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更容易患病,下面主要介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有关知识。
1.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南。
(1)老年人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
①孤独寂寞心理。老年人患病后担心别人远离自己,失去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陪伴,尤其是住院治疗时,环境的改变会使老年人不适应,内心常常感到孤独寂寞。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给予的是理解和尊重,把他们当作长辈看待,体谅他们的疾苦和感受,适当地安排一些病人互访,为他们提供相互交谈,交流感情的机会,同时鼓励亲友按时探访,使老年人产生安全感,在亲人和朋友温暖的关心和呵护下,保持开朗的心胸,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焦虑恐惧心理。老年人患病时,自制能力差,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经得起折腾,经治疗后能否好转,时有濒死感,又怕别人提及自己的疾病,因此往往故作谈笑自若,以掩饰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针对这些心理护理上应着重向病人讲解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对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患者,应详细耐心地讲解术中需配合的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并请家属做好疏导工作,以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使他们处于有利治疗的最佳状态。
③固执心理。老年人因脑老化,思考能力下降,不易接受环境的改变和新科技的发展,不想听命于他人,甚至毅然拒绝治疗和护理。这就要求在心理护理上应做到熟悉其个性,不勉强他们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发病机理,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④自尊心理。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经常会有失落感,希望得到他人重视,喜欢别人恭顺服从,医务人员亲切的感情交流会使他们感到被破格对待,得到同情和陪伴,甚至是了解赞扬和鼓励。针对有些老年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的特点,护理上除主动征求护理意见外,应尽量满足其各种要求,同时处处注意尊重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有礼貌,举止要文雅,试图让老人知道自己的疾病特点,了解有关这方面疾病防治的知识,学会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万不可表现出厌烦情绪,对其建议和唠叨应予以谅解。
⑤悲观心理。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往往会变得异常悲观。护理上应尽心尽力,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耐心的疏导和特殊的照顾,向病人仔细说明衰老程度的差异以及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可增加机体疾病的抵抗力等,并介绍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⑥依赖心理。老年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心理安抚和寄托,自然也会受到亲人的照顾,关心和帮助,事事依赖别人,不肯多活动,有时言行会变得幼稚或反常变态。为稳定心理,起初可允许老年患者适当地依赖他人,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参加轻微活动,在活动中找到乐趣,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⑦抗药心理。老年人长期患病,不断用药,对药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又是盲目的,常常会违背医嘱,特别相信或不相信某一种药物,拒服或随意服药。针对此类老年患者,应全面地对其讲解药理作用、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帮助他们产生正确对待药物的心理,提高药物疗效。为防止中断治疗,应详细叙述用药时间、剂量、方法及合理性。以得到病人的积极配合。
(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
①感知良好,稍有衰退者,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弥补,如戴眼镜、助听器等。
②记忆力良好,不要别人提醒能记住重要事情,能轻松记住一读而过的7位数字。
③逻辑思维健全,思考问题条理清楚。
④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和陈腐观念。
⑤情感反应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⑥意志坚强,乐观进取,办事有始有终,不浮夸、不轻易冲动,不常抑郁焦虑。
⑦态度和蔼可亲,能常乐,能制怒;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⑧关心国家大事,爱学好问,学习能力基本不衰,始终坚持学习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
⑨热爱生活,喜欢活动,有适当的业余爱好。
⑩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面对现实,顺应自然,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3)老年人心理自我调节。
①心明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展,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态,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②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记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③坚持运动,加强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应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项目,还要注意生活规律,去除不良烟、酒嗜好。
④结交知音,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2.老年人锻炼身体健康指南。
老年人锻炼身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老人,不妨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周参加锻炼至少3次,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以后可逐步增加锻炼次数以及每次锻炼时间,并且持之以恒。
②结伴而行。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最好不要独自锻炼以确保安全。
③运动适量。根据“运动后心率 年龄=170”这个公式,判断自己可承受的运动剧烈程度。短跑,长距离游泳,因消耗体能过多,一般老人不适宜。跳高,跳远,健身操等项目,极易引起骨质已疏松的老人发生骨折。
④注意天气。参加运动老年人大多反应较慢,坏天气可能引发种种事故,特别是高温,奇寒,刮大风,下雨,下雪等时。
⑤兴趣广泛。如长年参加某项锻炼,兴致往往可能大减,不妨多选择几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既增添锻炼兴趣,且对身体更有好处。
⑥注重预热。老人锻炼之前,务必做好准备活动,如弯腰屈膝,宽松肌肉,做深呼吸等。
⑦慎防损伤。有的老人以为锻炼运动量小,就“潇洒”地穿皮鞋锻炼,殊途同归不知老人脚病本来就多,锻炼时易受伤。
3.老年人起居方式健康指南。
(1)春季养生。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或阳光普照,和风送暖;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老年人因耐受性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应顺应骤变,重视保健。
①要注意防风。春季乍暖还寒,温差悬殊,“风性善行数变”,老年人切不可过早脱掉棉衣。否则,寒气会乘虚而入,导致伤风感冒,稍不注意,还会导致四肢沉重,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也易复发。因此,老年人应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和体质状况及时增减衣服。
②合理饮食。《千金要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老年人的饮食应讲求性味甘平、饭菜温热、容易消化、品种多样。多食鸡、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野菜、水果、干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糖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对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应注意吃点姜,以驱寒养胃;哮喘病患者应常吃些生姜、蜂蜜水,以润燥、止咳、镇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禁食辛辣、高盐食物,还应忌烟戒酒。
③起居有时。春光明媚、风和日暖之际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老年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保证6至8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应到室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根据体质状况和天气情况,还可结伴春游,不但能增添生活乐趣,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大脑神经的调节功能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抵抗和减弱“春困”等不适。
④加强锻炼。春天阳气升发,日丽气新,尤其是树林里、江河畔、湖水边的空气里,富含一种被医学家称之为“长寿素”的带负电荷的负氧离子,有镇静、镇痛、止咳、催眠、降压、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功效。老年人应走出家门,到这些地方散步、打拳、做操、垂钓等,以改善代谢循环、呼吸、睡眠状态,达到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医疗保健、强身壮体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五忌:一是忌睡眠过多。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够了。二是忌懒于活动。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可以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三是忌衣着不当。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四是忌生冷食品。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五是忌四处串门。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2)夏季养生。
夏季艳阳高照,阳光充足,地日蒸腾,酷日多雨,万物茂盛,开花结果。此时接阳气旺盛外浮、燥热,人体如能适应该季节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并进行正确的调养机体,可使机体阳气积蓄充足,从而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①晚睡早起。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较重,人体心火旺盛而肺气不足,本季节昼长夜短,应根据暑热程度晚睡早起,起床后可迎着初升的太阳外出散步,使体内之阳气充分宣泄于外。居室须清凉宜人,湿度适宜,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可借助电风扇,空调等手段,使居室经常保持在清凉、舒适的状态。当早晚室外气温凉爽时,应将门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由于暑热夏季最容易睡眠不足,可以以午休补充;午休不宜伏案而睡,更不宜睡在风口出,夜睡不宜过迟,忌用电风扇和空调直接吹向人体来降温,也不能在室外露宿;睡前要少吃或不吃冷饮,无论午休或夜睡均不能露着肚子睡觉。
②饮食清淡。夏季多气温高而闷热,出汗亦较多,人体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胃酸降低,致使消化功能减弱,食欲欠佳;因此,炎热的夏季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少食油腻辛辣之物。清淡的饮食能清热,祛暑、敛汗、补液,还可增进食欲。但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太过则伤脾胃。在夏季,常食绿豆粥,可起解热毒,止烦渴的作用;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西瓜之类及豆制品,瘦肉、鱼和蛋等,既能保证营养,保持钾纳平衡,又能保持身体对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需要,还能预防中暑;菊花茶、酸梅汤、绿豆汁、莲子粥及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开胃;茶叶粥、薄荷百合粥、菊花粥等适用于夏季风热感冒者;一些营养丰富,新鲜味美的凉拌菜,再加些蒜泥、姜末、食醋及辛辣调味品,既可增强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发生。另外,要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尽量多喝水,但不要喝含有咖啡因,酒精和太甜的饮料。
③静心安神。盛夏酷暑,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良好的睡眠时间较其他季节又相对较少,致使体内消耗的能量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极易造成心神不安,困倦烦躁;此时尤其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做到静心、气爽、神定,乐观愉快。加强对心脏的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因暑热而烦躁不安,肝火大动而致神伤身损。另外,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家里应备些防暑药物和饮料,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凉茶、西瓜等;居住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并保持房间清凉干爽;在天气过于炎热或房间密闭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运动;衣着应轻便,宽松。
④适当运动。炎热的夏季老年人多元气不足,机体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疾病,因此,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对高温湿热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运动必须适量,且不能突然猛增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秋季养生。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此,为了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老年人应注意秋季养生。
①调节饮食。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另外,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易犯津伤秋燥症,因此,在食物选择上应以甘平润燥、养肺生津之品为主。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适当加些滋补中药煮粥、泡酒饮用,如杞子粥、黄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对扶正防病有积极作用。
②调养精神。秋令肃杀,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研究发现:不良的心理刺激,会抑制人体免疫防御功能,易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许多疾病丛生,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③注意起居。“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温差变化较大,气温偏低,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④重点防范。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点防范,结合自己体质情况,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4)冬季养生。
①避寒防病。冬季来临,天气寒冷,老年人在注意保暖的同时,更要注意预防疾病。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部分血管温度下降,血管收缩,缺氧,缺血等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冬季为了室内保温,居室门窗多紧闭,空气流通性差,人员又相对较集中,这样就极其容易多种传染病,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均较差,就更容易染病;因此,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老年人冬季应早睡晚起,晨时间可以正常的日出时间为参考标准。早晨起床后,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迎着阳光活动筋骨,但是,要忌一大早在寒冷风雪中久练。锻炼项目应选择活动量较大的项目,如跑步、快速行走等。运动过程中要避免严寒的侵袭,不要使皮肤大量出汗,以出微汗最宜。或者可将晨练改在上午或下午进行。宜在家中或阳台上做操、打拳、原地跑步等。为增强机体御寒和抗病能力,可进行御寒锻炼。御寒锻炼应从深秋即开始,若能进行冷水浴则更好,如冷水洗面、冷水擦身、冷水浴足、参加冬泳等。
②适时进补。从冬至开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如果老年人能够抓住该时节恰当进补,对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养虚弱病症等是极为有利的。老年人多为肝肾阴虚,冬季是温补肾阳的最佳季节,因此在冬季进行补肾助阳,可使肝筋得到滋养,心阳得以充足,肺气得以滋润。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二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一般情况下药补往往不如食补的效果好;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老年人如何进行冬季食补。偏于阳虚的老年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狗肉为主。羊肉、狗肉性温热,有温补强壮的作用;鸡肉偏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能。偏于阴血不足的老年人,食补应以鹅肉、鸭肉为主。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常食鹅肉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还有控制病情发展和补充营养的作用。而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除虚弱以及消肿、止咳化痰的作用。鸭肉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鸭肉和竹笋炖食,可以治疗老年人痔疮。整鸭一只同当归30克炖服,还有益气补直,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治疗老年性贫血及便秘有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鳖、龟、藕、木耳等也都是阴虚老年人冬季进补的有益食品。
③早睡晚起。冬天的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的现象,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一切生物的代谢都相对缓慢,它们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蓬勃生机。人体在冬季也必须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潜心闭藏,敛阳护阴,避寒就温,使机体的阴阳保持相对的平衡。老年人在冬季应早睡晚起,冬季早睡可养人体之阳气。睡前可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以祛除人体的寒气,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晚起则可养人体的阴气。晚起亦非懒床不起,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早晨应在太阳升起即起床,这样可避严寒,以求得温暖,使人体的阳气充沛。冬季起床后可因地制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