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提示
当企业陷于始料不及的市场环境恶化之中,或机会被别人抓住大获其利时,其高层负责人才会明白这个战略缺陷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而在此之前,他们对别人的战略意见是充耳不闻,不以为然。如果在“网站热”中谁能做到提前进入然后提前撤出,而不是步步跟风,那些被套住的公司的结果可能会很不一样。
经典事例:法尔曼独断专行,锐步公司受挫
热爱体育运动的大多数朋友都知道,耐克、锐步、阿迪达斯都是世界比较知名的体育用品公司。其中以美国著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乔丹为形象代言人的耐克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体育用品的领头羊。很多同行公司都曾试图抢夺耐克公司的霸主地位,无奈总是力不从心。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耐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而挑战者却自取其辱。
1993年,锐步公司研制出极受市场欢迎的气垫鞋,在女鞋市场上超过耐克公司,暂时一统天下。按理说,锐步公司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巩固自己在女鞋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与耐克公司在体育用品市场上抗衡,从而争夺耐克公司的霸权地位。然而,锐步公司的董事长法尔晏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提出要跟耐克公司争夺专用体育用品和男子运动鞋市场。
这时,质监部的一名经理勇敢地向法尔曼提出意见,理由是凭锐步当时的知名度和势力,还无法在男子运动鞋市场与耐克抗衡,而且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耐克终归略胜一筹。而且,由法尔曼任命的负责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穆勒,在能力上根本无法与耐克公司的设计师相比。对这一点,不光是质监部经理这样认为,其他部门的许多经理也都深有同感。
但是,法尔曼力排众议,不肯改变最初的决定。在穆勒的一手策划下,锐步公司与许多著名球星签约,包括奥兰多魔术队的中锋奥尼尔和达拉斯牛仔队的后卫埃米特·史密斯。表面上看来,这对提高锐步公司的知名度有好处,但许多消费者认为此举毫无新意,完全是步耐克公司的后尘。更糟糕的是,由于锐步公,司为签约名人支付了高额的费用,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成本急剧增高,管理费用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由两年前的24.4%上升到32.7%。
危机已经显露出来了,如果此时采取果断措施,应该说还为时不晚。公司内部有关人士纷纷提出意见,要么辞退不务实际的穆勤,要么顺应市场的需求,开发高价位的运动鞋。遗憾的是对这两点法尔曼都置之不理。
1994年,耐克公司潸心研究多年的可视气囊运动鞋终于问世了,尽管这种鞋定价颇高,但恰恰迎合了人们内心对高品质运动鞋的需求,所以刚一投放市场就迅速火爆起来。相比之下,尽管锐步的产品价位比耐克低好几十美元,却备受冷落。
到了1995年,耐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31%上升到37%,而锐步公司则跌至不足20%。
更令法尔曼痛苦的是,公司一半以上的设计人员和部分负责销售和开发的经理相继离开了锐步,其中还包括曾经深受宠幸的穆勒。
哈佛决策分析
错误地判断形势往往是走弯路的前奏。
其实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总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最重要的不是他要拿出什么与众不同的看法,而是要从各种建议中筛选出正确的一个。
作为决策者,有主见是应该的,但过分的固执就成了刚愎自用。所以说凡事都有个限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就应了那句老话:过犹不及。
一群狮子被一头羊带领,会变得如同一群羊;一群羊由一头狮子带领,就会成为一群狮子。具备战略智慧和超出意志的企业家,是战略领导机制全部活动的起点。国内不乏胸怀大志的企业家,但缺少的是三合一型的领导者,即同时具有宏大气魄、战略智慧、道德魅力的企业家。其中更缺少的是道德魅力者。因为战略可以借脑获得,但道德魅力如善于让利、让名、容异者,则是凤毛麟角,实质上这是一种难以学习的最高战略智慧。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少,成大事而久存者更少,原因即在于此。
延伸阅读: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人们常抱有这样一个看法,认为自己虽然遇上了许多困难,但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会到来,这个看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果你所选择的道路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不应该再坚持下去,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或许你一直抱着这样一个观念: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差不多在开始的时候都出现过困难,渡过难关之后,前面就是康庄大道。
其实,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道路,遇到困难时还一味死撑下去,你可能很快就会陷入破产的困境之中。
那么,作为企业决策者,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呢?这就要领导者在做决策时,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要三思而后行;另外企业是由许多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只要很好地利用,就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获。
决策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但并不是说每个员工都能给企业做决策,充其量他只是决策的参考者。真正最后决策的,还是企业主管。
要点总结
独断专行作风常随成功而来。智者深意“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失败的种子往往在庆功之时撒下。如果你向来一帆风顺,小心“自我膨胀症”。美国决策顾问协会主席道森有两个商场上的朋友,就曾不约而同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们彼此并不相识,遭遇却如出一辙。基本上,两人的事业都一路顺风,名利兼收,不久前,他们皆自信地进军房地产业——不仅涉足新行业,而且投资地点都超出地盘之外。无独有偶,双方公司干部均认为这是个错误决策,虽曾反映,但因惯处专制体系,反对声浪相当微弱。
而两个当事人压根听不进任何劝阻。他佃的心态如此不可一世,对逆耳之言只有一种反应:“我怎么可能做错?”结果两人都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独断专行造成决策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决策者一定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