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文庙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自前到后作台阶式上升,分为上中下三个院落,中轴线上自前到后依次排列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主体建筑,中上院的东西厢房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列左右,层次分明,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特征。
1984年,旬阳县博物馆成立,文庙即交由博物馆使用。1984年开始文庙的维修T程,到2008年7月结束。博物馆现收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通过《战国秦汉文物展》、《新出土文物展》等基本陈列,展现了旬阳地区以中原文化为主,又融合了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再现了古代旬阳璀璨夺目的文化风采。
博物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增设展厅、定期开展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文物知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举行有奖问答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新人——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
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位于宁陕县周家坪吊楼堡,与江口街隔河相望。1994年12月23日,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6年6月,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将军的领导下,中原人民解放军6万英雄健儿兵分三路,突破了国民党30多万军队的层层包围,转战到陕南地区,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我军攻克镇安县城之后,国民党当局在派重兵疯狂追击我军的同时,又继续搞和平欺骗,要我中原部队派代表同其进行谈判。8月7日,王震将军派出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中原军区干部毛楚雄三同志为代表,前往西安进行和平谈判。张文津等三位和谈代表从镇安杨洒庙出发,于8月10日途经宁陕县江口镇时,被国民党胡宗南部61师181团无理扣留。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周恩来副主席在南京,叶剑英将军在北平,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强烈抗议,延安《解放日报》对胡宗南的阴谋也进行了揭露。但背信弃义的胡宗南矢口否认事实真相,发出“就地秘密处决”的密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审讯后活埋于洵河沙滩,慷慨就义。
1984年,在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多方查找,终于查清了张文津等3位烈士遇害的时间、地点、经过情况,并找到了烈士们的遗骨。1985年6月,李先念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向革命先烈学习,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的纪念文章,深切缅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烈士。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亲笔题写了“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新人”的题同。
1986年,中共宁陕县委、.宁陕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江口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建立烈士陵园,立碑纪念。1987年6月修建了三烈士陵园。陵园长74米,宽26米,总面积1924平方米。走进陵园大门,迎面就是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碑座宽1.946米,高1.986米,分别标志烈士牺牲的年份和建立烈士陵园的年份。碑座的正面铭刻着三烈士的英雄事迹,碑座与碑身的联结处为三层塔型,象征着三位烈士。碑身高7.814米,正面镌刻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纪念碑”大字。陵园的最后是三烈士墓,墓地四周是枫香树、雪松和柏树,象征着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陵园建成后,每逢清明节、“七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宁陕县级机关、江口镇机关、宁陕中小学、江口中小学等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及广大群众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举行人党、人团、人队宣誓仪式,学习三烈士的英雄事迹。
红色商洛溯源地——商洛烈士陵园
商洛烈士陵园坐落于商州城北金凤山腰,占地约34亩,始建于1953年。1988年5月被确定为陕西省·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哲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同防教育基地。
1927年4月和5月,中共商县、龙驹寨两个特别支部相继建立,给长期在黑暗中斗争的商洛人民指明了方向。1927年底至1937年7月,共产党员许权中率部两进商洛,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烽火。1932年至1937年先后有五支红军转战商洛,在广大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群众,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抗战时期,建立起中共商洛地下党组织和游击武装力量,同阻挠破坏抗日的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6年,中原军区部队北路突围进人商洛,与陕南游击队会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中共商洛地方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解放战争,1949年11月商洛解放。
在如火如荼的艰苦斗争中,先后建立了以商洛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三个根据地。李先念、徐向前、贺龙、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商洛,领导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先后有30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陵园内主要建筑物包括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唐澍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区和骨灰堂等。陵园大门为明代棂星门,庄严肃穆,门眉正中刻写“烈士陵园”四个大字。进门后是1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广场,广场正前方为髙8米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刻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大字,背面为市委、市政府题写的碑文,碑文主要内容为商洛革命斗争史简介。再往后是烈士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1927年以来,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经历的主要战斗和牺牲的部分烈士简介,是商洛革命斗争史的一个缩影。展馆后面是烈士墓区,安葬有23名革命烈士,其中着名烈士有原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原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原豫鄂陕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原中共商县县委第一任书记王连成等。
烈士陵园在保护烈士纪念建筑物、收集整理烈士史料、弘扬烈士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凤山丹水永不忘记——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部,北倚凤冠山、南临丹江河。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5956平方米。先后被命名为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丹凤县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曾是“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被誉为“商洛山中小延安”。1927年5月,中共陕甘区委建立了龙驹寨特别支部,开展农民运动,拉开了丹凤革命斗争的帷幕。1932年11月,由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由贺龙等率领的红三军先后转战丹凤。1934年12月9日,由徐宝珊、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进人丹凤庾家河,次日午时在“春永茂”中药铺召开了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会议召开之际与国民党六十师围追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庾家河战斗,战斗中徐海东副军长、程子华军长先后负重伤,我军伤亡百余人,歼敌三百余人,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转移。部队在龙驹寨整训期间,政治部秘书程坦与宣传科长刘华清,根据中央苏区条文,创作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毛泽东主席评价说:“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行动,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向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西北,建立了特殊功勋”。
1939年7月4日,巩德芳等组织发动了茶房武装行动,建立起我党领导的商洛第一支抗日武装。1946年8月,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来到丹凤,在留仙坪转磨沟口与巩德芳领导的陕南游击指挥部胜利会师,9月24日在丹凤大峪丰地沟成立了中共豫鄂陕边区委员会,建立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1949年3月,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军分区决定组织西进战役,围歼赵川以西、商县以东之敌。5月下旬,向盘踞在商县境内的国民党部队发起最后攻击,6月1日,丹凤解放。
烈士陵园内有仿苏牌楼、屏风、丹凤县革命斗争史展览室、革命烈士纪念塔、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墓区等标志性建筑物。革命斗争史展览室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个部分,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展现了丹凤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有1927年中共龙驹寨特别支部成立时闵培贤、卫志毅、吴汉周等领导人的图片和农民协会图片,有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贺龙等率领的红三军转战丹凤图片,徐宝珊、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的红25军在丹凤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时的图片和文物,还有李先念、王震、郑位三等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建立豫鄂陕革命根据地时的图片和文物等。
烈士陵园利用每年清明等节日,组织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驻军,以演讲会、故事会、报告会、参观讲解丹凤革命斗争史展览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