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奥运会
时间: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
参赛代表团:140个
参赛人数:6829人(含女运动员1566人)
人数最多的代表团:美国(622人)
观众总数:近600万人
新增设项目:女子马拉松、女子400米栏、女子自行车、女子运动手枪、女子小口径步枪
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卡尔·刘易斯(田径,美国)
基拉宁勋爵退位之后,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萨马兰奇时代。1981年,这位前西班牙驻苏联大使,一反其前任待在自己国家遥控奥林匹克运动的惯例,迁居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成为奥运历史上的第一个全职主席,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奥林匹克事业。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头三年中,萨马兰奇出访了100多个国家。他以洛桑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风暴,以激起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更大关注。
上任的第二年,萨马兰奇在西德的巴登—巴登召开了第十一届奥林匹克大会,这是国际奥委会在二战之后第二次召开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与仅允许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的全会不同,奥林匹克代表大会是包括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际体育联合会代表、各国奥委会代表、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奥运东道主和申奥城市代表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聚会。在这样的盛大聚会上,国际奥委会可直接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和意见。
家长作风严重的布伦戴奇,不喜欢奥林匹克大会。在长达20年的主席任期内(1952—1972),他从未召开过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直到基拉宁勋爵1972年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奥林匹克大会的传统才得到恢复。1973年,基拉宁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并确定了每8年召开一次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原则。
为了表彰基拉宁对奥林匹克运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萨马兰奇在巴登—巴登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向担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的基拉宁勋爵颁发了奥林匹克金质勋章,从而使基拉宁成为第一个在有生之年荣获奥林匹克金质勋章的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在巴登—巴登,萨马兰奇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国际奥委会果断地制定了其委员72岁(注:后又延长到75岁)退休的制度,唯有1965年以前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例外。这一举措将委员的平均年龄降到了57岁,从而大大地改变了国际奥委会这个“老年俱乐部”的形象。
随着拥有10亿人口的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国奥委会派何振梁为代表,参加了巴登—巴登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在那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第一次在奥林匹克会议上直接交流和对话,其场面令为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做出重大贡献的基拉宁勋爵感到欣慰。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另外,还有两名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第一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们分别是30岁的芬兰前田径选手皮尔乔·哈格曼,和近60岁的委内瑞拉前女子网球明星弗洛尔·伊莎万·丰塞卡——前者曾参加过蒙特利尔奥运会和莫斯科奥运会女子400米比赛,并在蒙特利尔获400米第四名;后者是委内瑞拉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同时还多次获得马术比赛中的盛装舞步全国冠军。她们获得了历来被视作“男人的勋章”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荣誉。与会的基拉宁勋爵满意地看到他的继任者萨马兰奇完成了他本人在任时一再倡导但未能实现的愿望。
巴登—巴登会议的核心争论焦点之一,是对奥林匹克宪章第26条关于禁止职业选手参赛条文的修改。对选手职业或业余身份的认定,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毫无疑问,这一条款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早期曾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随着体育科学对运动训练水平的促进和挑战,这一条款非但不再起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对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束缚。
第五届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因在奥运会之前参加过一次小型棒球比赛,收取了少量金钱,而在1913年被取消了奥运会冠军的资格,金牌被没收;1932年,芬兰“长跑之神”努尔米也因类似原因被终生禁止参加奥运会。这些著名的棘手案例困扰着奥林匹克世界。基拉宁勋爵在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和主席期间,曾为修改业余条款作了很大的努力,为运动员提供了一定的回旋空间。然而,一些国际体育联合会对此依然不满足,他们要求彻底取消奥林匹克宪章第26条对选手业余身份的规定。
莫斯科奥运会前夕,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威利·道默,倡议对奥林匹克宪章第26条作重大修改。他认为: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所发生的巨变,要保持足够的时间、数量和强度进行运动训练,以达到参加奥运会所要求的竞技水平,光靠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已经不再现实。美国由社会资助的高校选手及东欧由国家资助的全职选手,与真正的职业运动员之间已经不再有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取消禁止职业选手参加奥运会的规定,是给所有运动员提供同等的公平竞争机会。
威利·道默的倡议,在奥林匹克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他的倡议,东欧国家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东德及苏联奥委会主席一致认为:对奥林匹克宪章第26条作重大修改,将直接导致奥运会职业化。而西欧一些国家的奥委会则对修改第26条表示支持。第一次出席奥林匹克大会的运动员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英国中长跑超级明星塞巴斯蒂安·科和西德男子花剑明星托马斯·巴赫,作为运动员代表大力支持修改宪章第26条。经过多轮激烈的辩论,大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对奥林匹克宪章第26条进行重大修改。从此,奥运会大门向职业选手逐步敞开。在1988年职业网球选手获准参加奥运会之后,美国的“梦之队”职业篮球选手在1992年也得以跻身奥运赛场。
参加巴登—巴登奥林匹克大会的30名运动员,如苏联体操皇帝季佳京、东德双人雪橇奥运冠军之一的格尔梅斯豪森、西德高山滑雪冠军埃普勒、英国中长跑冠军塞巴斯蒂安·科,不但给大会带来一股新风,而且还在会议期间每天坚持3至4小时的训练,以准备即将来临的世界锦标赛。这些明星十分珍惜在奥林匹克世界参政议政的机会。受过良好教育的塞巴斯蒂安·科,一改往日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形象,西装革履地登上讲坛,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给这位当天年满25周岁的奥运选手送上了精美的生日蛋糕。
巴登—巴登会议揭开了萨马兰奇时代的序幕,它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就在那里,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国际奥委会秘书长莫尼克·贝利乌女士之间的理念分歧,演化成了公开的矛盾。莫尼克·贝利乌女士,在业界被尊称为“奥林匹克女士”。她在战后成功地辅佐了布伦戴奇和基拉宁两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对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在国际奥委会主席从自己国家遥控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长期坐镇洛桑总部的秘书长贝利乌事实上就是国际奥委会的掌门人。基拉宁勋爵曾经这样形容贝利乌女士:“当今世界上,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但面对变化的世界和演化中的奥林匹克运动格局,观念保守的贝利乌女士无法接受时代的挑战,难以应对新的局面。不同的理念,使她与移居洛桑的新任主席萨马兰奇冲突不断。在巴登—巴登会议上,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认识上的差异演变成了公开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