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其中周而复始的运行,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小儿常见的循环系统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母亲妊娠早期(特别是第2~8周)有宫内感染(如风疹、流感等)、大剂量按触放射线(特别是腹腔、盆腔)、乱用药物(抗癌药、甲糖宁等)及患有糖尿病等密切相关。此外还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形。后天性心脏病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各种心律失常。由一些严重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心衰)也比较常见。
一、室间隔缺损本病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心脏的左右心室之间隔膜发育缺陷而有通道存在的一种心脏病。其发生多与母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感冒、风疹等)、大剂量接触射线、乱用药物,患有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患儿表现缺损较小常无异常表现,如缺损较大多于生后1~2个月后出观呼吸困难、面色发青、吃奶呛咳。
消瘦、多汗、乏力,稍微活动后便会气短。
反复患感冒、肺炎。
说话声音嘶哑。
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的“夫夫”样杂音,象吹风一样,将耳朵贴近小儿心前区就能听到,用手触摸时有过电一样的振动感(猫喘)。左胸脯隆起。
X线检查心脏向两边扩大、肺纹理增强。
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超声心动检查两心室间的隔有缺损。
治疗办法选择适当时机手术修补缺损。
护理要点适当地参加户外活动,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并呼吸道感染和心衰的要卧床休息。平时要尽量保持安静,不宜过度兴奋或恐惧,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小婴儿喂奶时要慢,或用小勺耐心地喂。
没有明显的发绀和心衰者可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各种传染病。
患了扁桃体炎,龋齿要及时治疗,摘除扁桃体、拔牙或其他手术时,术前术后都要充分应用抗菌素,以免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
避免受凉及与感染病人接触以防肺内感染。
预防措施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内)要避免病毒感染或过多地接触射线和放射物质及乱服药物。有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避免高龄妊娠,以防孩子出现先天愚型和先天性心脏病。
二、房间隔缺损本病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是由于胚胎时期左右心房间隔发育缺陷形成缺损所致。与母亲怀孕早期病毒感染或乱服药等因素有关。
患儿表现初生后及婴儿期多无异常,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
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易疲乏、少动及活动后气短。
剧烈哭闹、患肺炎或心衰时,有颜面发青。
反复患感冒和肺炎。
左胸脯常高出,胸骨左缘第2、3肋间,能听到心脏杂音和第二心音亢进,心音分裂明显且固定,在吸气和呼气期无改变。
X线片见心脏增大(主要是右心大,肺血多)。
超声心动显示有房间隔缺损。
治疗办法症状明显、心脏已扩大或多次出现肺炎、心衰者应早期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可在年龄稍大适当时机手术治疗。
护理和预防参见室间隔缺损节。
三、动脉导管未闭本病是由于连接肺总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的导管生后没有及时闭合所致。也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患儿表现导管较细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如导管粗,异常分流多则会有:经常咳嗽、无力,易出汗、心跳或有声音嘶哑。
易患感冒和肺炎。
消瘦、胸部轻微变形,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能听到粗糙、响亮、连续性的机器样杂音。
轻轻按压指甲床可以看到毛细血管跳动。
量血压时脉压差增大。
部分病儿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下半身青紫和杵状指。
X线检查晚期可见左心增大,肺血多。
超声心动发现未闭的导管。
治疗办法部分病孩可能自己愈合。
根治性外科手术,将导管结扎或切断。理想的手术年龄是3~10岁。
护理和预防(参见室间隔缺损)四、窦性心律失常本病是指由于窦房结(正常心脏的起搏点)的原因而引起心脏的激动频率、起搏情况或激动传导的异常。常见的原因有贫血、先心病、风湿热、心衰、甲亢等;正常儿童、运动员、伤寒、颅内高压等可出现窦性心律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是小儿时期的正常生理现象,在发热、运动或服阿托品后,就会消失。
患儿表现心率过快:婴儿心率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心率过慢:婴儿心率小于100次/分;1~6岁小于80次/分;6岁以上小于60次/分。
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
自身无异常感觉。
心电图检查心率或快或慢或不齐。
治疗办法积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选用不同治疗方法。
有心力衰竭,心率快可用洋地黄类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心动过速可用心得安。
其它心率快可适当应用镇静药。
持久性心动过缓可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严重者需要心脏内要安装起搏器。
心律不齐多不需特殊治疗。
护理要点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到医院复查。
五、过早搏动本病是由心脏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所引起的心脏搏动。
正常小儿疲劳或精神紧张、心肌炎、先心病、风心病、服用某些药物及低血钾等都可引起早搏。
患儿表现可无明显表现,亦可以有不爱动、心悸、胸闷及心前区不适。
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
脉不齐,有偷停。
活动后早搏减少(正常儿)或增多(心脏有病)。
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提示为房性、交界性或室性早搏。
治疗办法早搏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可观察不必治疗。
早搏数次多于10次/分,有自觉症状或心电图上显示多源性(多个异常起搏点)早搏时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心得安、乙胺碘呋酮等药物治疗。
积极治疗引起早搏的原发病。
洋地黄过量或低血钾引起的早搏,要停洋地黄,并用氯化钾治疗。
护理要点功能性早搏适当休息,早搏频繁要绝对休息。给营养与容易消化的饮食。正常小儿出现早搏,可能持续多年,要随时去医院复查心电图。
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措施平时要劳逸结合。
要在医生指导下慎重应用能引起早搏的药物,并注意经常复查心电。
避免水、盐、酸碱平衡失调,一旦发生,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治疗。
六、病毒性心肌炎本病是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等)侵犯心肌所引起的炎症。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以出现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患几表现发烧、全身不适、咽痛、肌肉疼痛、腹泻和皮疹。
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全身无力。
病情严重时出现极度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末稍发绀、昏厥甚至抽搐。
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心音低、心界扩大。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室早、房早,传导阻滞等)。
X线检查心脏正常或扩大。
心肌酶增高。
治疗办法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静点。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心肌炎症,改善心脏功能和抗休克。
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纠正各种心律失常。
抗菌素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护理要点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有心衰和心脏扩大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3~6个月,学龄期儿童至少休息3~6个月,以减轻心脏负担。
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要少食多餐。
密切注意病儿,发现异常,尽快就诊。
衣着适宜,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及各种感染。
预防措施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预防注射,增强免疫力。
避免受冷、发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七、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是由于心功能减损,全身代偿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表现。常见的原因有先心病、心肌炎、重症肺炎、风湿热、急性肾炎、克山病和严重贫血等。
患儿表现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小婴儿则哭闹不安、烦躁多汗、面色苍白、哭声低弱、呼吸快而表浅,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
年长儿出现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退、腹痛、咳嗽、安静时呼吸也快。
尿量减少,下肢浮肿。
安静时心率也快(婴儿大于180次/分,幼儿大于160次/分)。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肝脏肿大,肋下达2~3cm以上,或短期内迅速增大1.5cm以上。
X线检查见心脏普遍增大、搏动弱、肺血多。
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心房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等改变。
超声心动见心脏扩大。
治疗办法积极治疗上述原发病。
休息并保持安静,必要时用镇静药。
应用洋地黄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吸氧、利尿,应用血管活性药。
护理要点保证足够的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一般取平卧或半卧位。
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婴儿吃奶要少量多次。年长儿要食低盐或无盐食物。
预防受凉感冒,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长期卧床和浮肿病儿,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密切注意皮肤、颜面、脉搏、呼吸、尿量等变化。
随时向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洋地黄时要观察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看东西发黄、脉搏不齐等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向医生报告,防止洋地黄中毒。
预防措施防止感染、劳累、精神激动等因素以防诱发心力衰竭。
需要较长期小剂量服用洋地黄的患儿,应严密观察,以防中毒。
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本病是指由于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半年~2年以上)在炎症病变修复过程中心脏瓣膜或腱索上产生疤痕挛缩而造成的器质性瓣膜损害。常见的类型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同时有几个瓣膜受累。
患儿表现易疲倦、心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面颊可呈紫红色(二尖瓣窄狭)。
心脏听诊有杂音(心尖部、主动脉瓣听诊区)。
心电图检查有心室肥厚等表现。
X线检查见左心大或左房右室大。
贫血、血沉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
治疗办法慢性心衰者要长期服用洋地黄治疗。
较大儿童条件许可者可作人造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术。
护理要点控制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
给容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避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预防措施防止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增强小儿抗病能力。
改善居住卫生条件,避免寒冷潮湿。
早期诊治链球菌感染,并且治疗要彻底。
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
风湿热患者应长期应用抗菌素(如长效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防止心脏继续损害和风湿热复发。
急性期病儿要积极系统治疗。
九、小儿高血压新生儿血压大于12/8kpa(90/60mmHg);婴幼儿大于13/8kpa(100/60mmHg);学龄前儿童大于15/9kpa(110/70mmHg);学龄儿童大于16/1lkpa(120/80mmHg)为高血压。常见的原因有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嗜铬细胞瘤等。原发性高血压少见,多有家族史。
患儿表现平时无自觉症状,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血压有轻度升高。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力障碍、抽风、偏瘫、失语等(高血压脑病)。
气急、紫绀、呼吸困难、浮肿(心衰)。
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嗜铬细胞瘤)。
软弱、肥胖、多毛、皮肤癜斑(皮质醇增多)。
血压高于正常,下肢血压可能测不到。
眼底检查出现高血压改变。
尿常规、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肾超声等检查可有异常改变。
治疗办法休息。
通过利尿达到降低血容量继而降压。
扩血管,能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
病因治疗。
护理要点轻度高血压可适当活动,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或高血压危象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解除思想顾虑,情绪不要过度紧张或兴奋。
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
按医嘱吃药打针。
预防措施日常饮食不要给过多钠盐。
控制体重过度增长。
避免过度紧张或精神刺激。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经常测血压,亲属中有高血压病人者,要注意测血浆胆固醇(血脂)等。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心脏就象一个泵,血管就象渠道,把心脏源源不断泵出的血液送往全身各处进行营养物质及气体交换后再流回心脏。心脏、血管一旦被疾病损害,就会对全身产生严重的影响。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其产生多因母亲怀孕早期受到病毒感染,服用某些制畸药物及接触过量的射线等所致。由于先天性心脏某一部分畸形而造成血液的异常流动,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孩子的夭折。先天性心脏病溜疗除适当年龄的根治性手术外,家庭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各种心律失常在小儿也很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晚期或治疗护理不当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这时治疗起来就十分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