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谈到成功的原因时说:
“在勤力方面,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
“假若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若只拿9%,则会使买卖滚滚而来。”
李嘉诚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江河不择细流的管理理论。眼光独到,不计较一时得失,克己奉公,不谋算一人之利,广交人才,不囿于一族之亲朋,这是他成功的最精炼的总结,以人为本,光大事业是企业家最成功的经验。
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是李嘉诚创业兴家的“将相之才”,“开国元勋”。盛颂声在回答新闻记者关于“长江实业公司在强敌环视的情况下,终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的问题时说:
“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的苦干,靠李嘉诚先生作出的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他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作过错误的决定。长江实业公司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200,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是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公司成为一个最有冲劲的公司。事业有成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得与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缸满钵溢。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公司更大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发展时期,李嘉诚运用不同的人才,同时又能在新老之间进行理想的组合。一家杂志认为李嘉诚的领导班子:“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李嘉诚对此说:
“必须有广阔胸襟与别人一起工作,生意需要许多朋友和携手合作的人才能成功。惟亲是用,必损事业。”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霍建宁,从1979年留学美国后加盟长江实业集团,任会计主任。1985年升为董事,具有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分析能力。1987年,他升任副董事总经理,专门负责长江实业系统的财务策划,后来替代周千和主管集团财务和会计工作,是财团中最引人注目的专业人才,工作稳健,敢于开拓。1986年,公司一时没有大型发展计划,大量资金回流,他便将21.3亿港元投入海外购买债券,第二年出售,赚回不少增值资金,这一招,被同仁称为“精心杰作”。
为了使集团从家族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推动企业走向世界,李嘉诚直接使用外国人才。李氏财团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几乎清一色是洋人。如长江实业的的麦理思、和记黄埔的马世民、青洲英坭的布鲁嘉等人。
美国人麦理思,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新加坡虎豹集团行政总裁,1979年加入长江实业集团,由执行董事升到集团副主席,兼任和记黄埔及港灯公司副主席,直接为集团效力,薪水比李嘉诚还高,对集团的贡献很大。
英国人马世民,有管理能力并且对开拓海外市场作出较大贡献。马世民曾在阿尔及利亚为法国当雇佣兵,写了一部非常生动的小说,轰动一时,有才气。1966年来香港,为怡和财团效力,历时14年,聪明好学,积累并融合了东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在一笔生意中与李嘉诚相识,后来自己办了一个公司。
李嘉诚一直暗中关注马世民的经营才能,感到此人确有经商才华,没有以高薪的方式直接招聘对方,而是待时机成熟时,以收购马世民公司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麾下,不断提升,委以“和记黄埔”董事经理。此事,成为李嘉诚延揽人才的佳话。
马世民主要负责黄埔货柜码头、电讯、港灯及零售贸易等业务,颇有成效。身为嘉宏国际和港灯公司董事局主席的马世民,以6 700万美元收购多伦多希尔顿饭店,并收购了德国登高曼集团51%的权益的一个超级市场,为李嘉诚的海外开拓出了大力,不负厚望。
洋人杜辉廉主管唯高达公司证券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唯高达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杜辉廉得到李嘉诚的资助,创立了自己的百富勤集团。两人私交很好,互为帮助,杜辉廉为李嘉诚出谋献计,立下不少的功劳。特别是1987年股灾前,为李嘉诚集资100亿港元,一直成为李的重要“客卿”。
李嘉诚一诺千金、急公好义的品质与作风,赢得了很好的商业信誉,获得了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香港塑胶原料爆涨,每磅达4—5港元,一大批中小型塑料厂濒临停产倒闭的危险。李嘉诚挺身而出,带头以原价出售原料,并将自己库存的原料以半价的方式售给商会成员,不仅缓和了塑胶业危机,也获得很高的声望。
1979年,他被中国政府指定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积极联系并推动外国商人到华进行投资。家乡的建设引起他的极大关注,在给父母官的信中写道:“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乡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倘有此需要,敬烦详列计划示知为荷。”
他捐赠182万元人民币,在潮州修建14幢“群众公寓”;捐款2 200万港元,建潮州医院和潮安医院;捐赠550万港元给汕头医学专科学校,所有的捐赠项目均拒绝留名。
他还向香港大坑道护理安老院捐赠1 000万港元,捐赠1 000万港元资助北京筹办亚运会,向华东地区大洪灾中的地区捐赠500万港元。
他自幼贫穷,无法继续求学,但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爱国兴学的愿望特别强烈,除了在香港与内地兴办中小学外,他还决定办一所大学。著名华侨陈家庚先生生前希望在潮州办一所大学,写下《论潮州大学》一文,留下遗憾。陈先生的美好愿望由李嘉诚实现了。
李嘉诚亲自选定校址,委派专家实地勘察,提供土建规划设计。在与校方共商办学大计时,他表示:“我不当校董,我坚信内地是完全有能力把汕头大学办好的”。
1980—1989年,李嘉诚先后捐赠5.7亿港元筹建汕头大学。在落成庆典会上,他亲自参加剪彩,并表示“一包到底”,承担今后常年的办学费用。“这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天职,亦是我抱定之宗旨!”李嘉诚对汕头大学和附属医院捐助达20亿元。
1987年,他捐赠50万港元给“中国孔子基金会”,支持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1981年,李嘉诚获香港太平绅士;1986年3月,获比利时国王赐封;1989年4月,获英国女皇授勋;是年6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香港回归前,每当香港局势动荡,许多有钱人纷纷将资金转向海外时,李嘉诚总是信心百倍,不断加强在香港的投资,并参与香港回归的谈判,为香港回归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嘉诚还加大对内地的投资,数额达600亿港元。记者对他进行专访,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属于中国,我爱自己的国家。”
这就是“长江”的声响,深藏着宏大的气魄、永恒的韵律、强烈的情感。历尽劫波的“长江”,波卷浪涌,每一滴浪花,显示出精神焕发,一路奔涌向前,高唱着气势磅礴的欢乐颂。
§§紫气东来的大师———酒店大王堤义明
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东方的家产分割。
父亲死,留一份庞大的产业。众多子女虎视眈眈。长子,东京大学毕业,富有才气,擅长写诗、小说和散文,人称“银座行吟诗人”,有才华、有社会活动能力,兼管一个大百货公司,企业界人士都认为他会继承家业。然而,这份家产落在庶门的弟弟手中。弟弟的母亲是妾侍,“论名份,没有绝对的优势”。然而,弟弟以高超的艺术化解了家庭硝烟,守住了家业,一守就是10年,因为他牢记了父亲生前对他的教导,必须恪守大和民族的“忍”。
10年后,弟弟从守到攻,形成东方稳健型的企业家风格,人称“中兴大师”———堤义明。80年代,堤义明成为日本酒店大王、旅游业大王、大型企业西武集团的主帅、日本乃至世界最富有的大富豪,拥有私人财富190亿美元。
堤义明善于从东方文化中吸取精华,尤其对儒家文化颇有精研并运用到商业中,在现代经营理念中独树一帜。东方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与他对话“东方经营理念”,感叹地说:堤义明“深得儒家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