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3日,一个晴朗美好的夏夜。持续了16天的莫斯科奥运会将在中央列宁体育场举行闭幕式。随着克里姆林宫大钟敲响,由700人组成的大型交响乐团高奏著名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本届东道主苏联的国旗升起之后,历尽艰难险阻被送到莫斯科的洛杉矶市旗也在中央列宁体育场冉冉升起。
即将卸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勋爵踏上讲坛,以杜鹃啼血之情发表了下述讲话:“在破坏来临之前,我请求全世界的运动员们以和平的名义团结起来——让奥林匹克运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随后,他庄严宣布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在奥运会会歌的乐曲声中,奥运圣火缓缓熄灭,奥运会旗徐徐降下。五响礼炮声中,合唱队高唱专为本届奥运会闭幕式谱写的告别曲《再见,莫斯科》。此时,列宁体育场电子显示屏幕上出现了吉祥物小熊米莎的身影——可爱的小米莎向人们挥手告别之际,它的左眼里流出了泪水:它恋恋不舍地向全世界的运动员告别,更恋恋不舍地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勋爵告别。面对此情此景,百感交集的基拉宁勋爵差一点就跟小米莎一起潸然泪下,一种无尽的孤独感包围住了基拉宁。
基拉宁勋爵1914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1935年开始记者生涯。1952年,基拉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如同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一样,他赤诚地忠实于奥林匹克理想,将全身心献给了奥林匹克事业。与保守的理想主义者布伦戴奇相比,基拉宁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正在发生巨变的大千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新格局。他反对政治力量干涉奥林匹克事务;支持奥林匹克大会,倡导建立运动员委员会;倡导妇女也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外,他还支持冬季奥运会,倡导根据时代的变化修改关于业余运动员身份的规定。
从1972年到1980年,基拉宁仅担任了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但这正是奥林匹克运动高速发展和急剧扩张的历史阶段。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奥运会,他经历了比前任们更多的艰难,承担了更大的压力。蒙特利尔奥运会险象环生的组织筹备工作和莫斯科奥运会所受到的大规模抵制,使得基拉宁勋爵患上了冠状动脉硬化症。
在他的任期里,基拉宁勋爵实现了自己的一大愿望,那就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怀抱: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的方式通过了197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的决议,承认会址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另外,将会址在台北的奥委会更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使用新的旗帜和歌曲替代原来的旗帜和歌曲,使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同场竞技的机会。
在莫斯科告别了自己的奥林匹克生涯之后,基拉宁勋爵回到了故乡都柏林。他的继任者,将是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等待萨马兰奇的,将是时代对奥林匹克运动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