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一位我们大家都很尊敬的领导同志,在上海同文艺界谈话时,对文艺创作者表示的意见,应该引起我们从事创作的同志的足够重视。
他说,文艺要反映我们的民族精神,要反映我们的时代,为团结人民、振兴中华、改革作贡献。
他在列举了我国在解放后的许多重大成就和伟大工程后,不无遗憾地说,那些发明家、制造家、建设者都名不见经传。他说,今后重大建设项目都应该请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去,把那里的英雄业绩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充分地反映出来,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
他说,我们的电影、电视应该塑造中华民族的形象,要把它传到国外去。
他还说,商业片、娱乐片也可以拍一点,但总要有巨片。中国没有巨片不行。
这些意见都十分中肯,我想,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同志是会赞同他的这些意见的吧。
我们的文学创作,题材是广阔的;艺术方法、艺术风格是多样的;写什么,怎样写,作家艺术家是自由的。
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从事独立的思考和创作,作家艺术家自然会依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各种不同的选择。事实上,当前的创作界,几乎人人都在从各种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着各自不同的选择,以便以谁也不曾见证过的新作品,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代文苑影坛上,争得一立足之地,并进而希望在评论界和读者观众中引起轰鸣。
反映我们的民族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真实而光辉的形象,自然也应该在创作界的视野之内。就作家艺术家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艺术创造和各不相同的很高的成就;但就文艺界整体而言,它的最主要的历史成就,则应该是正确地反映它的时代生活,反映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达出它的民族的时代的呼声,表现它的民族在各种境遇中的顽强搏斗,描绘它的人民的英雄业绩和精神面貌,塑造它的民族形象。文艺创作不论怎样发展,也不论兴起什么新潮流,这个任务都是不能回避的,回避了它,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就会是个空白。对我们文艺创作界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长期的难度很大的任务。像老舍先生的《茶馆》《四世同堂》那样的充分显示着中华民族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的巨著,还是太少了。
反映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形象,题材是多样的,道路也是广阔的。我以为,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充分表现我国各族人民,在各条战线上,长期地、顽强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革新,善于学习,排除万难,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真实深刻地反映各式各样典型的社会主义创业者的意志和命运,生活和奋斗的历程,为他们塑像,则是我们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
这样的形象,应该是有助于提高和加强我们的人民――特别是亿万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他们的心灵,拓展他们的胸怀,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坚强性格,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
真实深刻地塑造我们的民族形象,是会有助于我们向全世界开放,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们的了解,促进我们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的。对西方世界来说,中国,是一个辽阔、古老而神秘的国家。人们猜不透这里的人民在怎样生活,怎样思想,怎样互相往来,怎样表达感情。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殖民主义者的长期宣传,在某些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只不过是拖着一根辫子,缠一双小脚,痴痴呆呆,愚昧落后,从早到晚躺在床上吸鸦片烟的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劣等民族和东亚病夫而已。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竟把“中国人”作为骂人的话,或作为邪恶事物的代名词。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自然不同于那时的中国,随着我国革命建设的成就,随着同各国人民不断扩大的交往,在西方以至在全世界,中国人的形象,中华民族的形象,正在被不断地了解和认识,逐渐得到改善。然而,由于长期的民族偏见,加上我们自身的某些弱点,要使世界各国人民真正了解我们,在他们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中华民族的真实形象,哪怕是比较接近真实的形象,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种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这种了解,要真正交朋友,即便是某种有益的事或事务性的双边交往都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促进互相了解的道路是很多的,最主要的莫过于直接交往,而文学、电影、戏剧、电视中的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形象,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也是促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阿信》等电影、电视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苏联、日本这些民族,起了巨大的作用。我深信《茶馆》《四世同堂》这样的戏剧、电视作品,对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同样会起巨大的作用。
这一类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当前文艺思潮日新月异的文坛、影坛上,似乎是缺乏竞争力的,因而是许许多多作家和编导不愿染指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它的难度太大罢了。这一类作品,现在并不是没有,只是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因而引不起读者和观众的兴趣罢了。其实,也不止这一类作品,就连一些专写蹩脚、乏味的爱情生活的影视作品,也日益抓不住读者和观众的兴趣。于是,有些作者便大胆地向性爱的深层次突进,以便重新唤起早厌倦了的读者和观众的热情。
电影艺术要成功地反映我们的民族精神,反映我们人民的英雄业绩和精神面貌,塑造我们的民族形象,我认为,最起码的一条是创作态度上的严肃认真精神。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最要命的弱点就是艺术上不认真,作家不认真,编剧不认真,演员不认真,导演不认真,或者道具不认真。有时,一个镜头也许拍了许多次,但你仔细去看,仍然可以看出其不够认真来。拍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电影,跑来跑去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小汽车;子弟兵留着长发、大鬓角;至于说到“做戏”,那就更难令人百看不厌了。演员常常不是进入了角色而是进入了“自己”,或者是进入了别人――别人扮演的同一类型的人物;导演说戏,常常不是撷取生活中的丰富的动作而是采集别的作品的“细节”,如此等等。
假如我们克服了不认真这个致命的毛病,能像老舍先生那样认真,像以于是之为首的《茶馆》的一班表演艺术家那样认真,像《四世同堂》的改编者、导演、演员那样认真,那样一丝不苟,为创业者塑像,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民族塑像,还是大有成功的希望的。我深信这样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还是会有竞争力的。这是因为,在今日的世界上,中国举足轻重,人们希望确切地了解中国这头醒狮,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华民族;而我们的人民,也渴望了解自己。
1987年春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