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奥运会开幕之前,韩国的局势并不太平:大学生游行示威并与警方屡屡发生暴力冲突;汉城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这一切,给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汉城组委会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安措施,在各重要通道口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守卫;在奥运会各比赛场馆门口、奥运村门口、新闻中心门口,人们必须接受严格的检查。为防恐怖分子带入爆炸物,士兵们还使用反光镜检查每辆车的底盘。检查完毕之后,士兵们总是深深鞠躬,以感谢合作。少数会几句英语的士兵,还用英语道一声“早安”或“再见”。
1988年9月18日,汉城射击场枪响牌落——随着苏联气步枪选手契洛娃摘走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汉城奥运大战打响了。以契洛娃夺标为开端,汉城卷起了不可阻挡的“东欧狂飙”,东欧选手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项比赛的领奖台上。东欧各国首先夺走了9个男子射击项中的7枚金牌,4个女子射击项目中的3枚金牌;尔后又席卷了7个男子自行车项目中的6枚金牌,2个女子自行车项目中的1枚金牌;20个摔跤项目中的12枚金牌,11个皮划艇项目中的8枚金牌和10个举重项目中的9枚金牌。东欧选手丢掉的惟一一块举重金牌,是被移居土耳其的原保加利亚选手苏莱玛诺古夺走的。也就是说,举重金牌事实上全部落入了东欧人的口袋!
阔别奥运会已有多年的东欧选手,以饿虎扑食之势直扑汉城奥运会的奖牌。他们的攻势逼得美国及西欧选手节节败退。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赛艇、女子游泳等项目,几乎就是东欧选手的一统天下。他们总共夺走了汉城奥运会全部241枚金牌中的118枚,比例高达金牌总数的48,9%;夺走了全部739枚奖牌中的342枚,比例高达奖牌总数的46%。汉城的“东欧狂飙”,刮得各国观众目瞪口呆。
最有代表性的大约是体操:苏联包办了男子8个项目中的7枚金牌(其中双杠与东德并列)。苏联的阿尔捷莫夫、柳金和比洛泽尔采夫,包办了男子个人全能的前三名。除中国选手楼云获跳马冠军、自由体操第三名和韩国选手朴云宏获跳马第三名以外,全部体操奖牌归了东欧选手。女子体操则更是东欧的天下:除由原罗马尼亚国家队总教练贝拉·卡罗里训练的美国选手迈尔斯夺得平衡木第三名以外(与罗马尼亚选手塔拉克并列),所有奖牌清一色地归了东欧国家。与苏联在男子体操中占有绝对优势不同的是,女子体操是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对话。自罗马尼亚超级明星纳迪亚·科马内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向苏联女子体操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以来,女子体操一直由苏罗两国平分秋色。
苏联女子体操坚持传统的优美、雍容、典雅风格,以表现女性的魅力为主导方针;罗马尼亚体操则根据其运动员年龄小、身材矮、体重轻的特点,创造了惊险、新颖的独特风格,以难和险为主要特色。十多年来,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拼得难分难解,不见高下:1976年,科马内奇(罗)战胜内莉·金(苏)夺得个人全能冠军;1980年,达维多娃(苏)战胜科马内奇(罗)夺得个人全能冠军;1988年,舒舒诺娃(苏)战胜希利瓦斯(罗)夺得个人全能冠军。虽说这是小姑娘之间的较量,但其对抗的激烈和紧张程度绝不亚于男子汉之间的强硬对话。观众总是为双方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表演所倾倒,为比赛的白热化程度屏息静气,更为两名几乎同样完美的选手中只有一人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流泪。
分别在东京奥运会夺得3枚金牌、在墨西哥城奥运会夺得4枚金牌的捷克斯洛伐克超级女子体操明星卡斯拉芙斯卡,对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不同的风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女子体操应该是一项美感很强的体育运动。那些15岁左右的小姑娘虽然长得很漂亮,但她们还不是青年女性,不足以在体操运动中表现出女性美。”显然,卡斯拉芙斯卡赞成苏联女子体操的风格。
艺术体操长期以来一直是保加利亚人的天下。世界上最杰出的教练洛贝娃,以神奇的方式一批又一批地为保加利亚“制造”着艺术体操世界冠军:1981年,拉伦科娃在慕尼黑夺得世界冠军;1983年和1985年,古奥古依娃分别在斯特拉斯堡和瓦拉杜利德夺得世界冠军;1987年,帕诺娃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夺得世界冠军。冠军之母洛贝娃,把冠军的桂冠长期地留在了保加利亚。然而,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逐渐开始向保加利亚的绝对统治地位发起挑战:首先是在欧洲锦标赛上,尔后是在世界锦标赛上。到1988年时,苏联的挑战者洛巴茨已经具有了在奥运赛场上与保加利亚选手一决高低的实力。经过激烈的角逐,洛巴茨以尽善尽美的60分夺得全能冠军,使保加利亚明星杜娜芙斯卡只能以59.950分的成绩拱手称臣。
女子游泳更是东欧的一统天下。除美国17岁的中学生埃文斯获得3枚金牌以外,其余金牌全部归了东欧。
男子游泳虽然进入了群雄四起的战国时代,但游泳大国美国依然占有明显优势。为在非正式团体总分上拼过东德,美国人对新一代的超级泳星比昂迪寄予空前的厚望,盼望他能重复马克·施皮茨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的奇迹,捧回7枚金牌。面对美国媒体的疯狂炒作,头脑清醒的比昂迪一再表示:自己不像马克·施皮茨当年那样具有绝对的优势和获胜的把握,不可能夺得7枚金牌。比昂迪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他最后在汉城共夺得5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
与大放光彩的比昂迪相比,苏联的传奇人物萨尔尼科夫毫不逊色。这位受教于妻子的长距离超级泳星,在汉城奥运会上始终是媒体瞩目的中心人物之一。12年前在蒙特利尔,16岁的天才少年萨尔尼科夫获得1500米自由泳第5名;8年前在莫斯科,他以14分58秒27的成绩突破了15分大关,夺1500米自由泳金牌及400米、4×200米自由泳金牌;4年前的抵制,使他未能到洛杉矶去大显身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增加,他的成绩在明显下降,且屡屡败给后起之秀。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不止一次地动摇过,想到退役。但两个念头使他又重新鼓起勇气:他要向自己的妻子兼教练证明自己的生活勇气;他想在汉城的强中强竞争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号长距离游泳选手。
妻子以爱心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帮助他走出了低谷,重新达到巅峰状态,使他在汉城再次夺得1500米自由泳冠军,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对两次大规模抵制耿耿于怀的萨尔尼科夫,在获胜之后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我们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同样也没给世人留下好印象。古希腊时,奥运会期间是不打仗的。我反对在今天这个时代把奥运会作为政治工具!”
此外,在女子排球、男子篮球、水球、足球、男子手球等大球项目中,东欧国家也都称雄夺冠。汉城大赛,首先是东欧国家之间的大赛。他们用事实证明:东欧7国的雄厚实力,足以在奥林匹克世界筑起半壁河山。
东欧狂飙给中国的奥运军团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了由300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到汉城。他们参加了除曲棍球、马术两个项目以外的21个大项的比赛。四年前,中国在洛杉矶获得15枚金牌,辉煌的战绩令世界瞩目。然而,洛杉矶奥运会毕竟只是半个世界的角逐,东欧国家的抵制,使洛杉矶的金牌含金量不足。
在汉城,中国遭到了东欧选手的强力阻击,仅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高敏和许艳梅,男子体操运动员楼云和乒乓球运动员陈静、陈龙灿/韦晴光夺得金牌;此外,中国选手夺得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与1984年奥运会相比,中国的奖牌总数大大下降,在非正式奖牌榜上的排名从1984年的第四位跌到了1988年的第11位。
这是中国首次与全球体坛精英在奥运大赛中进行的全面较量。汉城受挫,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世界体育强国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中国将埋头苦练,调整策略,等待着四年后在巴塞罗那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