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2)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
(3)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4)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
但是,我国的不少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容乐观。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多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键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但是,正是这些优势造就了它们的诸多劣势: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这些劣势集中表现为:
(1)许多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想方设法打擦边球,有的逃避纳税、躲避债务的愿望比较强烈。
(2)偏好投机取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意识较为淡薄,造成客户资源不广,顾客忠诚度低。
(3)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差,没有预算或预算弹性过大,造成管理粗放,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管理死角不少;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精神激励,奖惩没有制度,员工的不公平感强烈。
(4)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不注重才能,强调忠诚老实,往往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企业留不住人才。
(5)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信息失真严重。
上面列举的问题都与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关,也是企业内控要重点“控制”的问题。有些企业外部的什么困难都想尽办法克服,就是内部控制出了问题,导致企业最后倒闭。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这是企业的管理者不可掉以轻心的问题。
由于有些企业人员、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公司那样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但企业仍然应当建立最基本的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应建立以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职责划分,做到既不留死角又使各个岗位和人员之间不交叉、冲突。应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要求。应当明确授权部门和人员的权限,禁止越权。制定明确的奖惩办法,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员工按规定进行处罚。在不能做到职责划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事后的检查监督。
●对于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业务,应尽量由不同人员担任。如人员有限,也应保证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同时应建立复核制度。
●建立实物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存货等实物资产,并将其与记录相比较,看是否存在缺损现象,并查明原因。
●制定明确的预算管理办法,进行预算控制,或起码对重要的项目编有预算。在季末或年末,应将实际业绩与预算相对比,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或修订预算。
●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并经常对成本进行分析,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企业可以制定标准成本,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实行完全的标准成本制度,可以只制定重要成本项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