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这位开创印象派画风的西班牙伟大艺术家时至今日仍然大受人们推崇,世界各地收藏家对他的作品可谓趋之若鹜。但是,这样一位蜚声世界的大师,成名之前却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年轻的毕加索初到巴黎时,谁都不认识他。因为在巴黎靠画画为生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而大多数画店的老板只是附庸风雅地在大堂中摆些名家名作。毫无名气的毕加索跟其他年轻人一样四处碰壁,贫困潦倒。 如果作品再卖不出去,毕加索就只能离开巴黎打道回府了。毕加索决定孤注一掷,想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策划。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巴黎画廊的老板们简直快发疯了。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年轻人来画廊转悠,东看看,西瞧瞧,什么都不买。临走时,他们几乎问同样一个问道:“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无数次这样的询问,使得毕加索的名字犹如明星一样在巴黎的画商之间迅速传开。“谁是毕加索?有谁见过他的画吗?”人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四处打探着,这样无形之中就更加快了消息的传播速度,从而使毕加索在人们的心目中越发神秘起来。一个月后,毕加索终于带着他那些无人问津的画作出现了。 毕加索的出现犹如大旱逢甘霖。巴黎的画商们转眼间就将他的画抢购一空。从此,这个被巴黎主流画界一直拒之门外的艺术家一举成名。
原来,毕加索用15个银币雇佣了几个大学生,成功地将自己生涩的身份进行了掉转,从而扭转了自己贫困的局面,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 毕加索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用15个银币雇佣了几个大学生,让他们不停地在画商面前提起自己的名字及作品。这样一来,毕加索的名字就慢慢地在画商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形成抢购。这样做不但让毕加索的生活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得到了巴黎主流画界的认可,并由此一举成名。 毕加索推销自己及画作的策划跟曹雪芹笔下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采用的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策略,只不过毕加索策划的声是自己的“名声”而已。在当前信息密集、传播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势力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的人或企业尤其适用该策略。我们可以适当地做一下包装,然后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自己的声音或“名声”散播出去,在社会上造出一定的声势,尤其是在自己想进入的领域内密集轰炸,这样即便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时机成熟再将自己这块“玉”通过适当的方式抛在大家面前。 毕加索的成名策略尤其适合那些具有一定势力、渴望成功但又苦苦寻不到门路的人们。要想通过这种策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两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第一,要真正具备一定的能力。假如我们眼高手低,没有什么能耐,最终名声是传出去了,不过穿出去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笑柄。第二,对自己的能力要有充分的信心,但不能自负。信心会让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而自负只能令大家对自己的热情迅速下降,最终将自己的能力掩盖,贻笑大方。 老叟箴言 名声就是要让名字发出声音。 要想英雄有用武之地,就要为英雄造势。 造势就像蒸馒头一样,火要烧的旺,锅盖还要盖的严。 造势不是目的,是手段,为造势而造势就是哗众取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