该关注这些特殊性,努力把握并准确报道其中的规律。而且,从实际来看,宣传方针政策同宣传经济规律也是一致的。将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先进经验,以及蕴含在这些经验中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的认识,作为报道的中心内容,充分突出出来,报道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报道三《投资越来越多老外争着申请“沈阳绿卡”》从各个侧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沈阳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新举措,方法新颖,形式灵活,增添了外资企业问题报道的可读性。
企业报道的手法常常比较陈旧、呆板,制约了报道效果。经济报道,特别是企业报道,如果不刻意加工的活,极容易形成数字、概念和观点的堆砌,了无生气,令人望而生畏。这篇报道从读者本位出发,在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验表明: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服务水平是提升该地区招商引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外商对我省的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和人身安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不少外商对辽宁的医疗卫生条件、城市环境、个人生活服务水平、文化消费服务、健康娱乐服务心存疑虑,这篇报道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展现了沈阳在城市环境建设上的进步,真实可信,具有很强的贴近性。
以上三篇报道虽然在不同时期发表在不同报刊上,但都紧紧围绕着“振兴东北”的思路展开,起到鼓舞人心,传播经验的作用。可以说,由于外资在振兴东北中具有重要意义,《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地方政治性大报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报道,并形成了一些带有特色的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报道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即在中央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工作,使企业报道达到一个新水平。具体做法是“坚持一条原则,贯彻三个方针”。坚持一条原则,是在企业报道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三个方针,是在报道思想上,要体现经济规律;在报道视野上,要不断拓宽领域,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企业改革和进步的过程;在报道方法上,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努力使企业报道活起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企业报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报道始终。
可以说,这些报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外资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报道。读后可使人清晰地看到外资企业的发展脉络,学习到经验,振奋人心。
三外企法制化的破冰之行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需要,也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工会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发挥自身优势,以发展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帮扶建和谐,以民主构和谐,以教育创和谐。
一、报道回顾
外企法制化的破冰之行——五问外企建工会(注:封葑:《外企法制化的破冰之行——五问外企建工会》,《沈阳日报》,2006年11月16日。)
2006年,一向对全世界工会说“不”的美国沃尔玛帝国,中国公司全面成立工会组织,成为今年国际新闻中的头等大事,被形象地称为“十年破冰”。
可是,正如当初不相信自己会真的成立工会一样,沃尔玛同样想不到的是,成立了工会后,企业非但没有任何负面变化,反而在工会活动中,受益良多。
“在沃尔玛建会过程中,我们才对沃尔玛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在,我们会建议各种企业更多地了解沃尔玛,从而为他们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一位工会负责人说。
事实证明,外资企业建立工会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思想不仅赢得了中国沃尔玛成功建会的漂亮一仗,拉开了全国“外企建会百日活动”的序幕,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从建会中受益的企业,也必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回报。
一问有了人性化管理的外企,为何还要建立工会?
关键词:人性化法制化
回应:“因为工会维护的不仅是职工的经济利益,还有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而这些都不是依靠一位细心、人性化管理的老总就可以实现的。”
市总工会外企私企工会李荣桓主席上述回应说明:人治代替不了法治。以下事实更说明工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合资企业沈阳富东制药有限公司职工卜秀妍说得好:“1997年来到富东,当时就觉得企业管理人性化,和职工很贴近。现在,工会成立以后,觉得好处更多了。虽说老板很细心,但是,职工自己有困难以前毕竟没地方去说。”
“以前没建工会,但工会工作实际都在做。”虽然大力支持企业工会的建立,但是富东副董事长霍艳玲,首先展现的仍是外资企业一贯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