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十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都希望孩子取得高分。其实,考试只是作为检查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不论哪一门课,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老师都要检查一下,自己教的内容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个孩子需要辅导什么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才是考试的目的。孩子由于智力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和用功程度的不同,考试的分数就会有高低,这属于正常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敏感。
孩子的成绩不能反映孩子的全部,成功人士可能并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在某领域深感兴趣的。家长注重子女的成绩,这是正常的,但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子女的惟一标准,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就不正常了。家长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们的成绩,特别是对基础很薄弱、学习有困难、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家长不能动辄训斥。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真切的鼓励,不能眼中只有分数没有“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要给孩子真切的关怀,而不是将孩子等同于一个符号或一个分数。
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单呢?
(1)要从教育的目的出发,不要光看分数
体育、美育、劳动等各种成绩,都是孩子素质的反映。家长要从教育目的出发,重视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淡化分数意识,全面地看待孩子的成绩单。
(2)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比较
有些家长总爱拿别人孩子的高分与自己孩子的低分比,想以此激励孩子,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客观上每个孩子原有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家长应从自己孩子原有的素质水平出发,来看待取得的成绩,鼓励孩子进步。
(3)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的家长在期末考试前,就给孩子订了分数指标。一看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一味指责,家长不恰当的批评、训斥,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过严的要求会引起孩子的焦虑、紧张甚至逆反的消极心理。家长要保护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发挥内在潜力。
(4)孩子成绩不好,不要责怪和打骂
孩子成绩不好,应平和地跟孩子交谈,一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加强指导薄弱环节,促进孩子学习。不能规定每次考试必须考多少分以上,这无疑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面,不利于知识的正确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5)对孩子给予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质刺激
孩子成绩好时应多给孩子精神鼓励而不要给过多的物质刺激。奖励要适当,要有教育意义。过分的物质刺激容易引起孩子“向钱看”的不良倾向,不利于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