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千古命题”尽管饱含了朋友的执情,兄弟们共同努力用心血铸就了“千古佳话”,为唐爷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不过,这世上,最终到底是没有“尽如人意”这档子事的。
哲人就这样说:岁月,就像是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的雕琢着世间万物,也楔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天上的云,地上的草,沙漠里每一颗细小的尘埃,丛林里每一片翠绿的叶子,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都是他的作品。从青葱岁月,直到生老病死,没人躲的过岁月这把雕刻刀的雕刻,没有人能躲的过上苍的召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古诗经经人千百次的吟诵,当真是排沓回荡,音韵动人,使人品出天地间岁月流转的气息、自然界满满的生机;但也让动了心的人听出时光流逝的无情和听天由命的无奈……
也可能是文爷与祝爷虔诚祷告之时,满天的诸神满地的菩萨似乎这一刻都正在端着碗喝粥吃饭或做其它神佛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没空听二位爷发自内心的祷告!
画成前,唐爷贵体已十分不宁,画成后,唐爷玉体也未见起色。在祝爷、文爷、亲家王爷等爷的热忱关照和九娘扑心扑肝地仔细照顾下,勉强拖了数月。终究未能胜天,未能等到猛虎图二处留白补满,更未能等到“千古命题”功成名垂后题款友人们的齐聚庆贺。唐爷还是在当年的农历蜡月带着朋友的情、九娘和女儿的爱撒手人寰了。唯一能告慰朋友和后人的,是唐爷在兄弟挚情、九娘真爱的感染呵护下,此时对应试、对官场、对家庭、对朋友、甚至对仇人已完全放开,了无牵挂,走的非常安详,尽管走时才五十来岁,那怕在那个时代,也应该还是大好年华的时候。
猛虎画图之千古议题得成,朋友情真;弟弟稚儿过继给九娘的大事在自己手上办成,桃笙亦已说定了好人家,亲人事了。
还有什么可不放心,还有什么需牵挂的?
老天对自己确有一段时间是非常的不公,但自己这一生,有文林、程敏政这样亦师亦友的长者,有征明兄、允明兄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有九娘这样睿智贤惠的内人,自己学古贤立志著书立说之事亦当说有成,有了这一些,还夫复何求?
说实在,老天还是公允的!这就是唐爷对自己生平的结论,这个结论,使唐爷放开了一切。既然心已放开,走,一定就自然安详了。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临终前写下的这绝笔诗,充分诠释了唐爷对“死”的看法,把“死”看作是“只当漂流在异乡”,这是需要多少洒脱、怎样的境界才能达到的心态?历经了那么一生的沧桑岁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唐爷这样的大家才行啊!
唐爷在撒手人寰前,这是最后一幅猛虎图,也是凝结着朋友深情、工程最大的一幅。此猛虎图后,虽然在身体尚可时,也偶作一些山水花鸟画,然再无工程如此大之巨作,也再未画虎。
“这都是先人辈辈相传,口口相叙,必定无疑。贵馆这幅,是唐爷生前第二幅猛虎图也铁定无疑!”
唐家奶奶再一次肯定。
整个办公室刹那间静默下来,除了五人喘息声外,再也听不到其它任何杂音。
但除唐家奶奶处,其它四人的心中都尤如翻江倒海,奔腾不息,又好似巨浪拍岸,惊起千堆雪。
当其它三人再一次出现“如果确定这是生前最后第二幅无疑,那么,唐寅生前最后一幅猛虎图究竟在那?难道副馆长说的确实是真的、就是这幅画?”这样的疑问时,爷爷心中猛地一震,突然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凭空抓住了一些信息,脑海中突兀地显露出唐家奶奶郑重其事地拿出的那幅画。一想到这,爷爷心底猛地一跳:那确定是唐寅唐爷真迹,是唐爷最终留给后人的瑰宝!
唐家奶奶拿出画来时的嘱托:“这幅画,有我们唐家几条命在里边,请原谅我这么做,还望大爷一定保密!”突然在爷爷脑海中炸响,爷爷惊得嘴巴张得老大,脸色剧变,“天,那就是唐寅那最后一幅猛虎图的真迹,就是那有十位明大家落款的真迹,现在在我家阁楼上晾着!”
馆长他们三人完全被爷爷剧烈的反映惊呆了,唐家奶奶也马上明白了,抬眼瞄一下大家,神态平静地说:“几位不是都很想知道唐爷生前最后一幅猛虎图吗?我想副馆长应该已经知道了。是的,这唐爷生前最后一幅猛虎图,就在我的身边,现在就晾在副馆长家的阁楼上!”
唐家奶奶没有过激的表情、没有多余的语词、没有任何的掩饰,甚至就像在描述一件只是与自己相关的十分平常的事情。
不管那是咫尺,或天涯,毫无疑问,唐家奶奶已经跨过了那道生死分野,她也已经考虑清楚,凭她一已之力,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护好这瑰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遇到了他们,她竟然有在无边无际的风浪中看到了亮光、在差不多隐入沼泽地快没项时踩到了硬地,在孤独无助中抓住了伸向自己的援手,看到了希望的感觉。自己既然不行,就依靠这一帮有血有肉、对唐爷,对唐爷书画十二分敬重的好人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这瑰宝,自己才能放开身心去追寻那另一半,唯此,才有可能使瑰宝完璧归赵、浑然一体,重见天日。
唐家奶奶下定了决心,缓一缓,又幽幽地说:“可惜的是,那只有半幅。”
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唐家奶奶没有大起大落的神态变化,神态非常的安祥。可文化馆内的另四位,都自认为尚有文化知识、对明文化、对唐寅有一定研究的四位,全呆住了,真正的惊呆了、震傻了。
刚刚明晰地知晓文化馆馆藏的唐寅真迹是唐寅生前第二幅猛虎图,那十几年都没能弄明白的“墨迹”、“印鉴”才得于释疑解惑,心中的震惊已不是可以用词语可以描绘了,突然又蹦出唐寅生前最后一幅猛虎图,而且是另有十位明朝大家落款的猛虎图就在身边的消息,任何人都是会惊诧不已的。更不要说确实对明文化、对唐寅书画有所涉猎,有一定研究的行家了。
唐寅传世的力作、唐寅生前最后二幅、除唐寅外,另有十位明朝大家落款的大作,有多少研究了明文化、唐寅书画一辈子的人都不一定有这样的眼福、心福。要不然,县文化馆也不可能将一幅尚未研究透彻、许多疑问多未解开的唐寅真迹当成镇馆之宝了。
有这种幸事,可不是一般人能碰到的,这种震惊,也不是一般人能有机会承受的!
现时的四位,可都把自己当成明文化、唐寅研究中最幸运、最幸福的人了,对涉猎唐寅研究的人,也确确实实可以这么说。
还有什么能比发现了研究的领域中出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使人震惊,还有什么比自己发现了研究领域的“唯一”而使人兴奋!
文化馆保存的唐寅直迹上面,古宫博物院专家都无法解读的疑点,现在他们完全知晓,彻底的明白了;全中国、全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宝中的国宝、有十位明朝大家题款的唐寅真迹、唐寅生前最后一幅猛虎图马上就有幸可以观赏到了,甚至文化馆还有可能收藏;如是,则唐寅生前最后一幅、最后第二幅猛虎图均在文化馆收藏,尽管现在知道的是只有半幅,但有了这半幅,才有可能会有全幅。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这么说,这个领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没有第二,连古宫博物院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更不要说这半幅画所贯穿的历史的、明文化的,唐寅书画、传承以及那伴随着这幅书画的轶事是何等的丰富多彩、多少的跌宕起伏,想想就可以使人激情澎湃、不能自已。
但是,话又说回来,激动万分归激动万分、心潮澎湃归心潮澎湃,在坐的几人,毕竟都是有识之士,都是文化馆、是县内文化界的名人,不至于听到这消息后就不能自已,甚至就忘乎所以,特别是真正的高人唐家奶奶就在面前。
在一刹那的激动过后,爷爷完全明白:这个时候,相关的话语自己是最可以并且应该说的,随即咳嗽一声,吸一口气,转身向唐家奶奶,轻声道:“她奶奶,不好意思,我们几位,真可以说太闭塞、太局限了,听到这样震惊的消息,都有点忘乎所以了,请见谅。”
见唐家奶奶摇手,有心阐发,爷爷紧接着说:“对于唐寅,我们几个都认为有一定的研究,听了您的阐述,无论我们怎样想表现、怎样不想承认,但事实就认定真是是井底之蛙了。真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几个都有点人心不足欲吞象了。前时,我们文化馆搞过一次所谓的研究,探讨了唐寅性格的问题,有人认为唐寅性格本就有二重性,有人认为唐寅本是凭着自己的聪慧,********想通过科考求仕而为高官,从而象祖上一样出人头地,为唐家光宗耀祖,但能证明的材料实在太少了,今天有这样大好的机会,我们几位都很想听一下她奶奶您的高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