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对自己行为和语言不准确的指正和总结。孩子能做到接受他人的批评,表明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已经成熟了,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勇敢地宣布:“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豪言壮语。他以极为沉痛的心情,忏悔了自己年少时曾经做过的一件不光彩的事。那就是在一次偷盗后,竟无耻地把罪过转嫁到一个无辜的女仆身上,造成了她的不幸。卢梭没有因为自己年少无知而原谅自己,竟终生引以为戒。一个人如果有心纠错,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利用机会深刻检讨自己,可见批评的意义多么重要,这不仅是批评自我的问题,也是在教育他人的问题。
错误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事,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能做对事,不犯错误。正是因为错误,才让人们深刻而清醒地认识了自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与完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只有对以前的过错进行忏悔,痛定思痛,找出错的根源,对症下药,为自己打下强而有力的抵抗针,才可以防范下次的错误发生。也只有体内不断地接种“疫苗”,自身的免疫力才会大大提高,再犯错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
当然,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但孩子们要认真学习,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去探讨这门艺术。让我们对孩子的批评能有的放矢、一针见血、行之有效。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可以以严厉的姿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但不能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应当回过头来“温柔”地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批评就好比一个打磨师傅,通过批评或自我批评,将会把孩子打磨成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批评能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虚心地接受批评?
孩子由于年龄小,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自制力也比较差,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现孩子犯错后,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暴跳如雷,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对孩子一味地姑息迁就、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害的。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1.教孩子能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以表扬为主,但要让孩子学会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要听到反面的批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值得注意的是,批评孩子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而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使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儿童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对他人的批评要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父母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接受。同时也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有道理,即便批评是来自小伙伴,那也应该虚心接受。
3.利用负疚感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所谓负疚感,就是说让孩子对于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感到痛苦和自责。负疚感当然不会自然产生,而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萌发。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单纯以打骂手段来解决,显然不能使其产生负疚感。只有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向孩子分析事情,使其产生惭愧和悔恨的心理,方能形成负疚感。负疚感也是一种压力,能够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启发,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地改正错误。
4.从自我批评中获得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自我批评是一种虚心的表现。通过自我批评就能使自己取得进步,这就是自我批评的成效。所以,要使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并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就必须使孩子从自我批评中见成效、有收获。这种成效和收获的具体内容,则应视不同年龄段孩子来定。年龄小的孩子其成效、收获人为因素较多,如适当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年龄大些的孩子,客观的成效和收获应让其自己体验。如有错就改,以后不再重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效和收获。对小孩子来讲,也要在做到自我批评时,人为地使他们得到物质和精神鼓励。
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自我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而且还可以起到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