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智慧的火花,它一旦活跃起来,就会成为孩子创造的巨大推动力。
(1)指导孩子丰富信息储备
信息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材料。头脑中的信息量的大小,关系到孩子的创新思维的质量和水平。科学、技术专家们最怕信息不灵,该掌握的信息没有掌握。创新与对领先信息的占有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学的知识是基础信息,基础知识学好了,会帮助学生吸收新的信息。
[1]鼓励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大众传媒不断扩大知识视野
知识互相联系,不必担心孩子课外知识多了影响课内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充实孩子的头脑。孩子吸收信息有两类。一类是无意性吸收,一类是有意性吸收。无意性吸收是随机性的,遇到、听到、看到什么就吸收了,而有意性吸收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孩子很小,无意性的多,有意性的少,靠家长多安排、引导,随年龄增长,要培养孩子有意性吸收信息的习惯。
[2]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地记忆知识信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凡能在读物、工具书、电脑网络中查到的知识信息都不用记忆。这种观点有片面性。因为头脑的信息只有储存足够多,人的思维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知识信息储存量多、全面而有逻辑,是高水平思维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应明白。思维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信息贫乏,加工什么?
[3]指导孩子养成通过文字积累资料的习惯
一方面要用脑记,另一方面要用笔记,二者结合。用文宇积累资料的方式方法很多,读书眉批、读书笔记、剪贴、卡片、日记等,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教给孩子这些方法。而且对积累的资料定期(寒暑假、双休日)进行整理。
[4]通过信息网有目的地访问专题资料网站,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
有条件的家庭、学校在孩子小学中年级以后,可以教孩子有目的地通过电脑网阅读、收集信息,特别是专题资料,这是一个更大的宝库,孩子感兴趣的重要资料应下载并分类整理。
(2)引导孩子增加信息碰撞(集中加工)的频率,增加信息加工的广度和深度
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在信息碰撞中产生的,没有信息碰撞,头脑里有再多的信息也用处不大。中国过去有“两脚书橱”的说法,是指有的人读书很多,博闻强记,但食古不化,只能重复,不能创新。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信息碰撞、集中加工的过程,因此没有创意。增加信息碰撞的频率,增加信息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有两种方法值得重视:
一是经常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鼓励孩子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在生活、学习中,必然会有许多问题出现。通过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会形成一种好习惯,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要使孩子认识到:人,生来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是一种人生责任,是人生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对于孩子发现的有创见性的问题和有创见性的方法,应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特别提醒那些为孩子“包打天下”,经常替孩子去解决问题的家长,您必须转变观念,不可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解放孩子,首先解放孩子的头脑。
二是指导孩子记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小学中年级孩子已经有用文字记录的能力,指导孩子用文字(包括图画、图形)把自己异想天开的许多想法记录下来。孩子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是一个新奇故事,也可能是想象中的什么东西。孩子通过日记、周记、卡片或其他办法记录下来。每次记录时可多可少,关键是坚持。
孩子主动给家长看,家长要认真看,并给以肯定、指导性评价。孩子不给家长看,不必勉强,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尤其是年龄大些的孩子,更要得到孩子的允许。
(3)培养孩子求异思维的习惯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发展求同、求异思维都是必须的。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在培养求同思维方面花的力气大,有时甚至带有强制性,这不利于孩子的创新素质的发展。培养孩子求异思维有两个界限必须划清楚:
[1]按照正确教育方向、教育计划该做的事情不做,不是求异思维,那是懒惰和片面兴趣的反映。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的孩子严重偏科,或者不顾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基本训练,任性胡为,是不能鼓励的,应该纠正。
[2]面对正确教育的反抗行为、逃避行为不是求异思维,是品行不良、个性偏差的反映,不能允许。
我们说的求异思维是指什么呢?是指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与常规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目标是解决问题。至于能否真的解决,要经过实际检验。有些求异思维的内容,一下子不能检验,应该保留,不能轻易否定。