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弹片击中罗泽南的左额。他顿时倒在血泊中。
亲兵们背起他就走,终于把罗泽南背回了洪山指挥所。
剧痛,但罗泽南并不叫喊。
他知道自己的路已快走到尽头。
胡林翼闻讯飞马赶到,急寻地方郎中前来诊治。
郎中束手无策。
次日,罗泽南归去,走完他光辉的一生。
死前,他对胡林翼说:乱极更需镇定。
人们总是把他的这句话,作为一种修身之本。其实,这是罗泽南最后的悔悟:乱极,他没有镇定。
一代英雄,死于他曾经攻下过的武昌城下。他一生几乎没过几天舒服日子。从军之前,生活困苦,受尽人生磨难。一介书生,处江湖之远,而忧庙堂之高。兀兀乎穷年,著有《人极衍义》等七部著作。但是,即使著作等身,在那个以科举为正途的社会,他没有通达,也无法一展自己的才志。他只不过是一名教书先生。
面对国事日非,他胸怀天下,希望倡导理学、矫正人心,用他微薄的力量改变时下的陋习。因而,他对洪杨这种邪教恨之入骨。他是理学名士,更是湘军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
罗泽南的死讯传开,朝野震动。
太平天国武昌守军,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反而加强了防守。
曾国藩闻讯,顿时说不出话来。
湘乡将卒痛哭流涕。
朝廷依巡抚例议恤,谥“忠节”。
这年4月20日,罗泽南的棺材从武昌起程,运往湘乡。
路途遥遥,5月初到达湘乡。此时,正在家中休假的王錱,在朱津渡拦住棺木,烧香奠酒,三跪九拜,泪如雨下。然后,他要求亲自抬舆,从朱津渡送恩师回乡。沿途万人迎道,跪拜进香。
5月6日晚上,湘乡士绅在罗泽南出生地湘乡中里石牛举行公祭。
湘乡士绅齐聚于此。
十天后,与朱家兄弟死难一样,石牛五十五名罗姓子弟,秉着为罗泽南报仇雪耻的决心,从家乡两丝冲起程。他们成为第二支成建制的家族队伍,自发投军,向着武昌进发!
两年后,曾国藩三女曾纪琛嫁罗泽南五子罗兆升,在黄金堂成礼,曾国藩夫人欧阳氏亲自送亲。
武昌一战,湘军元气大伤。太平军借机开动宣传机器。他们文化不高,就编了首儿歌:倒了一座塔(塔齐布),敲破一面锣(罗泽南),剩下曾妖头,一定要活捉。
这儿歌,太平军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宣传标语贴到哪儿,慢慢地,民间那些小孩子都会唱了,湖北江西,到处都唱“活捉曾妖头”,以至有人认为,曾国藩已经被活捉了。
意外的变局
死者长已矣,生者尤奋进。恩师已逝,学生接过大旗。
1856年4月,罗南泽的弟子李续宾接管余部。
与恩师罗泽南比较,李续宾是个“蛮人”。他读书不多,从小习武。严格地说,他不是罗泽南真正的学生。跟着罗泽南读书的是他弟弟李续宜。因为弟弟在罗泽南那儿读书的缘故,他常常打几只野物送去。一来二往,也就熟了。
他书读得少,话语也不多。别人高谈阔论,他常一言不发,但不走开,坐得住。至于官场应酬那一套,他看上去浑然不知。
那个写《湘军志》的湖南文人王闿运,当时喜欢到湘军各营游历。各营都待他为上宾。因为他是曾国藩都待为上宾的湖南著名文人。
李续宾拒见。他不喜欢这些二吊子文人。
不喜欢的结果,就是王闿运也不喜欢他。王闿运在写《湘军志》时,对这么一位重要将领寥寥几笔带过。
周凤山接过塔齐布的班,镇不住。而李续宾则恰恰相反,将士归心,视同父母。
李续宾上任之后,他一改恩师罗泽南那种急躁冒进的方法。
他懒得跟你打,攻不下就不攻。
他的办法是“困城”。
所谓“困城”跟“围城”既相同又不同。“困”的关键,就是断粮路,让你军粮无从接济。所以困城主要是打援军。
那么,如果城内城外一齐呼应呢,你不腹背受敌?
李续宾想了一个笨办法:挖两道壕沟。沿着武昌城挖一道,让你冲不出。在自己队伍的后方三十里处,再挖一条深一丈,宽六尺的壕沟,让你的救兵过不来。
老子攻你不下,但老子可以饿死你。
他打猎出身,把放夹子、挖陷阱的办法用到了对付敌人上。
于是,一向等着湘军攻城送死的太平军,一下懵懂了。城外格外地静,静得可怕,开始他们以为主将死了,湘军士气大衰。接着,他们看见城外掘出宽宽的外壕。
太平军笑了,你困吧,我有水路接济粮草。
水路我也要断了你的。李续宾亲自拜访了杨载福。
两人商量了一上午,决定来个“火烧赤壁”。
这是个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笨办法。
6月初的一天,杨载福召集各营官,下达了一个命令,全军募死士四十名,签生死合同。合同只有一款条约:去了,你就别想打算再回来!
这四十人就是接近敌船,朝敌船上撒火药,烧敌船。
除了这四十名死士,还需要二百名辅助人员。这二百人完成如下工作,将大船驶到离太平军水师一里的地方,再把所有的船绑在一起,然后跳上小舢板,接应40名死士。
死士们点完火后,迅速跳上接应的小船,再不济,就先跳进江中。
募招死士的通知发出,从金溪来的朱氏族人有十人报名,从石牛来的罗姓族人,有十五人报名。四十名死士很快招齐。
这些湘乡人,用县骂表决心:****二巴叔!大意就是“豁出去了”!
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复仇!
于是,只待夜里起大风的日子了。
6月8日这天晚上九点起风,杨载福一看天色,即将下大雨,不好行动,作罢。
等到6月13日这天晚上,再刮大风,下手!
各营都往船上搬运火药柴火等物。
是夜,天漆黑一团,百多条大船顺风而下。
在接近太平水师船队十丈之远,太平军才发现这支悄然来袭的船队。他们朝湘军船只发炮。
太好了。连点火的工作,也由对手代劳了。于是,水师兵勇放一把火就跳上舢板。
火光映红了江面,大火熊熊,继而发出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再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舢板有的被巨浪掀翻,有的被飞来之物撞沉。
一些人纷纷掉进水里,血染长江,葬身鱼腹。
是役,基本烧掉了太平水师停在武昌城下的船队。
四十名死士,只有五人得以生还。
粮船被烧,太平军发誓报仇。韦俊让士兵在壕沟上搭起浮桥,冲出城外,李续宾早就想到这一着,准备火药,埋藏在壕沟内,等你人上桥,点火。
浮桥一烧,桥上士兵纷纷掉入沟内,箭射火烧,几次下来,太平军损失一千余人。
几次战役,让太平军受到重创,一是城内守军不敢出城交战,二是太平水师退据下游,城内粮草无从接济。
初步达到了“困”的目标。局势正在扭转。
但事不遂人愿。6月底,太平军的救兵来了。
1856年7月,在攻破江南大营,解围天京之后,石达开提师再度北上。他一路气势汹汹,很快进入湖北来解武昌之困。
他的策略:兵分四路,包抄围城清军与湘军。
8月18日这天,石达开率本部抵达武昌近郊鲁家巷。
武昌城里欢呼雀跃。湘军与楚勇加紧布防,因为人人都知道石达开非常厉害。
等啊等,武昌城内的太平军等着石达开发起攻击。
但是,一点响动都没有,简直不可思议!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是,石达开竟然放下武昌,引兵东去!
连胡林翼、李续宾也懵了。
湘军高度警惕,生怕石达开诡计百出,口令一日一变。为防偷袭,在李续宾内部,干脆用最难懂的湘乡方言为对话口令:甘旱马?拉鸟!听不懂这方言的开枪就射。
方言意思是:干什么的?拉尿!
可见湘军也是一日三惊。
不过,湘军此时算虚惊一场,因为,天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石达开不得不班师回朝,处理后事。这件事,史称“天国内讧”。
此事说来话长:太平军进入湖南之后,形势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广西时,洪的有力支持者冯云山死于蓑衣渡。洪的妹夫萧朝贵死于长沙。此后,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都是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取得的。
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就把持了军政大权,洪秀全只是一个精神领袖,基本上就是天天扑在女人身上寻找快乐。
这一点,杨秀清也是一样。但他认为自己是应该的,今天的好日子,全是他经营得来的。他睡女人也睡得特别厉害,特别是洪秀全宫里有几个女人,让他心痒不已。
1856年6月,随着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杨秀清的心情格外痛快,野心也格外膨胀。他竟然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天下能容几个“万岁”?
正因为你洪秀全称“万岁”,弄得北京城里那位“万岁”恨不得扒了洪的皮肉嚼碎洪的骨头。现在,一座小小的天京城内,竟然有两个“万岁”。
洪秀全表面答应杨秀清,背后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回天京。
韦昌辉在没有得到洪秀全明确的指示下,与秦日纲一起冲进杨秀清的府中,一刀结束了杨秀清的性命。
韦昌辉不是出于义愤,他是一个阴谋家。弄掉杨秀清,他可以做第二个杨秀清。
因为杨的势力很大,韦怕杨的旧部造反,就来个斩草除根。杨秀清的家人部属两万多人被他诱骗到一个地方,然后全部杀掉。
天国愤怒了。
杀了杨秀清一人,也许事态可以慢慢平息,而杀了这么多自家人,且很多是从广西过来的兄弟,所以,韦昌辉与秦日纲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事至如今,韦秦两人只有把所有的反对派都杀尽,他们才安全。
同样,洪秀全如果不法办韦秦两人,天国就会四分五裂,甚至自己的性命也岌岌可危。
于是,洪秀全召石达开回天京。
石达开回到天京,看到天京乱象,义正词严地指责韦昌辉。韦昌辉准备杀掉他,石达开发现城内非常危险,赶快趁天黑,在守军的帮助下,放下一根绳子,“缒城出”。
结果,石达开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被韦昌辉杀掉。
从此,石达开自成一军,但不再受洪秀全的节制。
洪秀全在天京军民的支持下,终于把韦昌辉、秦日纲干掉。
武昌外围的军事压力解除,湖北得到喘息,于是,胡林翼的困城方略继续!
经此折腾,太平军暂无人马前来解围。
而城中主帅韦俊更无心守城。
因为他是韦昌辉的弟弟。韦昌辉被处死的消息传到武昌,他对自己的生死前途一片茫然。他整天担心的就是洪秀全什么时候拿他开刀。
他晚上睡不着,总怀疑洪秀全的密诏到了路上,有人要来捉拿他。所以,他每晚干脆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就手不离剑,陪灯枯坐。
手下将领也无心备战,怕跟韦俊走得太近,惹火烧身。
城内猜疑不断。外援一时无望,粮草弹药匮乏。于是,韦俊召集诸将开会。他说:困守孤城,我等是死,冲出城外,我等或生。弃城之责,全由我负。请各自准备,定于12月19日夜出城。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呢?因为他曾经算过一次命,八字先生说他“龙形犬命,逢九解凶化吉”。
后一句是他的选择,前一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样子伟岸,看上去像条龙,其实是条狗命。
这八字先生算不算得准不准呢?
相当准。弃城之后,洪秀全没有处分他。所以逢九解凶化吉。是不是一条狗命呢?应该说是一条野狗命。后来他投降曾国荃,天京陷落后,被裁军。最后在安徽一带度过晚年,他不敢回广西老家。因为广西老家人,人人都骂他是:韦十二狗。
1856年12月19日,韦俊下令撤退。守军从七道城门一齐奔出,汉阳太平军也同日撤出。官军正式占领武昌、汉阳。
严格意义上,这座城不是攻下来的。
这是一场政治斗争的战利品。所以,这不叫武昌大捷,只能叫收复武昌。
胡林翼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武昌克复。
朝廷给了他回报:实授湖北巡抚,赏戴一品顶戴。
仅仅两年时间,他成为了湖北主人。
上一轮武昌是攻下来的,曾国藩仅当了七天巡抚,清政府就收回了成命。
远在江西的曾国藩,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