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和家庭中,有些孩子因考试成绩差而被视为差生。其实,差生和优生只有一步之遥,全凭我们评价的标准来定夺。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是差生;可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就可能惊喜地发现,哪有什么差生啊?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丰富的生命个体,他们个个都是那么的优秀!
尽管素质教育不断推行,但分数仍然是衡量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是各个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砝码。学校里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毕业班教师的配备,一切为分数服务。学生只要能考高分,就被视为“优生”,分数低一些就被视为“差生”,时不时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体罚、放任自流等不公正待遇,致使部分学习暂时跟不上的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从而由学习差变成学习和品德“双差”。
曾经有个学生,被游泳教练认为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孩子,要求他每天下午五点到体育馆参加训练。可在班主任老师前说起这件事,老师没有正眼看他,从鼻子里“哼”一声算是回答。可想而知,这个孩子是在一种什么心态下离开老师去训练的。后来,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市少年队,参加专门的游泳训练。离开小学老师的时候,孩子对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老师,我知道,我在您的眼里是一个差生,就因为我不愿意学习您所教的语文课,成绩不好。可是,我想说,如果比赛游泳,我肯定是个优秀的学生,而您,在游泳池里却肯定是个差生!”
评价制度的单一性,严重挫伤了众多学生的积极性。竞选班干部,会有学生因为学习不好,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也不敢参加竞选。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厚此薄彼,学习优秀者即使违反了纪律也很容易得到老师的谅解,学习差的学生则处于弱势,有理也说不清。
于是,为了分数,孩子们不惜用作弊来提高成绩,不惜一次又一次地撒谎,或自己模仿父母的字体签署意见,不惜偷偷地改分数。因为学习成绩,单纯的孩子变得不再单纯,本来只是学习成绩不太好,后来却一步步发展为撒谎、违纪、逃学……最终成了一个“差生”。
为什么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发达?为什么聋哑人观察能力特别强?为什么有的人面貌丑陋却极为聪敏?上天造人是公平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结构》一书中谈到,人类有7种彼此独立的智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弱的人,却可能在另一不为人注意的方面具有惊人的潜力。这七种智能是:
语言能力;
逻辑、数学能力;
音乐能力;
身体活动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空间感知能力;
探索心灵的能力。
正因为人有着不同的类型,才使生命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既然每个人不可能成为7种智能的综合体,那就取长补短,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才好。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也许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聪明可爱,班级里充满了“小诗人”、“小作家”、“数学王子”、“小科学家”、“小演奏家”、“小画家”、“小编辑”、“小电脑迷”、“小收藏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棋手”、“小相声演员”……这是多么丰富的一个大家庭啊!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的聪明,而在于通过教育,发掘孩子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从而使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聪明。
特级教师段继培曾经说过:“任何孩子都是人才,关键在于发现。”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长有一双慧眼吧,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亟待发掘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