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美国一家大型地毯公司,其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股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
罗伯特·肖(Robert Shaw),69岁的地毯染织商的儿子,在1967年与他的弟弟J·C·肖一起创建了Shaw公司,一家生产地毯的大型企业,并发展成当今世界最大的地毯制造商。
肖和其他的地毯制造商都是从佐治亚州西北山区的小镇多尔顿(Dalton)发迹的,他们使得这座镇子变成了“世界地毯之都”。在80年代末期,肖甚至建起了乡村俱乐部,并开始向肖氏员工出售宅基地。90年代末,肖的公司不景气,公司股票在6月份的交易价格从1999年末的每股17美元下跌至13美元。
肖希望巴菲特进行投资。能让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来投资是一件令人觊觎的事情,因为它向华尔街的其他投资者发出了一个信号———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值得拥有的。肖认为,他的地毯生产企业的股票是超级廉价,相信它会成为巴菲特的囊中之物。
巴菲特表示,地毯业是“一项基础行业,因为人们将会一直使用地毯。这是一个相当容易学上手的行业”。说得更明白些就是:这个行业很普通,没有独占优势利润,其实是压低收购价。
6月,肖来到奥马哈,直接在伯克希尔投资公司总部与巴菲特洽谈,双方就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保险子公司的再保险一事进行协商。原来,保险子公司准备对肖公司提供保险,肖想利用这笔保险来防止他的合伙人追究肖公司的巨额债务。肖还力图说服巴菲特合并肖公司。
巴菲特像只老狐狸,只让对方夸夸其谈,表示一幅无动于衷的样子,但也没有让肖感到绝望。肖知道与这位老手打交道需要耐心和谨慎,反复陈说肖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地毯公司,属于成长性企业,后期一定看好,只不过目前出现经济困境。巴菲特仍然紧紧地捂住他的底牌,表示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并没有直接买下一家企业的兴趣。当肖无可奈何地准备离开时,巴菲特有意无意间向肖说:“假如伯克希尔公司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Shaw公司的股票,他们是否会介意?”
6月13日,真相大白,伯克希尔公司在每股13元左右的价位上开始大量收购Shaw公司的股票,人们很快明白这是巴菲特的惯用的技巧,尽量降低投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因为仅仅在一个月前,Shaw公司股票的交易价格还在每股15美元之上。
8月25日,肖和Shaw公司副董事长诺里斯·利特尔再次走进巴菲特公司总部那间翡翠绿的办公室。会晤期间,巴菲特决心以每股19美元的价格买下Shaw公司80%的股票,这一开价在当时就将Shaw公司股价抬升了55%。
Shaw公司发布新闻稿,称Shaw公司已经与伯克希尔公司就收购事宜展开了接洽。这一消息将Shaw公司的股价推高到53%,涨至每股18.63美元,创下纽约证交所当天最大涨幅。在常规交易时间里,Shaw公司交易量达到460万股,比平时的交易量放大了14倍,创出了纽约证交所当日个股交易量的最大涨幅。
Shaw公司的特别委员会要求美林证券进行评估:是否还有其他买家想要收购 Shaw公司?美林证券接触了23家可能的买家,有19家旋即表示他们并无兴趣,余下的4家相继退出,因为他们都不想也不敢与巴菲特对阵、对抗。
这笔收购谈判在10月中掀起了另外一场风波。肖公司的一些经理认为:巴菲特开的价不合理,要求美林证券再次试探巴菲特。巴菲特则告知美林,每股19美元是他最终的报价。
10月末,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肖公司,拥有一家世界最大的地毯制造厂,前后历时4个月的谈判后,才最终完成,人们从中看到华尔街“股神”的气势。
巴菲特不仅有大手笔,更有自己的精明和独到。他不断购入具有增长潜力、股价偏低的股票,并长线持有,既不理会市场变化,也不担心短期的股价波动,绝不人云亦云。长期以来,巴菲特坚持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的股票和可转换证券,大获成功。巴菲特公司下属的Geico Corp。保险分公司,在1982年至1995年间,其市值从2.8亿美元增加到了11亿美元。
巴菲特投资公司所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都是旧经济的产物,涉及保险、糖果、房地产、报刊、汽车配件和油画收藏等诸多行业,他的一个再保险分公司,负责特种保险,年收入20亿美元。
他偏爱上述蓝筹股,对此,众说纷纭。他不像比尔·盖茨等富翁那样靠一种产业致富,而是投资于不同的项目上,涉及电视、出版、汽水饮料、制造业、保险业、银行等,可以说,他投资的项目都是美国的朝阳产业,只要美国经济保持增长,他的财富就会自然水涨船高,并获大利。
在华尔街股市狂飙中,科技股投资者一个个摔得鼻青脸肿,就连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雅虎总裁杨致远这样的科技精英也难逃厄运。然而,股坛老手巴菲特却因远离科技股而幸免于难,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股价逆市上升,一夜间,财富增值5.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