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前114年),陕西成固人(今城固),西汉时期着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14年病故,归葬故里,其墓地在城固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1983年5月,成立张骞墓文物管理所,1990年更名为张骞纪念馆。
1956年8月,张骞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张骞纪念馆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5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中国及中亚五国跨国联合,拟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被国务院确定进人预备名录。
张骞一生两度出使西域,亲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
等国,历时十七年,行程数万里,其游踪之广、见闻之多,实为旷世壮举。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的封闭状态,在东西方之间铺设出一条商业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友好往来之路,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张骞纪念馆气势雄浑,馆内设有张骞生平伟绩专题展览,通过一幅幅连环画、一段段文字,讲述了张骞那充满传奇与挑战的壮丽人生;展览中的丝绸之路电子沙盘,直观地再现了张骞漫长而又艰辛的西行之路。
张骞墓前至今还留存着一对珍贵的汉代石雕——石虎,它伴随着墓主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墓前不同时期留下的石碑展示着后人对张骞的追忆和缅怀。
张骞纪念馆与部队、学校、机关团体密切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弘扬张骞精神、激励后辈,城固县每年都要举办张骞文化艺术节,当地至今还延续着清明节祭扫张骞墓、公祭张骞等民间文化活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3公里108国道边,占地60余亩,是纪念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相诸葛亮的祠庙。国家AAA级风景旅游景区。195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勉县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全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惟一由皇帝(蜀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祠庙,其古建形式多样,布景区内现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东西配殿等30余座150余间明清时代风格的古建筑,有汉以来各时代碑刻91通、匾联62方(副),其他遗存馆藏文物65件,古树名木35株。在众多的文物当中,唐贞元十一年刻立的《唐碑》、嘉庆八年皇帝顒琰御书的《忠贯云霄》、晋代石琴、古柏及旱莲最为珍贵。其中《唐碑》于1979局严谨有序,中轴对称规范,建筑规模宏大。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书法艺术名碑。古柏经专家测定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旱莲被证实为世界稀有花树,树龄400余年。整个景区古柏参天,环境幽雅,融建筑、园林、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是陕南重要旅游佳地。从古到今,到武侯祠拜谒的名人多不胜数,唐代严震,南宋陆游,清代李调元、果亲王、左宗棠等名人墨客都留有笔墨;周恩来、陶铸、张震、杨虎城等来这里拜谒。
武侯祠博物馆自1983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举办了《诸葛亮在汉中》、《诸葛亮生平事迹》、《大汉一人》、《勉县遗迹》等展览,并把《历代名人与武侯祠》、《诸葛亮廉政思想书画展》两个展室作为永久性展览;另外还根据诸葛亮的故事绘制了21幅壁画,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精神感染和熏陶。同时,向中小学生免费赠送有关“三国”书籍及爱国主义宣传资料近10000余册;深入中小学校举行文物知识及武侯祠碑刻讲座;邀请部分学校三好学生来武侯祠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研讨会。
丹心永存——安康烈士陵园
安康烈士陵园位于安康城南黄土梁西段,大桥路南端,占地面积75亩。背依牛蹄岭,面向汉江。
安康烈士陵闶始建于1950年,安葬烈士324名,其中有在解放安康牛蹄岭战役中牺牲的指战员95名,三线建设中牺牲的铁道兵和民工174名,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修于1988年,纪念碑正面由原55师师长符先辉将军题字。
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前线牺牲的安康籍指战员11名,在历次抗洪抢险救灾中牺牲的几十名同志。还有为安康解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病逝前遗言将其骨灰安葬于安康的老红军、牛蹄岭战斗指挥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符先辉少将等高级干部。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两个师为解放安康,配合第一野战军解放关中、陇东,在陕南进行了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场山地争夺战——牛蹄岭战役。大小牛蹄岭主阵地反复争夺19次,击溃强大敌军,致敌死伤2500余人,解放军伤亡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71300余人。解放新城后,经前委会决定放弃新城,将部队撤到平利老县城休整,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在安康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国民党安康自卫团宣布和平起义,安康和平解放)。
牛蹄岭战役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战场我军痛歼胡宗南主力部队的部署,彻底粉碎了胡宗南巩固安康外围、确保汉中的企图。
1984年修建了门亭、纪念碑、丹心亭等建筑。陵园的大门两旁竖立着陕西省原副省长徐山林同志和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宫葆诚手书的汉水长歌颂先烈建殊勋永垂青史,金州求富唤后辈展宏图告慰英灵”烫金对联,门亭上方悬挂着吴三大书写的“丹心永存”烫金横匾。大门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高19.49米(纪念牛蹄岭战斗打响的年份)的烈士纪念碑,原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牛蹄岭战斗指挥者之一符先辉将军为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下方镌刻着碑文,记载着烈士的丰功伟绩。1988年又新修了烈士遗物陈列室、烈士骨灰室和牛蹄岭战斗纪念亭等,并开辟了老干部公墓区。2009年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园内面貌焕然一新。
安康烈士陵园每年接待前来瞻仰烈士的人民群众、职工干部和在校学生5万人以上。尤其是每年清明节,城区学校、机关单位组织师生、职工到烈士陵园开展活动.很多单位将烈士陵园定为单位的教育基地。烈士陵园专门聘请安康学院政史系学生担任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使每个单位,每场活动都有专人引导讲解,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绣屏山下有忠骨绿水无愧唱壮歌——白河县烈士陵园
白河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位置,前临汉江,后倚绣屏山,主体占地30佘亩。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52年,陵园始建于气象站前西侧面的小山凸。1972年,在铁道兵13师的支援下,迁移至气象站东北侧原“书院”的黄土山凸上(即现址)。园内共安葬158名革命烈士,有两次解放白河英勇牺牲的烈士,有为三线建设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铁道兵战士,还有在中越反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的烈士。1948年3月3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四个旅发起解放白河的第一次战斗。1949年5月,白河获得第二次解放。两次解放白河战斗中牺牲的42名烈士遗骨安葬于此。
1970年初,襄渝铁路建设开始,建设中王富荣等66名指战员以身殉职;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安林等多名荣立战功的烈士均在此安葬。1985年,进行第一次扩建,建成了望江亭、碑亭、清风亭、陈列室。陈列室陈列了革命烈士的照片、遗物和回忆文章。2002年,兴建墙式文化长廊四道,分三个板块绘制了25幅革命烈士的肖像及生平简介,并介绍了解放白河时的5场重要战斗。2006年,对陵园进行了大陈列室、汉白玉烈士纪念碑。
烈士陵园现已成为白河县和邻近县、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前来瞻仰烈士的党员、干部、驻军部队、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次。
旬阳古文庙教育新基地——旬阳县博物馆
旬阳县博物馆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阳文庙为馆址,位于城内龚家梁。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2009年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