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觐见,基本上算是成功进言了。贾迪回到王府,看见杨晔正陪着赵煦和赵清在小园子里玩耍,大笑着说,“想不到郡王和郡主也在。正好,我今天在街上买了些糕点。”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手上的竹篮。杨晔马上跑了过来,“先生回来了。郡王正等着您呢”一边说着,一边就“主动”的接过竹篮,先送到了赵煦和赵清的手上。
贾迪因为得了一千两封赏,又得到了批准可以在民间上演那些喜剧(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回来时,在街上就买了些点心什么带给小晔。这些东西类似后世的名牌,色、声、香俱全,价钱也不菲,但在赵煦和赵清眼里却是平常得很。两人只是随便选了一块,浅尝即止。
“不知郡王,找在下何事?”贾迪听见杨晔这么一说,在一旁好奇的问道。这段时间,赵煦常常拉着赵清到淡月轩来玩,要么和自己聊聊王安石什么的,偶尔也涉及到新法,但也也都是很随意的,都是比较空泛的,更多的倒是和杨晔“搞”在一起,在这小园子里玩耍。虽然,现在四人都比较熟悉了,没有什么外人,也不怎么讲究礼节。但贾迪却只是给赵煦介绍(请注意是介绍)一些很基本的大道理,或一些后世的先进理念(或者类似于很时髦的一词,叫“普世价值”),极少涉及到具体的东西,因为贾迪总觉得自己虽然来自于后世,多了一些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进步,但一来宋朝的很多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是很清楚,二来,赵煦还小,不一定接受得了,三来,就是自己可以在某些方面对赵煦有所启发或影响,但绝不能毫无顾忌的去干扰甚至控制其文化思想,其实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不要那种所谓的“精英”的傲慢,或者文化上的“侵略”。赵煦每次来,也不是很正式的专门请教,只不过是在闲聊或玩耍中偶尔会因为贾迪的一些话语而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贾迪再做一番解释。这次,杨晔说赵煦等着自己,那就是有什么正事了?贾迪心中有点疑惑。
赵煦在一旁笑着说,“本王这段时间,老听杨晔提起那个黄州的学堂。听杨晔说,子虚的那个学堂,别出心裁,不但有教白话文的,还有教戏剧的,还有教杂学的。这还不说,还有什么社团啊,什么告示栏啊,非常之好玩。子虚怎么不在汴京也办一个呢?这样,本王有空也可以去玩玩。”
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贾迪考虑了一下,说道,“我虽然想办,但是初至汴京,人生地不熟,加之汴京物价又很高,所以一直没能够付诸于行。”
“哦,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听说父皇对子虚颇为赏识,这办学堂又是义举,子虚何不下次觐见时向父皇请旨?”赵煦“不解”的问。
我今天刚才还是在做这件事呢?可惜,看样子,暂时会搁置一段时间。。。。贾迪看了看眼前的一副理所当然样儿的赵煦,大概他觉得这个就像是他自己找他的皇帝爸爸要个棒棒糖那么简单!不过,全国范围内不行,先通过这赵煦暂时办一个,应该可以吧?
想到这里,贾迪来了劲头,对着赵煦笑道,“我去请旨,总没有郡王的面子大吧?”
“本王去?”赵煦有点犹豫,自己提议贾迪去请旨,无非是要点银子,随便博得父皇的好感。而自己作为郡王,而且是有希望继承帝位的郡王,亲自出面搞这个合不合适?“子虚要是嫌麻烦,本王资助点银两便是.”
贾迪在旁边一看,哪能不明白赵煦的心思,解释道,“办学堂,主要就是个经费问题。郡王能这么说,真是心忧黎民,乐善好施。其实,我建议郡王去请旨是另有用意。”
“哦,子虚说来听听。”赵煦虽然还小,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这里面有利有弊还是知道的。
“郡王向圣上请旨着在下在汴京创办一所义学院,专门招收一些贫苦的孩子,钱物什么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可以向圣上、向世人表明郡王的仁善之心。而且,若是如此,郡王也可以担任义学院的院长,以后时常可以到义学院来玩,也不必担心外人的非议。”贾迪一边慢慢说着,一边不由想起了金庸小说里面小康熙为了对付鳌拜,找人来陪自己练摔跤的事情。。。。。。
贾迪这一番话,说得赵煦很是心动。开头的那一句“郡王向圣上请旨着在下在汴京创办一所义学院”是巧妙的暗示自己只是动动嘴而已,并不会真的涉身其中;那个什么院长,赵旭也是知道玄虚的,就是挂个名,表示自己对办义学很“重视”很“关心”,类似于名誉院长,既有“名头”又免去了非议。。。。。。想了一会儿,赵煦就笑着满口答应下来。
送走赵煦和赵清之后,贾迪想了想,回到房中给白话堂的蔡、陆、孙三人,黄州裴太守,还有苏东坡分别写了一封信,然后找到已经回府的何方,取出那刚刚所得的一千两中的八百和书信,拜托其通过安全渠道送到黄州,当然那八百两是给白话堂的。
和何方的谈话中,贾迪这才知道那高瑞纯已经回京了。自己因为高瑞纯才蒙宋神宗征召,这在常人眼里算是有恩于己,如今到了汴京若不去拜见一下,有点说不过去,况且自己为着那些喜剧的推广,也需要这无官一身轻,三教九流都门槛精的高瑞纯帮忙。所以,贾迪吃过午饭之后,“狠心”上街备了些许礼品,往高府奔去。
本来,贾迪是准备拜托何方帮自己买一匹骏马的。穿越到了古代,没有自己的骏马,贾迪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但何方怎么肯,知道贾迪喜欢骑马,就当即命人选了一匹白马,作为贾迪的专骑。这匹白马是一匹老马,跑得不快,但能认识回府的路。贾迪一见到就很喜欢,又知道,要是自己住在王府,又自己买马,有点“丢”王府的脸,就“却之不恭”了。
已经掌握了一些骑马的基本技能的贾迪,骑着白马,缓缓穿越在汴京这繁华都市的大街上,只感觉如坐云端。这次进言,虽然宋神宗赵琐没有当面拍板,但看情况是颇为心动,至少也会采纳一二;如今,自己在汴京又要创办学堂,编戏剧,掀起轰轰烈烈的文艺运动。贾迪此刻颇有点“春风得意马蹄轻”。
那些蔡京啊,蔡确啊,章惇啊,还有司马光什么的,等等。自己与他们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了说还可以互补,况且自己也无意于仕途,也无意在宋代“大动干戈”,只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小心周旋,应该相安无事吧?
有了这样的心境,贾迪不由想到很早就读过的那首《错误》,也非常喜欢郑愁予这首朦胧诗,晃晃悠悠的就在在宋朝白马上开口低声背诵起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由于驭马技术不好,汴京街道拥挤,贾迪好一阵子在才来到高府。贾迪此时还没有自己的名帖,只是向门口的仆人报上了姓名,说明了来意。那仆人将贾迪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方才慢腾腾的朝里通报去。不一会儿,又飞快的跑了出来,恭请,将贾迪引至书房。
贾迪与高瑞纯见面之后,首先“感谢”了一番,又一阵攀谈,便提到了今日进宫献喜剧之事。高瑞纯一阵“赞许”之后,叹道,“可惜瑞纯不能一睹而快啊!”
贾迪道“这有何难?只是今日,那些个剧员刚刚进宫表演,累了大半天,我让他们拿了圣上的封赏,自去玩耍去了,子明若是要看,改日小弟定率人前来。”
高瑞纯急忙说,“子虚不可鲁莽,这可是献给圣上的,瑞纯是万万不敢!”
“呵呵,在下已经征得圣上旨意,要将此等戏剧与民同乐。”贾迪笑道,一边心中暗想,那王爷和蔡京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抢在赵琐前面看的呢。
“哦,是么?”高瑞纯又是惊讶又是高兴,“那次瑞纯将《西厢记》带到京都以后,全城轰动,瑞纯为子虚高兴之余却又暗自遗憾,这京都的那些个《西厢记》戏迷们怕是极难再见到子虚的好戏了。还是圣上英明,与民同乐,真是天恩浩荡啊!”
贾迪趁机将自己的来意说明,托请高瑞纯出面,联系几家戏团,把自己这几部戏剧编排上演。并大致的讲了一下自己的设想,所得费用与戏团三七开,然后再与高瑞纯平分。高瑞纯知道贾迪所得经费皆要用来支撑学堂,哪里肯要这些“小钱”,坚辞不受,只是命人去请京都几个经营戏团的大老板前来商议。
贾迪心中颇为感动,暗暗想着要如何从其他方面补偿一下。待高瑞纯对下人吩咐完之后。贾迪便对高瑞纯说道,“子明高风亮节,令在下佩服不已。在下将这些戏剧流传出来,虽不是圣上下旨,但也是知道和允许了的,可见天恩浩荡。正因为如此,在下刚才想了一下,此事操办起来更须慎重,不能出了纰漏。我等,是不是成立一个戏剧社,将那些经营戏团的老板们吸收进来作为社员,由子明担任社长。一来,便于协调沟通;二来也便于管理,出了什么意外,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涉及到皇帝,高瑞纯听贾迪这个提议,觉得也有几分道理,自己和方方面面又比较熟悉,又喜欢搞这些东西,是以不由连连点头。
贾迪看在眼里,又才说道,“而且,在下有一个设想。圣上心系万民,与民同乐;我等作为臣民的怎能坦然受之?是以,是不是成立这个戏剧社之后,应当令所有排演这些戏剧的戏团,在每次演出的时候都必须声明此点,赞颂天恩。还有,如今外敌环伺,演出所得的费用,是不是拿出一成来,按月交到子明这里,然后再由子明献于朝廷有司,充作军资?”
高瑞纯到贾迪这里,才彻底明白贾迪为什么要提议办什么戏剧社,心里既震动又感动。震动的是,这贾迪居然能想到这些,其媚上之术,晋身之术可谓非同一般;感动的的,贾迪却不独贪,请自己来做这个光鲜的社长。虽说自己是外戚,不能实质性的从政,但这样做,无疑是极讨皇上和高太后的欢心的,自然也就有许许多多看不到的好处。高瑞纯,这既震动又感动令其开始逐渐在政治上看重和支持贾迪了。高瑞纯推辞了一番,贾迪急忙恳请,一脸认真和恳切。高瑞纯这才正式答应了下来。
贾迪却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说实话,自己并不想当官从政,但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宋代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又离不开官府、离不开政治。认真的讲,自己也希望宋朝强大起来,也希望自己做的这些事情能够有助于这个时代,这些事也注定会和政治什么的纠缠在一起。是以只能接触。但怎么接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自己不是文武全才,也不能也不愿自己搞一些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自有其内在的发展模式和轨迹,自有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自己不需要也不愿去当什么“领袖”什么“舵手”,自己所想做所要做的只是去保护这种模式和轨迹,去维护此根本动力,去稍稍加大其释放速度和程度。所以,自己只想做个这样的幕后推手,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略带阴暗和胆怯的自我保护心理。。。。。。
贾迪心里这样想着,同时嘴上和高瑞纯谈论这个戏剧社的一些细节。忽然,下人进来通报,说几位老板已经请到。
高瑞纯当即命其将这些老板请到书房。待他们一一坐下,高瑞纯首先将贾迪介绍了一番,之后便提到了新戏剧的排演。那些老板听说贾迪就是那个《西厢记》的作者,都大感兴趣,纷纷向贾迪索要剧本。看过之后,都连声叫好。有的当场就要买下其中的“版权”,想拔得头筹。其他人随即也是纷纷询价。
贾迪一阵暗笑,能不好么,这可是我和蔡京的“集体智慧结晶”,真正是贯通古今之作!见此情况,便朝高瑞纯使了个眼色。高瑞纯会意,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之后,先不谈价钱什么的,首先将这些剧本的来历,方才贾迪与自己的商议,一一向各位老板说明。
这些老板听后,都点头赞同,也不问别的,直接问,加入这个戏剧社每年要缴纳多少钱?这可是贾迪和高瑞纯没想到的。其实,高瑞纯一把这些剧本的来历一说,又说要彰显圣上仁德,那些老板都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不顺从,估计饭碗性命都成问题,哪有敢不愿的?加上贾迪这个招牌人物在一旁再三表示,此戏剧社之目的除了要彰显圣上仁德和奉献一定所得经费给朝廷之外,并无其他意思,更不会搞什么干涉,甚至兼并,是以都也还愿意加入戏剧社,排演这些看来稳赚大钱的戏剧。只不过这些老板,久在商场,什么事情没碰到,都以为这戏剧社必定要借着入社的名头要钱。是以,那些老板见平日里时常交往的高老爷这么一说,也不客套,就直接问了这个问题。
高瑞纯心中一动,正要开口替贾迪弄点经费,却看见贾迪朝自己摇头,便笑着说“这件事,全赖贾公子一力促成。这些问题,还需贾公子拿主意。”那些老板顿时把眼光齐刷刷的对准了贾迪,眼光中充满了“亲切、敬仰”。
贾迪,站起来,对着这些人拱手说道,“此事实乃圣上英明。在下怎敢贪功,又怎敢借机横生枝节,中饱私囊?诸位经营戏团也不容易。除了演出所得的一些分成之外,在下和子明绝不收取任何费用,就是那资助军资的钱也只是经手而已。在下,只希望诸位能够体察天恩,好好的排演,好好的宣扬、报答圣上的一番仁德和期许。”那些老板听得贾迪说不收取入社费用,又听到后面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用语,都站了起来,齐声唱诺,感谢天恩,感谢高老爷,高些贾公子。。。。。
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那些老板都是识货之人,看了剧本,都料定会红火,又加上皇帝与民同乐的噱头和《西厢记》作者贾迪的招牌,知道一定稳赚,对贾迪和高瑞纯提出的要求略一思索便纷纷表示同意。
这些要求大体而言有以下
一、每场演出,其场地上必须挂旗,标明此戏乃宋神宗所赐,彰显其“与民同乐,教化万民”的仁德
二、每场演出,开演之前,必须由当红主角上台宣讲一段标准的文稿(由贾迪随后提供),当然其内容无非是些肉麻的歌功颂德
三、每月演出所得的一成交与高瑞纯,由高瑞纯汇总,再交至朝廷
四、余下的所得二八分账
当贾迪看到一张张契约出现在那大大的书桌上时,不由又想到了临近中午时赵煦答应请旨办义学的事情,心中暗暗说道:好戏出台,开始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