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鲍超
湘军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概念。
说简单,湘军本来的含意就是指湘乡人为主的军队。
说复杂,湘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有加盟者,他们也属湘军,有些是曾国藩的嫡系,有些只是曾国藩的盟友,或者归属于这个大的集团。后来,湘军不断壮大,又有人从这个母体分出去,从广义来说,也叫湘军。
在曾国藩坐困江西之际,湖北湘军又是怎样一种境地呢?
1855至1856年,是非常诡谲的两年。一向势如破竹的湘军陷在江西,动弹不得。
曾国藩竟然把坐困江西的局面,归根于他母亲的墓地葬得不好。
但胡林翼的祖坟葬得好吗?
胡林翼受命署理湖北巡抚后,在军事上开始独当一面。说实话,他不是一员战将。在此前湘军攻城掠地的战役中,他没有任何突出的表现。
湖广总督官文与胡林翼这个巡抚各处一方。胡林翼带着六千人在长江以南。官文拥万人之众,据长江之北。
他虽然名义是巡抚,但“号令不出三十里”。当一个三十里的省长,实在窝囊。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手下没什么猛将,只有王国才还稍稍有点名气。
既然派你来当巡抚,你天天窝着不动,咸丰肯定要撤你的职。胡林翼当时的想法是:先把武昌攻下来。
他召集部下商量,怎么攻打武昌。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没个好主意。明摆着的事实是:兵力太少。
于是,有人就提出,官总督那批兵,应该做主力。这给胡林翼出了难题。他不能给官总督下命令,只能函商请他派兵援助攻城。
官文也派一支军队来,却远远地驻扎武昌城外,好像随时准备逃走一样。
胡林翼就火了,你不敢攻,我攻。1855年5月,他共指挥了三次较大的攻城战。
武昌岿然不动。
他明白,自己这点兵,根本就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他无可奈何,只能等援兵。这年7月,杨载福在湖南境内,整顿水师完毕,率水师由岳州来到金口。
胡林翼立即登船去拜访,大肉大鱼好酒,都事先买好,带上船去。两人先喝酒。喝个半醉,胡林翼绝口不提军事,只是劝酒。
杨载福早就憋着一股气了。问:贼况如何?
胡林翼道:嚣张之极。
杨载福冷笑了一声,也不说了。两人接着喝酒。
喝完了这一场酒,杨载福没什么动静。
胡林翼心想完了,连杨载福这样的猛将都丧失信心了,按兵不动。
8月26日晚上,一匹快马来到胡林翼营中,是杨载福送来的信,约他27日,一同攻打武昌。
胡林翼迅速准备,按约定的路线安置兵力。
想不到,27日的风刮得太早,早晨六点就起大风。与约定的八点还差两小时,但水师能借风最好,所以,杨载福不管胡林翼了,乘着天蒙蒙亮,出动水师分攻汉口、汉阳。
一年多来,湘军水师积累的怨恨全爆发出来了。他们打得很凶猛。斩断了太平军在襄河(即汉水)上架设的浮桥,铁锁,击毁粮船三百余号,烧掉铸炮局五座,火药局六座,缴获炮三百尊,扬眉吐气了一回。
但胡林翼这边却打得很不理想。27日的攻城,因为水师先动手,太平军加强了城防,激战一天,毫无收获。他只好把队伍拉到金口休整。
太平军水师因为吃了亏,总想找个机会复仇。他们派出侦探到金口来探虚实。在路上碰到三个兵勇,太平军决定生擒一个。他们躲在一处树林中,等三个兵勇走近时,先射杀两个,剩下的一个被活捉了。
一审,原来三人都是逃兵。
逃的原因是胡林翼部已一个多月没发饷了。太平军问清发饷日期。兵勇报出,9月18日发饷。
太平军决定,就在9月18日上午,分成四路,包抄胡林翼大营。
这一天,胡林翼并没有饷发给大家。号令不出三十里的巡抚,到哪儿去筹饷?他这个省府,就一个流亡省府,根本无力组织起全省的生产自救。
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省内大户写信,派人送去,买帐的就送一笔银子来,不买帐的借口多多。
此时,前哨隔五里路探知太平军来袭。
胡林翼急忙集合军队,进行阵前训话。其实就一句话:打完这一仗,所欠银饷,我愿意回益阳老家取银发放。这句话是真的,胡家在益阳是大户人家。国家穷到这个地步了,打仗要私人垫钱发工资。这并不是笑话,湘军将领中,王錱私人垫过钱,李续宾私人也垫过钱。
但是,历史记载得非常清楚:陆营无人愿战。
他们集体罢工。谁也不相信你的鬼话了。
胡林翼羞愧难当。他翻身跃上马背,对那群士兵说:我去。
他在赌气。这时,一个亲兵突然扯住了缰绳,把马头扭了一个方向,然后对准马屁股抽了一鞭,马就朝相反方向跑去。
士兵一哄而散,只有那名亲兵骑马追随上来。
一口气跑了三十里,胡林翼才发现自己到了长江边。那儿驻着湘军水师。他忙跳下马,亲兵忙拥着朝江边走去。
在狂奔中,他居然把巡抚关防也丢了。
一位湘军水师参将忙跳上岸来,将胡林翼扶上船并下令手下温酒做饭,给胡中丞压惊。
此人姓鲍名超。
吃罢酒饭,两人攀谈起来,他才知道这位参将是四川奉节人,父亲早死,母亲给人当奶妈,他从小在豆腐店帮忙,是个苦主。后来参加向荣的部队,向荣的部队在长沙打散后,他就流落在长沙。
鲍超没读什么书,只能靠打短工过日子。他打的短工就是挑井水卖。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钱,又被小偷偷去了,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
他想过自杀。这时,打仗了,他便投军。1854年投入湘军水师,短短两年,靠着勇敢,立功不少,从一个伙夫升为参将。
胡林翼发现这鲍参将谈起打仗,头头是道。
于是,他现场拍板:鲍参将,你别干水师了,去湖南给我募一营陆兵过来。
他对湖北勇失去了信心,希望鲍超能招一营湘勇,不然自己身边连个亲兵营都没有了。
鲍超字春霆,以后他率的陆营便叫“霆字营”,又叫“霆军”,成为湘军后期的一支主力。
何世无英才,遗之在草泽。
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就此横空出世。此后,鲍超经历大小战役五百多场,身上有一百零八处伤痕。有雷霆之威,却体无完肤。
据历史记载:凡是鲍超率军打的仗,没有失败记录。
这是一位与塔齐布一样传奇的英雄。
善打,狠斗,同样的缺点是:少谋。
大星沉江
经历了阵前哗变这么惊险的一幕,胡林翼认定筹饷是他第一要务。
但筹饷困难重重。
行政区划四分五裂,他这个最高行政首长,与州县官员见个面都难。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派人送信到各地,能来长江南岸的,就一定要赶过来,万一不能来的,到时再将会议内容用书信的方式送达。
他要召开州县长官会议。
能来的都来了。
会上,胡林翼只干了一件事,拍胸脯保证,一年之内攻下武昌。然后介绍了罗李湘军已起程进军湖北。大军攻城,粮草先行。各州县的任务,就是给我提供粮饷。进了武昌城,我再根据大家的表现论功行赏。
胡林翼还给大家指了一条路,全省素用淮盐,但一些不法之徒用竹筒装川盐走私,各地务必严查。
查走私盐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在竹竿外面敲敲就行。响声空,贩竹的,响声沉,贩盐的。于是,一个俗语诞生了,叫“敲竹杠”。
各县开始给胡林翼这个流亡政府交点税,巡抚总算有点收入了。
1855年10月,罗泽南率五千人连克通城、崇阳。胡林翼十分高兴,率部前往迎接。
胡林翼对罗泽南非常尊重,称呼罗泽南为罗师。
在清代,出身非常重要。像胡林翼这种进士出身的人,不打胜仗也可当巡抚,而罗泽南这种秀才出身的人,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此时还是按察使衔。
胡林翼拍胸脯说:罗师尽管攻城,粮饷由我来筹。
胡林翼果然说话算数,他东措西筹,基本能保证罗李湘军以及湘军水师的粮饷供应。
不久,他们共同攻下蒲折。12月夺回金口。
1855年年底的湖北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罗泽南、胡林翼,以及湘军水师驻扎在武昌城外。
太平军固守武昌。
双方不断激战。但谁也吃不掉谁。
但江西战场呢?太平军连克五十余州县,曾国藩受困南昌,连连传信,催调罗泽南率部回援。江西危急,武昌难克,进退两难的罗泽南,决心提前攻下武昌,早日回师救帅。
但是,他这回面对的局势与上次攻下武昌完全不同了。
上回,太平军由于连续吃败仗,军心动摇。现在,太平军因为在江西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士气高昂。
武昌守将韦俊足智多谋,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
韦俊的眼界比一般的太平将领都高。在田家镇时,他守半壁山,被罗泽南打得大败。他发现湘军水师的炮非常厉害。湖口一战中,太平军夺了几百门湘军的西洋炮。每门重达千斤,韦俊下令一尊都不能丢。攻克武昌后,他就把这些西洋炮安在城墙上。
这炮打得又快又准,每次让攻城部队吃尽了亏。
他还有更阴的一招,建立了一支精锐马队。
当湘军和官军攻城时,他总是死守,一旦你攻得筋疲力尽了,他就突然打开城门,冲出这么一支马队,横冲直撞。
武昌久攻不下,如果太平军在江西的援军一来,湖北战事就会逆转。
早点攻下武昌,然后回师江西,与曾国藩会合。这是罗泽南唯一的信念。
非得给老子拿下不可。一条老命,我豁出去了!
过了1856年的新年,罗泽南发动了对武昌的强攻。
他已经被一种精神胜利法迷了心窍。在他看来,只要将勇不怕死,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
新年之际,他一连放了三天假。
休假完毕,他不攻城,下令各营营官带兵勇读书。
读什么?读《弟子规》。于是营中书声琅琅。
连读两天,他召集士兵训话:湘人素不怕死,我等持此血性,定将拿下此城,让韦贼死无葬身之地。
每次临阵训话,下面高呼响应。
这支以湘乡人为主的曾国藩嫡系,从没闹过饷,他们已被罗泽南这个书生洗过脑,以天下为己任,以血性为人格,把血肉之躯,融入了炮火之中,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敌军。
强攻开始了。
但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1855年至1856年,在湖北战场上,湘乡就阵亡四百多人,病死一百一十多人。
五百多条生命,就这样不见了。罗泽南觉得无以面对家乡父老。
这年3月,罗泽南部攻城,再次阵亡七十多人,从敌人手中抢回十多名伤兵。其中一名叫李五生。李五生与罗泽南是真正的隔壁邻居,这个放牛娃从团练时,就跟着罗泽南,后来给罗泽南当亲兵,关系如同父子。重伤的李五生已经不能言语,眼睛却努力地睁开,想要寻找什么。一位同乡终于懂了他的意思,忙把罗泽南叫来了。
李五生竟然用尽全身力量,喊了一声:罗大人……
然后,合上了眼睛。
罗泽南厉声喊道:拿酒来。
他接过另一位亲兵手中的酒,用手指蘸了蘸,涂抹在李五生的嘴唇上。
他说:五生,你生前好酒,自参军之后,就不曾喝一口了。到胜利之日,我再用好酒奠你啊。
闻者无不泪下。
兄弟们一个个走了,而太平军的援军正在路上,曾国藩岌岌可危,这一切让罗泽南焦躁。这位有着宏远大识的理学名士,此刻也和先去的塔军门一样,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他几乎在咆哮:把武昌给老子攻下来!就是血流成河,也要踏尸而上。
湘军怕过谁?湘军又输过给谁?
4月初,太平军援军赶到。
罗泽南率部猛攻武昌大东门。此时,为了接应援军,韦俊使出前后夹攻之计,令一千太平军出城迎敌。
两军于郊外混战。
当夜,湘军队伍被冲散。罗泽南与几位亲兵和大部队失去联系。
他们在野外的山林里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起大雾,五米之外,看不清人影。罗和他的亲兵迷路了。
同样,一帮太平军也迷路了,他们听到近处有人走路和说话的声音,仔细一听,是一种他们听不懂的方言。开枪!朝着说话声的方向开枪。
并不是什么厉害的武器,只是鸟枪射出一团铁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