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观察一棵树
一棵树,你可以观察它落下的树叶的数量,以及树叶的大小、颜色。是新叶先掉,还是黄叶先掉,是叶面向下的数量多,还是叶面向上的数量多,每天都去观察,是否树叶的数量在增加等。这就是观察,是需要坚持的,需要长期地做,更需要在观察的时候,尽力思考。观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天真无邪的脸庞上,小眼珠咕噜咕噜地转,小手不断地触碰好奇又陌生的事物,那都是在感觉和接受这个美妙神奇的世界。等他们渐渐成长,又会从运动中尝试许多新鲜的事物。尽管在追逐、游戏中,不小心的碰撞、受伤,会让他们号啕大哭,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是疼痛的收获。
其实人的所有感官能接收的讯息都是一种观察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痛觉六大感官。这些所有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孩子智商和情商开发的基础。
观察是对一件事物的留心程度,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或者事都需要细心地去看,去思考,无论它们是多么的常见与平凡,重在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孩子在看一个事物时,除了仔细地去看之外,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眼前的事物是这么回事?它优先于同样的普通事物的地方在哪儿?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往往小事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秘密。如果不去仔细地观察,也许就将这个秘密永远地隐藏了。
孩子的观察力是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儿童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
人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周围的生活物品分不开,如桌子、凳子、餐具、床、毛巾、灯、电视等。家长要让孩子仔细观察和熟悉这些物品,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材料及各种用途。如茶杯大多是圆柱状的,有陶瓷做的,也有玻璃做的,可以用来喝水,也可以用来盛东西、插花;桌子大多是长方形或圆形的,是木头或玻璃做成的,可以用来吃饭等;同时要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就是让孩子将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在钓鱼游戏中,就是要让孩子能观察到小鱼的相同与不同,让小鱼找到自己的家。
因为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会在观察中一边看一边提出问题,请不要冷落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应该尽量满足他们,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新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向孩子提问题,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要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规律和观察分析的顺序,引导孩子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而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观察到的细节多,或谁最先找到某个目标,以鼓励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孩子学习、生活、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通过视觉获得。如果孩子视觉能力发育不足或不平衡,在学习中就会出现各种困难,如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分辨物体异同困难、从背景中找出指定图形困难、字母及数字混淆等。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兴趣为主导,从观察中了解未知
孩子对于外界事物只要产生了兴趣,就会津津有味地去做;反之,则“走马观花”,必然只能获得肤浅的印象。所以,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孩子有观察的兴趣。这一点可通过言传身教,家长多注意观察,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要多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予赞赏的评价,使孩子感到不断取得成功,也就增强了兴趣;最后可通过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对观察兴趣的保持。
2.观察要认真,要勤思考
敏锐的观察力需要观察者的注意力十分稳定,以保证对事物全面、深刻的了解。孩子有时在观察时易分心,家长可在旁边多提醒,或为他们理清一条思路来进行观察,或者在家庭中为孩子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能多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再促使他们多去认真观察。
3.帮助孩子避免错觉干扰
观察时常伴有错觉,其原因是孩子在看问题时常带有主观看法。因此,一方面,要求孩子观察事物时,尽量不戴“有色眼镜”;另一方面,在观察过程中让孩子时刻注意提醒自己不能东想西想太多;再一方面,鼓励孩子多思考,围绕事物的本质来展开想象。
4.教孩子掌握观察方法
(1)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方面去看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应多启发、鼓励孩子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面去看同一问题,使孩子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就容易产生更强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2)制定观察的任务和计划。每次观察活动,应提前定好明确的目的和指向,预先规定好观察任务,以保证观察的全面、细致、清晰、深刻。
(3)注意观察细节。让孩子注意细节,观察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观察、认真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
(4)多开动脑筋思考。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学会分清主次,分清本质与现象,观察力也就从中得到了提高。
(5)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孩子多动笔头,随时记录观察情况,有利于整理和保存观察结果,以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