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目的是增强能力,做事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而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当然更不是指考试的分数。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看考分。
有位教育专家曾对学生们谆谆教诲说:“知识学到手了还不算成功,只有将它灵活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才算完满。”
我们都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战国初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读了不少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连他父亲都难不倒他。但是赵奢却认为赵括不能当大将。赵奢死后,秦国攻赵,赵括因懂兵法而被赵王授予兵权,但打起仗来他只会照搬兵书,结果被秦军围困,赵军四十万全军覆没,赵括自己也被射死。
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道理就是,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一个人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和锻炼,培养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最丰富最宝贵的财富。
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既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践能力;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生活”这本大书,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懂得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父母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中不惟考分论优劣。从而不单单去要求孩子死读书。其实,要培养孩子真正成才,除了书本以外,社会、大自然都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课堂。
我们非常熟悉的科学家达尔文,从1831年开始登上贝格尔号舰到南美等地对动植物进行实地考察,前后经过27年的探研,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宝贵资料,终于在1859年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其他如华莱士、第谷、古多尔和我国的李时珍、徐霞客等在不同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都是善于直接在大自然中探寻宝藏的能手。
从以上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中,我们都应该看到一个人的成才,单靠死读书、考高分是不行的。只有能力的培养才是孩子一生的立身之本。因此,我们的家长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只看孩子考分的家教误区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