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是奥运会的百年华诞。为了纪念百年奥运,国际奥委会特别发布了专门的纪念标志,在瑞士洛桑升起了奥运百年华诞纪念旗。此外,国际奥委会还推出了一系列专卖纪念品,并组织世界著名体育史学者重修奥运历史。从瑞士洛桑到世界各地,人们对1996年的奥运盛会充满了期待和关注。对于没有奥林匹克传统的亚特兰大而言,如此的厚望意味着不可承受之重。
奥运会的百年盛典在可口可乐和CNN的故乡举行,无论如何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组合。不受传统约束的美国人,用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在开幕式上去诠释他们心中的奥运百年大庆:陆海空三军仪仗兵步入奥林匹克体育场,别克车开进体育场,美国人用好莱坞的风格组织了一场大型的奥运开幕式。惟一使人联想到奥运百年历史的,是开幕式场地上由演员组成的“100”的数字。当患有帕金森症的拳王阿里,颤颤巍巍地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点燃1996年奥运会圣火时,百年盛典在热闹的氛围中拉开了大幕。
1996年奥运会,是奥运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竞技体育盛会。一万余名选手加上一万五千名官员参赛,对东道主的组织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美国有着发达的交通系统和强大的运输能力,但为了运输调度一万多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入场式,亚特兰大组委会还是被搞得手忙脚乱。尽管组委会竭尽了全力,但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仍然间或中断——后面的代表团因交通调度的缘故无法及时赶到。
亚特兰大奥运会组织工作的窘境,令国际奥委会清楚地认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代表团参赛,越来越多的比赛项目被奥运会所接受,奥运会的规模正变得日益庞大。庞大的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承受能力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像亚特兰大这样的美国大城市都难以应付,那么一般的中小国家哪能举办奥运会!实施严格的瘦身计划,削减一定数量的比赛和表演项目,成为国际奥委会必须面对的严峻任务。
为了接待好庞大的奥运大军,亚特兰大组委会招聘了47466名志愿者。年轻的志愿者们充满了朝气和热情,但遗憾的是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见到运动员或官员,友好的志愿者们总是热情问候。但面对他们的提问,很多志愿者时常无法作答:“对不起,我不知道。”当参赛者们无奈地离开时,志愿者们却又总是热情地与其告别:“祝您过得愉快!”志愿者的热情和训练无素,常常令参赛者啼笑皆非。经历了多次缺乏训练的志愿者之后,运动员和官员开始恼火,一些脾气不好的大明星甚至大发雷霆。
虽然志愿者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但它并不影响亚特兰大奥运会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赛。作为东道主,美国队频频获胜,以44枚金牌的辉煌战绩重返金牌榜首——这是美国自1972年以来首次战胜苏联,重登“奥运霸王”的宝座。而苏联解体之后的传人俄罗斯,仅获得26枚金牌。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使俄罗斯的体育运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相当时间内,俄罗斯难以恢复元气。
美国队风头最劲的,当属短跑名将迈克·约翰逊。1967年9月13日出生于达拉斯的约翰逊,于1990年开始在世界田径舞台上崭露头角。20世纪90年代,200米和400米的国际比赛为他所垄断。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人能够在400米的国际大赛中战胜他。
非凡的实力,使约翰逊被各国媒体一致视作1992年奥运会200米冠军的不二人选。然而,奇才遭遇到不测:奥运会开幕前12天,约翰逊食物中毒,身体状态受到严重打击。在巴塞罗那,力不从心的约翰逊没能跑进200米决赛,仅与队友一起赢得了男子4×400米接力的金牌。
1996年,如日中天的约翰逊在国际田联的成绩排行榜上,名列200米和400米两项世界排名第一。面对1996年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脚蹬金色跑鞋的约翰逊决心创造奇迹:在200米比赛中,他夺得冠军并以19.32秒的成绩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把第二名甩在4米开外;在400米决赛中,他不但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而且还把第二名甩下了足足10米远,成为奥运历史上400米比赛的奇迹。
约翰逊创造的骄人战绩,成为法国黑人女选手佩雷克的奋斗目标。出生在瓜德龙坡岛上的佩雷克,是个极具天赋的短跑运动员。16岁时,她移民法国。几年后,她入选了法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汉城奥运会200米的比赛。1991年,佩雷克在东京世界锦标赛400米比赛中第一次赢得了金牌。1992年,佩雷克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明显优势成为400米冠军。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佩雷克再度夺得女子400米奥运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女子400米冠军的运动员!三天之后,佩雷克在女子200米比赛中,以明显优势战胜牙买加名将奥蒂,成为继约翰逊之后,第二个同时获得200米和400米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与如日中天的约翰逊和佩雷克相比,已经拥有8枚奥运金牌的美国田径老将卡尔·刘易斯则胜得十分艰苦。虽然是在本土比赛,但刘易斯却在跳远比赛中的第三次试跳时才获得了决赛资格。而在决赛中,一直落后的刘易斯在最后一跳中才以3公分险胜,赢得了自己的第9枚奥运金牌。
不仅仅是田径比赛风起云涌。奥运会的另一个主体大项游泳比赛,同样拼得如火如荼。来自俄罗斯的飞鱼亚历山大·波波夫,气势直逼田径场上的约翰逊。波波夫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杰出的男子短距离游泳运动员,曾获得13枚欧锦赛金牌、4枚奥运金牌、5枚奥运银牌,以及近10枚世锦赛金牌。媒体将这位经验丰富、技术完美的运动员称作“俄罗斯火箭”和“游泳池里的沙皇”。
身高两米,爱吃海鲜的“沙皇”,1971年11月16日出生于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波波夫具有超一流的反应力和爆发力,最擅长游50米、100米自由泳和接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年轻的欧洲冠军波波夫,先后赢得100米和50米自由泳的金牌,以及两枚接力银牌,成为俄罗斯男子游泳的领军人物。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波波夫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然而,天赋极高的波波夫,在其运动生涯最为关键的时期,遭遇到了苏联解体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为了保护自己的运动生涯,他和自己的教练图雷茨基于1993年离开了动荡的俄罗斯,移居到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体育研究所,在那里生活和训练。
安定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训练条件,使波波夫的成绩和综合实力稳步增长,连续在欧锦赛和世锦赛上称雄问鼎。1996年,进入巅峰状态的波波夫随俄罗斯队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游遍天下无敌手的“沙皇”波波夫,决心再现4年前的辉煌。在亚特兰大,他如愿在100米和50米自由泳决赛中卫冕,并夺得两枚接力银牌,成为自20世纪20年代威斯穆勒以来,第一个蝉联奥运会100米自由泳的泳星。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仅一个月,波波夫在莫斯科街头遇刺。凶手的刀子在他的胃部戳进了15公分深,并且伤及肺部,血流如注。在被送进医院之后,医术精湛的医生挽救了波波夫的性命,也挽救了“游泳池里的沙皇”的运动生涯。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是波波夫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刻:不仅他本人遇刺,而且他的教练图雷茨基也在这一年被逐出澳大利亚。重伤初愈的波波夫,与自己的教练漂流到了瑞士的马格林根体育学校。友好的马格林根体育学校,不仅向师徒俩提供了一方能让他们安心训练的净土,而且还允许他们使用一个25米的短池进行训练。
在东山再起的艰难日子里,从手术室重返游泳池的波波夫,无数次被新秀索普和霍根班德击败。但“沙皇”是坚强的,他默默地在苦练之中期待着胜利。1998年,波波夫参加世界锦标赛,赢得了100米自由泳金牌。1999年,波波夫作为运动员的杰出代表被选入国际奥委会,成为最年轻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之一。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雄风犹存的波波夫,依然夺得了100米自由泳的银牌和50米自由泳第六名。
在游泳世界里,波波夫成为天才与意志的象征。2003年7月,31岁的波波夫出征巴塞罗那,参加世锦赛。在那里,他将与世界纪录保持者,荷兰选手霍根班德和澳大利亚的超级明星索普争夺100米自由泳金牌——游泳世界的三大巨星将联袂上演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决斗。巴塞罗那的观众特别喜爱波波夫,当“沙皇”出场时,全场观众欢声雷动。
在火爆的欢呼声中,火箭一般高速的波波夫,以48.42秒的成绩,第三次获得该项目的世锦赛冠军!霍根班德比他年轻7岁,索普更是比他小11岁。但不再年轻的波波夫,成绩却比霍根班德快0.26秒,比索普快0.35秒。比赛结束数秒钟之后,精疲力竭的波波夫才浮出水面,用尽最后的力气爬上游泳池——迎接他的,是巴塞罗那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和世界纪录保持者霍根班德充满敬意的亲吻。
波波夫是一个伟大的游泳运动员。尽管他不曾像施皮茨或比昂迪那样,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大把的金牌,但他为金牌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高于施皮茨和比昂迪:苏联的解体给他的运动生涯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动荡;他的遇刺,足以毁灭任何一个天才选手的前途。然而,坚强的波波夫战胜了命运的劫难,像巨人那样挺立在世界游泳运动的顶峰,成为年轻选手景仰的偶像。奥林匹克世界敬重波波夫——雅典奥运会组委会特别邀请“沙皇”参加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的2004年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并光荣地出任第二棒火炬接力手。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游泳池里,人们将再度看到“沙皇”矫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