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症状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总称,指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疾病。
心脏病的表现
心悸:感觉心脏跳动不安,常伴有心慌的表现。
疲劳:又称疲乏,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成人正常为16~20次/分,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水肿: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水肿的病症。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主要涉及的心血管疾病,如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等。
晕厥:又称昏厥,因大脑广泛供血不足所致的暂时性意识丢失。由于心脏病,心脏排血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发生的心源性晕厥是其中重要的类型。
发绀:是指皮肤、黏膜出现青紫的颜色,以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尖、颊部、耳垂和指(趾)末端最为明显。发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
胸痛:心绞痛的胸痛多发生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向左侧肩部、左侧背部和左上肢放射,疼痛呈压迫感、憋闷感,仿佛一块石头压在你的胸口,持续时间3~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消失;心肌梗死的胸痛可发生在睡眠或休息时,持续20分钟以上,休息和含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且出现出汗、烦躁、恶心等全身反应。所以如发现胸痛程度加重,持续10分钟左右,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就表明可能是心肌梗死,应及时就诊。
心脏病的原因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杀手之一。抽烟、酗酒、肥胖和缺乏运动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
心脏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经常活动的人高出2倍。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如果经过适当、定量的运动,既可以锻炼心脏功能,又可以降低意外的发生。
积极参加适量的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还可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效果甚佳。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参加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原则。
心脏病患者不宜在上午运动。在上午时段,人体交感神经活性较高,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人的动脉压在上午时段也较高,运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作。外国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的最危险的时间段。所以,大家在进行运动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期”,将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进行。
治疗心脏病的运动处方
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依据个人情况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免使病情加重。
(1)双重压迫运动:用右手将左手的中指到小指握紧,放在左胸前。做腹式呼吸,一共3次,而且要将气完全吐出。
(2)两手中指相勾:用力拉5秒,然后放开,再向相反的方向拉。然后将双手合掌做腹式呼吸。反复做5次。
(3)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的效果。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良好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4)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脏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