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赣地民风的影响,加上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宋明理学的熏陶,江西商人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精神,这就是据义求利、散财取义的财富精神,奢俭适中、宁俭勿奢的消费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生活处世观念,诚信经商、交易唯公的经营思想,尊崇许逊、崇尚孝道的商业信仰,等等。
一、信义取利的经商精神
商业伦理道德是商人的灵魂,也是商人获取成功的经营之道。明清江西商人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传家宝“信义至上、利从义生”,以做信义取利的诚贾廉商为荣,以信用走天下,把实践传统道德规范作为最高商业理性的自觉追求,这种精神对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西商人们形成了义利并重的财富伦理,即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所谓“据义求利真君子,散财取义大丈夫”,把义和利由对立面改铸为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就是说江西商人强调商业行为要遵循“道义”原则,做到既要据义求利,又要为义舍利,把道义制约和伦理规范引入商业活动。江西商人认为,商业经营活动的目的不应只局限于聚财致富,在聚财致富的同时更应表现出对德性的追求,甚至要准备为义散财。他们这种财富观念,在同时期其他商人集团中是很难看到的,也很独特。如万安县商人严致祥经商致富后,常训导其子:“吾勤俭起家,非徒以衣食足遗汝辈也。宦达功名皆身外之物,惟忠义慷慨之事能逮之,宜勉为之。”同治《万安县志》卷14,《善行》。丰城熊琴亦恒谕子侄曰:尔曹不缺衣食,遇“义所当为者,慎毋吝”道光《丰城县志》卷17,《善士》。他们认为赚取商业利润,既以自养,亦以养家,但不应以聚财敛货为目的,而应“以无用之钱作有用之物”,扶危济困,周恤乡里,亦即所谓“积有为而积,散有为而散”〔清〕王猷定:《四照堂集》卷5,《大宾郭维诒传》。
二、诚信经商的经营思想
明清江西商人在中国古代商人中信义卓著。利马窦在他的《杂记》中曾多次提到江西商人讲信用的情况。江西商人对外商不欺诈,对于当地人,就更不敢也不会欺诈了。如临川张世达,乾隆七、八年间往汉口贸易纸张,经行户估价,将货物卖与钟良佐后,取清单与货银返乡。“与兄(世远)合算,多百金,皆曰:‘此非份之财,必还之’”。第二年,本该张世远去汉口,但为这事,仍由世达去。张世达将货主多给的一百两银子全部买了纸,携往汉口,找到货主钟良佐说明原委,“良佐感服”同治《临川县志》卷46,《善士》。清江商人杨俊之,“贸易吴、越、闽、粤诸地二十余年,虽童叟不欺,遇急难不异捐赀排解”光绪《清江杨氏五修族谱》下卷,《例赠文林郎杨公俊之先生墓志铭》。
显然,明清江西商人已深刻认识到,只有以诚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如果耍手段,搞欺诈,是不可能把生意做好的。由于注重信誉,又懂经营之道,一些江西商人成了当地的有影响的人物。如金溪傅谦,“客蜀之重庆,久充客总,盖八省商侣所推择者,剖决是非曲(直)”光绪《清江杨氏五修族谱》下卷,《例赠文林郎杨公俊之先生墓志铭》。南丰赵希服贾云南,数十年不归。“素以信义为滇客重,市事资裁决,卒不得归”同治《建昌府志》卷8,《孝友》。新城鲁廷才在吴城经商,“凡大江南北、闽广川楚拥巨赀、权子母者,皆亲就之,服其信义也”同治《新城县志》卷10,《善士》。东乡县商人陈登瀛,“商于楚北之汉口,以笃实称……于是自滇黔岭南以达吴城,无不设有巨肆,行旅辐辏,信贷来往,皆主登瀛。时郡人聚汉镇滇黔物者恒百十人,亦群事登瀛”同治《抚州府志》卷68,《善士》。有的家族还将诚信经商作为家规、族规的重要内容,要求全家族的商人予以遵守。
三、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念
江西商人把“和气”伦理转用于商业经营实践,作为处理商家内外关系的基本策略。他们热情待客,广结善缘,一团和气,以稳定和扩大商业交易的联系网络。如新城商人邓兆龄,“尝置产,某绅居间,为所绐,空费千金。或劝之讼,辞曰:‘吾但破钞而已,讼即累某绅名也’”;同邑商人涂肇新晚年家居,不轻易出,“尝付巨金与伙某往吴营贩。某荡其资,买二妾回。或嗾肇新械某送官。新笑曰:‘彼虽不义,但取我之财,而致彼败名丧命,何忍乎?’竟置不理”。其后,复“有闽盐商某逋负巨万,诸索者邀新”,肇新复居间为闽商排解调停。同治《新城县志》卷10,《善士》。这些都是宁愿自己荡产破财,也不愿告官滋事,但求和气生财的典型例子。此外,出贷而不责偿、焚券还质的例子,在江西商人中也常常可见。
四、崇俭黜奢的消费理念
先秦儒家提倡的这种崇俭黜奢的自律精神,对自小受传统思想教育的明清江西商人的影响深刻。他们和其他区域性商人一样,在创业过程中不畏艰辛、勤奋敬业、刻苦经营,经商致富后仍坚持克勤克俭、生活简朴。如瑞昌蔡锡畴,“以监生涉贾,起巨万,虽丰于财,犹节俭自处”。同治《九江府志》卷39,《善士》。玉山吴士发兄弟八人,“商贾农艺各执一业,家道殷富。然不趋游荡,凡声色狗马摴蒲之戏,从不入其门”。同治《玉山县志》卷8,《善士》。清江聂君文在“家计饶裕后,人劝其美衣食饫,君文曰:‘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人!但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骄慢奢靡,何敢焉!’竟以俭淡终其身。”光绪《清江香田聂氏重修族谱》上卷,《君文公传》。同为清江富商的聂如高,“通商楚南,持筹诸药,立号万泰”,“富而不忘俭,性恶奢华,粗衣饰体。动作云为,每以朱子格言墨守。”光绪《清江香田聂氏重修族谱》上卷,《大饮宾之宾伯父老大人传》。
五、崇奉许逊的商业信仰
在明清十大商帮中,晋商信奉的是关公,江西商人则崇奉许逊。在江西商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都建有万寿宫来供奉许逊,以便于朝拜。万寿宫是江西商人的会馆,也是江西商人在外地的标志性建筑。万寿宫一般建筑在江西商人集中的街道附近,正殿里供奉“普天福主”许逊(许真君)的塑像。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江西商人都要在万寿宫内举行“朝拜”真君活动。“朝拜”真君期间,各地江西商人都会以万寿宫为舞台,捐款集资,迎请戏班子来万寿宫进行表演。年年如此,已经形成了江西商人所在地万寿宫的一大特色。
江西商人之所以敬奉许逊,一方面是寻求精神寄托,以许逊净明道的忠孝观念规范商人行为,树立义贾形象,使其不至于见利忘义。另一方面是因为江西商人是一个乡土性颇强的商业集团。江西商人会馆不仅有同行的,也有包容了一个地域的各行商人的,如茶商、瓷器商、纸商、布商、药材商、木材商、粮商、油商、杂货商等等,五花八门。这种只按地域、乡谊,不分经营行业的会馆形式,要把众商聚拢在一起,不仅要靠有几个德高望重、感召力强的组织者,还需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信仰,将这样一位本土之神供奉起来,作为共同的崇拜偶像,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