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动。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应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始。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出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1)认识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发展创新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
[1]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不管提问多么的幼稚,或多么难以回答,家长都应认真倾听。必须避免不屑回答、轻视、厌烦的态度。
聪明的家长听完提问之后会这样做:“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把我都难住了,让我好好想一想。”“咱们一起看看书。”“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如果你能想办法弄清楚再告诉我就好了。”有的家长会有以下不当的说法:“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呀?”“你别烦我好不好。”“我不知道,问你们老师去。”“你别瞎想、胡想,好好念你的书去。”“这都不知道,书都白念了。”不同的态度、做法会在孩子心理上产生相反的效果。
[2]支持并指导孩子进行没有危害性的创新尝试
孩子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并进行尝试。家长应认真思考,作出判断,如果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危害性因素,应该给以支持并进行指导。
曾有个孩子,把妈妈的皮鞋当小船放在河里,并不断加石块,最后沉掉了。妈妈知道了,尽管先是生气,因为损失了皮鞋,这是常理。但她紧接着给孩子讲有关浮力的道理,使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
这位妈妈的行为就很容易使孩子的创造性素质得以强化。
另一个小女孩则没有这样幸运,她把养的昆虫放在窗台上,妈妈不仅粗暴地把装虫的瓶子扔在地上,还狠狠地打了孩子一巴掌。教育专家认为,这一巴掌可能打没了一个爱迪生。
[3]引导、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创新往往从想象开始,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每个孩子都有想象的天赋,童话中的神奇想象对孩子最具吸引力。许多孩子小时候常常用画、用语言、用制作表达自己的想象。家长要学会欣赏、正确评价孩子的想象。
有的家长总批评孩子“异想天开”“胡思乱想”,这是不妥的。应该思考: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想象,怎样鼓励、指导他,使他的想象力更完美更丰富。
(2)家长与孩子共同关注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和事物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十分有好处,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成为经常性的关注内容。
[1]自觉地关心、学习具有创新精神人物的事迹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活工作中,经常会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出现。家长不能漠然视之,应该有关注的热情,该听的要听,该看的要看,该说的要说。孩子的关注,家长应肯定、支持。有时候,孩子比家长知道得多,家长要虚心当“小学生”,听孩子讲一讲。
不妨想一想,孩子脑子里创新人物事迹多了,对他树立人生追求目标,产生创新欲望大有好处。
[2]支持孩子参观科技展览和各种新成就展览会
这些展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有的孩子进入展览流连忘返,有的孩子走马观花。对走马观花的孩子尤其要加以引导。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引起孩子的思考并尽力寻找答案,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中产生兴趣,激发创新的欲望。
[3]关注儿童少年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典型
这样的典型,每年都出现不少,传媒中常有报道,还有专门的书籍。例如,《十一颗小智星》、《小发明火花》、《小发明故事》等。有时,有的典型并不是在学习上门门功课都好的。
有一个男孩学习不理想,他做了一个实验,解剖青蛙,把青蛙的心脏拿出来观察。然后写了一篇《青蛙的心脏离开身体还能跳动吗》的小论文,受到科学家的好评。
如果总批评这个孩子学习不好,少干与学习无关的事儿,这个孩子的发展会如大人之愿吗?当然,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的典型更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家长在心目中要缩小自己孩子与典型之间的差距,切切不要认为孩子不行,也不要说:“你比人家差远了。”“你不行,别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